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帕的塔文村和猫猫村

老史

<p class="ql-block">国庆长假期间,娃儿率领着我们到越南边陲小镇萨帕走了一遭,萨帕就在云南河口的郊区,从河口出境,往越南境内深入二三十公里就到了。</p><p class="ql-block">国人几乎不识这个地方,而对于欧美西方人来说,萨帕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存在,萨帕就是他们眼中的一块宝地,既能避暑又可旅游,饮食、住店、门票费用还不高,简直就是西方歪果仁人趋之若鹜,争着抢着都要来走一趟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小型团队属于很前卫的中国游客团。</p><p class="ql-block">在绝大多数国人对萨帕还很陌生的时候,我们算是第一拨的探路者,踏上了这个越南最北端的小镇。自我感觉有点像一百多年前的东南沿海国人下南洋的探路者,还有一种使命感。</p><p class="ql-block">在一个深秋的中午,我们包了一辆车,今日目的地是萨帕的塔文村,一个隶属于萨帕管辖的普普通通的村庄。</p><p class="ql-block">塔文村坐落在一个山谷中,当我们的车从公路上驶入乡村小路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一路沿着之字形崖壁向下行驶,远方的小村落轮廓也越来越清晰,车子一边走我一边在车上拍照,远远望去碧绿山谷间的小村落还真是秀丽。</p> <p class="ql-block">车子开进这个村大门,算是正式进入了塔文村,村口的路面还是相当的平整和宽阔,两辆车相会一点问题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路面也算是较宽的,可以双向通车,遇到对向有车过来,前前后后找个宽敞点的地方还是能够错开。</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见许多外国人,他们大半都是背着包,徒步进村,真不晓得他们怎么那么有力气,汽车都要开一个小时多,他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仨一群、俩一伙</span>愣是靠腿。</p><p class="ql-block">车子行驶到村中腹地,路面变窄,已经是坑坑洼洼的,两侧还有排水沟。在一个稍宽一点的地方,有一个手持对讲机的人拦住了我们的车,那人跟司机说了几句,我们的车就乖乖的靠在路边,差不多十分钟以后,对向来车通过后,我们又可以走了,这时道路上只有我们一个方向的车辆。原来这段路有的地方路面很狭窄,所以只能间断放行。</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饭店虽然很多,但里边也都是爆满状态,正是中午饭点,本想进去也整一顿,可里边已经是座无虚席了,只好出来再寻再觅了。</p> <p class="ql-block">再换一家,情况依旧。</p><p class="ql-block">先忍着,俗话说心急吃不着热豆腐。</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吃个午饭是要抢的吗?</p><p class="ql-block">我们走了好几个饭店,但凡是有点规模的、像点样的饭店通通被洋人霸占了,都找到这个点儿了,愣是没有饭店能有我们的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萨帕本来就是西方人的旅游胜地,国人对这个地方知之甚少,走在村子里遇见的游客全是那些蓝眼睛的,又怎么会在饭店里见到国人呢?</p> <p class="ql-block">车子直接把我们送到预订的旅馆,名字叫EN hotel,我不知道这个旅馆中文叫什么名字。</p> <p class="ql-block">办理完入住手续,准备上楼时被前台告知:<span style="font-size:18px;">入住的客人必须把自己的鞋子脱在大厅,然后换上宾馆为游客准备的拖鞋方可上楼入住,</span>这真是个奇葩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其实每次出门我都是随行李自己带拖鞋的,为了遵守店家规矩,于是在大厅换上自己的拖鞋,同时把我的鞋留在了大厅。这操作直接导致后来发生了一场拖鞋“失窃”事件。</p><p class="ql-block">放好行李,我们重新出门时,在大厅换上了我在外边跑的鞋子,同时把我自己的拖鞋放在大厅一个角落里,当我再次回到宾馆准备换鞋时,发现角落中的拖鞋不翼而飞了。其实我清楚,肯定是哪位游客把它穿走了,因为我那双拖鞋跟酒店的有本质的区别,谁不想换一双更舒适的鞋子在脚上。</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坐在前厅等待着,希望不翼而飞的拖鞋能再次出现,等了许久,最后无奈的告诉了前台。前台安慰我说,放心,肯定不会丢的,我们会通知每个房间的住客。结果等到第二天还是没有结。最终酒店决定赔偿我一双新的,并告知我对面的小超市是他家开的,可以随便挑,喜欢哪双就拿哪双,可我进去一看,超市里的拖鞋都是一个品质,跟酒店前厅的一样,跟我那双相比,简直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但为了接下来的旅程,我还是选了一双。