云南老挝行(26)——秋那桶

富明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8日 早上去怒江边转了转。</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介于东经98º23´-98º42´,北纬27º51´-28º31´之间,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辖4个村,总人口6355人(2017),面积823平方千米。[14]2015年,丙中洛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6元。</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藏语),意为怒江小康普。据说丙中洛普化寺隶属维西县康普喇嘛寺管辖,康普藏名为“菖蒲”,故丙中洛有怒江小康普之说。</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当地怒族人称为“麻白克劳”,傈僳族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徙到此处定居后,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 “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之意,于是就从“碧中”演变为“碧纠洛”。</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江两岸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呈不规则四边形,最高海拔为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政府驻地海拔1750米,丙中洛坝子是怒江峡谷深处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中间被从西向东流淌的格马洛河和甲生河分成三块。</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除汉族外还有15个少数民族,其中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占总人口的99%,是丙中洛镇的主体民族。除个别寨子是纯粹怒族外,绝大多数村寨民族大杂居,甚至大多数家庭也是由两个以上民族的人口组成。</p> <p class="ql-block">  初升的阳光照亮了雪山。</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各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峡谷中,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方式、生产生活习惯、饮食方式、民族服饰和娱乐方式以及民风民俗。这里的建筑以仿藏式的建筑为主,有木楞房、杆栏式建筑和半杆栏半土垒式建筑等,用石板盖顶。</p> <p class="ql-block">  生产主要以采撷、种植、养殖为主,种植业以小麦、青稞、玉米、水稻、荞麦、芋头等为主,耕种方式以牛耕为主。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都有着很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和与从不同的舞蹈形式,人们常常在劳作之余、喜庆时刻燃起篝火、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陶醉在歌舞之中。个别民族还有独特的的婚礼仪式以及“补婚” “讨男子” “兄妻弟妇”转房制等婚俗。</p> <p class="ql-block">桃花岛</p><p class="ql-block"> 桃花岛为扎那桶村,村民们每年农历二月初十桃花盛放时,都会过“桃花节”,这天村民们种植桃树,用荞面、稻草和竹子做成一个桃花神,念经仪式后,和祭品一起投入江中,祈求不再被大水肆掠,每年三四五月时到这里都可以看到满山满坡的桃花盛放。</p> <p class="ql-block">  村里飘起了袅袅炊烟。</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是一个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教并存的地方,一村里就有三种教堂,一家之中就有两种教徒。在各种宗教未传入之前,丙中洛群众信奉祖先和自然神灵。藏传佛教1490年传入丙中洛,是最早传入丙中洛的宗教,曾在丙中洛先后修建了日扯寺、香巴拉宫、巴玛拉宫、福禄拉宫、普化寺等寺庙群,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后逐渐衰落。天主教是清朝末期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传入的,境内共有两座天主教堂,任安守的陵墓在重丁村天主教堂内。基督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传教士莫尔斯传入的。</p> <p class="ql-block">  独龙族男女均用麻织布幅——独龙毯裹身为衣。独龙毯一般宽约1米,长2米许。多斜披背后,由右肩左腋围向胸前,在右肩处拴结,袒露左肩右臂。有的妇女用两条,自两肩斜披至膝,左右包抄向前。一条在腰际用绳系紧,遮蔽前后,另一条则自然披落即可。</p> <p class="ql-block">  怒族女子,头上披一方麻布制作的方巾,上面用不同着色的彩线绣出条纹,四边垂下多彩的流苏。上身穿斜领彩色上衣,下身穿长条花纹长裙。怒族男子服饰以麻布长衫、腰带和绑腿为主。</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镇主要的民族节日有农历二月十日怒族桃花节、农历三月十五日怒族仙女节、独龙族卡雀哇节和傈僳族阔时节等。</p> <p class="ql-block">  10:00退房装车,10:15离开丙中洛。</p> <p class="ql-block">  10:35到达石门关。</p> <p class="ql-block">石门关</p><p class="ql-block"> 在丙中落台地的北端,是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座绝壁从江边拔地而起,直冲霄汉,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怒江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当地人称它为南礼墙,又根据地形地貌,取了个形象的名字——石门关。这里为进出滇藏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怒江石门关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p><p class="ql-block"> 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气势磅礴,雄奇壮观。</p> <p class="ql-block">  石门关其实是怒江的峡口,当地人称为“纳依强”,意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怒江到了这里,江水夺路而出,在这里拐了一个小弯后再往丙中洛流去。