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日山古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闽南文化的发详地,离泉州市区7公里。时值秋未但泉州仍艳阳高照尚感炎热,我搭乘6路公交车从市区通淮关岳庙站上车直奔位于泉州西郊的九日山国家五A级风景区。一路上我好奇九日山山名,在心揣测不思其解。车至终点站沿大道步行即刻见到一大牌坊上面镌刻“九日名山”大字,过停车广场,步至景区内,迎面见介绍九日山的风景和人文历史石碑醒目瞭然,驻足仔细观看,顿开茅塞方知九日山前世今生。晋代永嘉年间,中原板荡,部分衣冠土族南渡入闽,沿晋江聚居,每逢重阳,登高远瞩,寄托乡思,久而成习,因以得名。</p> <p class="ql-block"> “山中无石不刻字”。九日山中古迹遍布,山上现存宋代以来的石刻共78方,其中涉及宋代航海祈风的石刻共计10方,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的崖壁上,东峰2方,西峰8方,最早的为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最晚的为1266年(南宋咸淳二年)。这些保留完整的宋、元、明、清摩崖石刻,其中10方海上交通祈风石刻更是弥足珍贵,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记载了宋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商船遣舶与回舶祈风仪式的千年历史,印证了十二三世纪我国宋代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等地区的海上经济贸易和人民交往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 九日山石刻分东峰石刻群和西峰石刻群。其中镇山石刻在西峰石刻群中,跨过菩萨泉上石桥,拾级登山而上,不稍片刻大汗淋淋,呼吸喘觑。环顾四周无有树荫蔽阳,只能头顶烈日奋力攀登。忽然前方豁然开朗,左前方一石壁上斗大“九日山”石刻震撼人心,这是山中最大的石刻字体。山名“九日山”原为朱熹题写,后风化无存。现存石刻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福建军门提督马负书,为承先哲表彰圣地之至意,特意补题刋刻“九日山”于石崖上,并附记于侧。</p> <p class="ql-block"> 东峰山麓石刻大多为两宋时期的石刻作品,有海交祈风、景迹提名、游览纪事等丰富的石刻体例,其中有两方海交祈风石刻弥足珍贵。上方的榕树名曰“九九归一”共有九十九根分支,一亇主根。途中见一群小学生在听老师讲解石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佛岩塔位于西峰山腰无等洞上,形制古扑,是中国仅有的三座唐朝地面佛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 秦君亭位于西峰石佛岩下,唐代诗人秦系隐居结庐于此,后人为了纪念高士秦系长隐西峰25年,将其栖隐之处称为“高士峰”,并于其结庐处附子建“秦君亭”。</p> <p class="ql-block"> 游览东峰转而步行至西峰。 西峰石刻群是全山石刻最集中的地方,共有三十余方石刻,包括祈风石刻,游览纪事石刻,诗词石刻,景迹提名等多种体例,镌刻如林真是“山中无石不刻字”,那苍劲有力的笔锋为世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书法遗产。</p> <p class="ql-block"> 1991年2月16日由三十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来到九日山参观考察,对九日山胜迹赞叹不绝,并留下考察记事石刻,又为九日山的石刻碑文增添了光彩,堪为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 九日山景区里专门设有祈风石刻展示馆,向参观者介绍古泉州(刺桐)帆船出海凭籍季风驱动,故年夏冬两季,市舶司官员和地方官吏都会在九日山麓举行向海神通远祈求航海顺风的官方典礼,并摩崖刻石记盛。九日山祈风石刻记录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官员为“番舶”举行的彝典,体现了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成熟,反映了顺应自然,独具特色的东方海洋文化,是古泉州刺桐港海外贸易繁盛的时代见证。这些祈风石刻群和祭祀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也是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九日山游毕归来收获满满,既了解了宋代祈风文化的内函和风俗,又欣赏了石刻文化的精华,提高了书法鉴别知识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更为九日山“溪流演漾、峰峦映发、奥衍明秀、隐为一区”的迷人景色和风光所吸引,它不愧为泉州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旅游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