</p><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打好行囊准备离店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在大厅办理手续时,又见到了我亲脚穿过的那双拖鞋,我急忙把它们装入塑料袋,并把店家赔付我的拖鞋拿出来摆在鞋架上,并告知了柜台小哥,就是那一句话的时间,再一回头时,那双新拖鞋再次“失窃了”。</p> <p class="ql-block">登上酒店顶层,放眼望去,周边环境太养眼了,那感觉一点不比看美女差,完全天然风光,青山、白云,小房子,红、绿、黄、白浑然一体,眼前就是最美的和谐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有一条河流,有山有水的小村庄一定属于仙境一般的存在,每每见到这样的青山、流水、人家,我都会想起儿时曾经生活过两年多的东北小村庄。自从离开那里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因为我知道,它的样貌肯定大不如前了,那就让它永远在我的记忆中,也不知道最近几十年被霍霍成什么样子。</p> <p class="ql-block">拍了几张照片急忙奔下楼,迫切的想走入大自然的怀抱。</p><p class="ql-block">沿着村里弯弯曲曲的道路,来到一条小河旁边,小河从村庄中间流过,把村庄一分为二,一部分在山沟底部,而另一部分则在山坡之上。</p><p class="ql-block">过了这条河,就可以走入这个山村的另一半。</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到了山坡上,眼前的景象何等的眼熟,好像似曾相识,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跟随爹娘走所谓的“五七道路”,来到了东北东村,也是这样一个山沟沟里的村庄,门前一沟溪流,极其清澈透明,上学时每天就直接饮用沟里的水。</p><p class="ql-block">那时做饭都是烧原木,每户人家都在深山老林中放倒好多树木让其自然干燥,放倒用不完的柞木几年后就会生长木耳,夏天每逢雨后,父亲都会上山捡拾蘑菇和木耳。阿拉也是在课余时间跟随同学上山采野菜,什么刺木拐、猫爪子、水芹菜……还认识了许多中草药……</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距离一座民宅很近的地方。这地方的环境也太特么令人羡慕了,前有梯田,后有青山,山腰间白云飘飘,这不就是仙境吗?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额滴个乖乖,那个陶老先生要是来到了这里,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p> <p class="ql-block">再看这一户,居住环境一点不亚于上一家,我们没有走进住户庭院,因为我们知道,即使走进这户农家,由于语言和文字的隔阂,紧靠微笑和手势,也就能表达个好的、谢谢、不用了这种简单的意思,对于有点深度的交流,那是一点也实现不了。</p> <p class="ql-block">眼看时光已近黄昏,又到了填饱肚子的时候了,出来玩就是玩了吃、吃了玩、睏了睡。</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饭店,有点隐藏在秘境当中的意境,外边很难看到,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现实是这个饭店中就餐的客人并不多,我们耽心由于客流量小,食材的新鲜度会受影响,果断的舍弃了这家环境挺好的饭店。</p> <p class="ql-block">继续寻找心仪的饭店,漫游在村庄的街道中,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了,街道两旁没有路灯,很多地段的道路还是沙子石头和着泥土的泥泞路段。</p><p class="ql-block">这个时间不应当是女人在家做饭的时间吗,可是路边干活的都是女人,而且是在干那些应该男人们干的活,越南的女人真辛苦,越南的男人都是宝啊。</p><p class="ql-block">想想咱们广西的女人也都是很能干的,那不是她们愿意干,极有可能是广西的男人跟越南学坏了。</p> <p class="ql-block">几乎把村子走了一个遍,最后还是选定了这家距离我们入住的宾馆很近的饭馆子,我们走进去的时候,正巧一个大个子歪果仁抹着嘴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小饭馆不大,挺小巧玲珑的,里面布置得也很精巧,一个木板钉成的收银台,摆上一堆酒瓶子,再插上两把芦苇,这收银台一下子就乌鸡变凤凰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了一张靠近收银台的桌子,等菜期间,先要了几瓶本地啤酒,一边喝着一边等着。</p><p class="ql-block">饭店不大,好像里里外外就一个人在忙活,因为前边还有其他客人,所以等的时间比较长,从天不太黑到完全黑下来,才轮到我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今晚的大菜。</p><p class="ql-block">今日晚餐火锅,这是一盘素菜,还有一大盆荤菜。那晚菜点的有点多,可能是大家都有点累了,反倒是食欲变小了。