石门关的摩岩壁上刻有5幅藏文,侧面有两个石坠,形状似伞,称为石伞。</p><p class="ql-block"> 崖顶的平地上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仅有数百株。</p> <p class="ql-block">  2001-2004年这里连续在端午节前后,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现使丙中洛变得更加神秘。</p><p class="ql-block"> 石门关出现巨莽的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经里有记载,最近的有50年前的目击见证。传说石门关岩壁上的藏文,就是为了镇住被当地土著民族称为“龙”的巨莽的镇邪禅语。</p> <p class="ql-block">  10:45离开石门关。</p> <p class="ql-block">  11:20到达云南 西藏分界处。</p> <p class="ql-block">  滇藏分界点有一界碑,上有铭文介绍:滇藏分界点是茶马古道滇藏马帮的必经点,据察瓦龙乡政府驻地54公里,距丙中洛乡政府驻地32公里,相传当年藏民通过此道进出滇藏区域做贸易,每次到了这里就得面向着梅里雪山主峰磕头口念六字真言:嗡嘛弥呗美红,虔诚的祈祷,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梅里雪山众神的护佑,一路平平安安,生意越做越火。</p> <p class="ql-block">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西藏林芝市察隅县的交界处‌:这是一个重要的滇藏分界点,位于‌丙中洛乡最北处与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交界。这里不仅是滇藏两地的分界处,也是219国道“丙察察”线的起点,全程263公里,被誉为“最原始的自驾路线”。沿线分布着极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吸引了众多自驾游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  这个分界点是滇藏马帮的必经点,历史上藏民通过这些路线进行贸易活动。如今,这些地方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还因为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背景,成为了旅游和探险的热门地点。从这些分界点出发,可以探索到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体验到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丙察察”线意为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线路,全程263km,其中,丙中洛到察瓦龙段是52km,而察瓦龙到察隅是211km,是西藏与云南之间自驾的最短路线,被誉为“最原始的自驾路线”,沿线分布着极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p> <p class="ql-block">  11:50离开滇、藏分界处。</p> <p class="ql-block">  12:10抵达秋那桶。</p> <p class="ql-block">  秋那桶村地处丙中洛镇最北边,距丙中洛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县城57公里,属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深度贫困区。南邻甲生村,北邻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是县进藏的必经之地。辖青那、雾里、初岗等10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部一个,6个党支部,农村党员65名。</p> <p class="ql-block">  全村国土面积427.61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5.00℃,年降水量17.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截至2018年全村耕地面积2853亩,林地320194.5亩。现有农户382户,人口1217人。</p> <p class="ql-block">  通过多年帮扶,秋那桶村委会下辖10个村民小组建档卡贫困户310户1077人,已脱贫310户107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村人均收入12378元。</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  截止2011年底,该村有耕地总面积3,490.00亩(其中:旱地3490.00 亩),人均耕地2.82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428,713.10亩;水面面积27,240.04亩;草地 60,396.69亩;荒山荒地120,815.90亩,其他面积758.23亩。</p> <p class="ql-block">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话。全村有250户通自来水,有6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1.4%)。拥有电视机农户200户(占农户总数的6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0户(分别占总数的50%和50%)。</p> <p class="ql-block">  截止2010年底,该村到乡(镇)道路已通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5.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5.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7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2辆。</p> <p class="ql-block">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8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7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p> <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2日,入选云南省2021年度美丽村庄建议名单,公示时间从2021年11月22至26日(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p> <p class="ql-block">  在秋那桶村吃了午饭。</p> <p class="ql-block">  14:10离开秋那桶村,前往茶马古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