</p> <p class="ql-block">你看这个临街小店,从漆黑的街上望进去有多好看,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小伙子独自打理的店面。第二天早晨,我们还是在这个小饭店吃的早餐。</p><p class="ql-block">服务员还是昨天晚上的那个小哥,收银员也是他,他不坐在收银台时,就一定正在后厨给客人做饭。</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塔文村是不是越南的少数民族村落,可接下来的我们来到的这个猫猫村却是百分之百的越南少数民族村落。</p><p class="ql-block">居住在这个村落中的少数民族叫做黑衣苗族,我很早就知道越南有个黑衣苗族的少数民族,直到我在这个村落中亲眼看到,这里的村民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成年人都身着黑色衣裤时,立刻就明白了。</p><p class="ql-block">现在萨帕所辖的许多少数民族村落,都已被划入越南黄连山国家公园范围内,所以原本不收门票的村落也都开始收门票了,猫猫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猫猫村不但收门票,而且门票也是连年在涨,已经从最初的20,000越南盾涨到现在的70,000越南盾了。</p><p class="ql-block">站在村口,手握门票,心中暗暗思忖,多亏今年我们来了,若是今年没来,明年或是后年再来,光是猫猫村的门票可能就要多增加不少开销。</p> <p class="ql-block">猫猫村是按照村口大门上的字样(Cat Cat village)直译过来的。</p><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个猫猫村有什么特殊含义,原来想着这个村的村民酷爱养猫,村中会有许多猫,然而走了大半个村子也只见到一个地方有那么两只猫。</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猫猫村既是当地土著生活的自然村,也是热门的、受游客喜爱的游览打卡地。</p><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游客密度虽达不到摩肩接踵的程度,但要说人头攒动一点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走在三岔路口处,老外们一样傻眼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拿出手机看导航。我想,他们也一定是跟我们一样的勇气可嘉,在不懂“语言”,不识“字”的文盲状态下,勇敢的一脚踩出国门,到了目的地才知道只能傻愣愣的站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因为这样的窘境在我们身上也会时常发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落大门外面的小吃、咖啡、冷饮、饭店和商铺。</p><p class="ql-block">纯木小楼,挂上几块没人看得懂的招牌,要不是看见窗户上摆放着售卖物品,谁知道是干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越南特别强调越南文字的使用,一般街道上大多数的店铺招牌都只有越南文字,只有那些档次较高,面向外籍游客服务的酒店、大饭店会同时标有英文。</p><p class="ql-block">这种以拉丁字母加以声调的越南文字,被称作越南国语字。</p><p class="ql-block">国语字的普及以及法定化起始于1945年,那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刚刚成立时的事,始作俑者是胡志明,刚一建国他就迫不及待地废除了汉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5年9月2日,在河内巴亭广场,胡志明宣读了越南的《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正是这份《独立宣言》是他亲自用所谓的国语字撰写的,所以从那一刻开始,国语字就成为越南语的官方使用文字,随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国语字就被官宣为越南的正式文字。到了1946年颁布的宪法,其中第18条规定:被选举人必须是具有选举权的公民,年龄不小于21岁,必须会读、写国语字。这就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国语字是越南的法定文字。</span></p> <p class="ql-block">猫猫村也是一个坐落在山谷之中的小村庄,同样是后靠青山前有河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是这里已经被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要想走入猫猫村,必须事先购买门票,然后乘坐一段景区电瓶车,电瓶车会把游客送到一个可以往山谷底下走的路口就算是终点了,剩下的就全靠自己了。</p><p class="ql-block">往下走还好,回程时一路爬坡,走到这里一定要小憩一下,这个木板棚子是专为游人设立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一条石径小路,一路向山谷底下深入,这是一个越南少数民族的村落,来这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好像进出只有这一条路。</p><p class="ql-block">这两个小洋人跟我们行进方向刚好相反,要么是玩好了往回走,要么是太累了,不想继续了。</p> <p class="ql-block">在猫猫村中闲逛挺惬意,喜欢幽静的地方你就往人少的地方去转,喜欢热闹的地方,就往人多的地方去扎堆儿。</p><p class="ql-block">村民们的生活节奏悠闲舒缓,猫猫村的确是可以好好放松自己的一块福地。</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条又清浅又透明的小河缓缓流过,与其说是一条小河不如说是溪流,因为它弯弯曲曲,水也不深,有时浅到河道中央能有沙洲凸显出来。</p> <p class="ql-block">整个猫猫村沿着弯曲的小溪布置在山脚下,掩映在山林树木之中,跟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几分相似。</p><p class="ql-block">走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之中,心中不免有一些隐忧,这里的房屋与河道的高差连一米都不到,雨季来临,河水泛滥,住宅安全如何保证?莫非这里的河道不会发水?</p> <p class="ql-block">其实沿着这条溪流的两侧都是村中道路,中间有桥梁横跨小溪,应该说两边都有景致。不过河道左边的那条路,走着走着就会遇到一个瀑布,垂直的砸在道路的正中央,令那些没有准备雨具的游客,不得不在瀑布前半路折返。若是盛夏时节,就算是整了个落汤鸡,用不了一会儿也就干了,眼下是深秋时节,村里的风还是很凉的。</p> <p class="ql-block">横跨小河两岸的小桥,都是就地取材,找几条弯曲的树木当栏杆,整几个方子木当桥墩,再铺上木板子就是一个小桥,其实桥下的水并不深,扔几块砖头同样可以过河。</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个像是村民活动中心的地方,面积很大,房屋也很古朴,内墙就是泥巴抹的,还不是很平整,室内照明也是昏黄的效果,大概是特意追求的效果。</p><p class="ql-block">“活动中心”中包括一个二层小楼,像是一个博物馆样的展览厅,其中的展品摆放得跟国画大师的艺术作品一般。</p><p class="ql-block">“活动中心”还有演艺厅,每天都有演艺活动,我们来到时正巧有一场演出在进行。</p><p class="ql-block">“活动中心”还有传统手工工艺真人演示。</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一幅典型的中国画艺术作品,然而这是以实物作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人家我拍的一张照片,说不出有什么特点,但是很喜欢。如果是一幅名家的手笔,如此风格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画面,会不会在圈子内引起一阵轰动。</span></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堆南瓜,是南瓜对于越南人来说十分重要,还是越南人对南瓜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在萨帕,很多地方都可见到南瓜被置于大厅中、殿堂上,当做上品被展示,南瓜就这样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高雅之堂。作为一只南瓜,若是生在越南,有时也是很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演艺厅,台上正在表演,虽然观众人数一只手就可以数出来,但台上演员却一点不马虎。</p><p class="ql-block">看着猫猫村里的游客很多,但来看表演的人数廖廖,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文化差异所致。游客们对越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背景……甚至连基本的了解都做不到,更何谈欣赏人家的文艺作品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区域是传统纺织工艺展示。</p><p class="ql-block">把植物“麻”的皮剥下来处理后晾干,再把它变成一根根纤细的植物纤维。</p> <p class="ql-block">这道工艺是把植物纤维纺成线。</p> <p class="ql-block">用麻线织布。</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从麻到布的古老工艺。</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课间在玩跳绳游戏。</p><p class="ql-block">无论男娃还是女娃,统统一身黑,所以这个民族叫做黑衣苗族(黑苗)。黑衣苗族在越南也是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纵观全球范围内苗族总人口数量为1200万人左右,其中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人口多达1100万之多。</p><p class="ql-block">黑衣苗族是苗族中的一个分支,‌世界上黑衣苗族最多的地方是越南萨帕和贵州省黔东南州。‌</p><p class="ql-block">越南萨帕是苗族最集中的县之一,主要是黑衣苗族,约有1.47万人;此外就属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久吉苗寨和朗德苗寨,是国内黑衣苗族人口数量最多的聚集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帕到处是法式建筑,是一个西方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苗族)融合的地方,产生了许多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而贵州的黑衣苗族人居住的是</span>吊脚楼,吊脚楼环山而建,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所以在萨帕能够<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验和国内完全不同的特色文化,这也是萨帕旅游最特别的一点。</span></p> <p class="ql-block">娃儿们习惯于光着脚玩耍,即使有鞋子,玩的时候也要把它脱在一边。</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娃儿们,课间愉快的跳绳。</p><p class="ql-block">清一色的黑色服装,清一色的赤脚仙女。</p> <p class="ql-block">这样拍能把不大的水流拍出波涛汹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一个没有猫的猫猫村,却有水、有山还有黑衣苗,漫游在村落里,心情十分清净,仿佛跟着村民们一样与世无争的漫游人生。</p><p class="ql-block">看看古老的纺织技术,欣赏一台舞台演出,品味一下黄泥巴房子中的实物国画,瞅着一帮子光脚跳绳的娃儿们,再看看连山间的溪水走到这里都慢悠悠,不急不缓流淌的着。脚步不知不觉也慢了下来,心情也融入了这个环境,这种感觉已经许久没有体验过了。</p> <p class="ql-block">要说这个猫猫村比那个塔文村管理的就是好。因为收了门票,村子中就是游客的主场,村内见不到一辆机动车,路面也十分洁净和整齐。一条小河一直伴随在左右,走累了随便找个台阶坐下,一点尘土都没有,想晒太阳的、想走阴凉地儿的要求都能满足。</p><p class="ql-block">如果不赶时间、不赶路的话,悠闲的在村里晃悠,太惬意太舒服了。</p> <p class="ql-block">又到了该填饱肚子的时候了,我们的目光开始搜寻能够入得了我们法眼的就餐地点。</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人先后一致都指着远处的三四层小木楼,虽然距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早已练就了出了一双慧眼,看别的是否“慧”不一定,要是找饭店,百看百中。就那个木楼一看就是饭店。</p> <p class="ql-block">下一步寻<span style="font-size:18px;">找最近的路,</span>直接奔向饭店。</p><p class="ql-block">过桥,见到一个老外,年纪不大,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瘦骨嶙峋,</span>头发凌乱不堪,看样子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多少了,一看就是许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的样子,是不是囊中有些羞涩,节衣缩食中。</p><p class="ql-block">都已经落魄到这付窘境了,他还挺着出来旅游,我也是服了他了,这个形象算得上是穷游的最高境界了。</p> <p class="ql-block">这桥的名字按照汉语拼音来翻译似乎应当叫做“思桥”,至于是思个啥?相信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解释。</p><p class="ql-block">当下的我们是在思那个美食,思那个色香味型俱佳的越南风味。</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个木楼前一看,果然是个饭店,上了二楼四下一环顾,立刻就决定了,我们的午饭就在这里了。</p><p class="ql-block">在萨帕,有许多店铺都是这样房子,清一色的深咖啡色的木质结构,无论是用做饭店还是商铺都尽显这种木楼独有的特色,若用作饭店,大都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结构,可能更利于烧烤煎炸的油烟气的散开。</p> <p class="ql-block">坐在二楼看右前方,游人很多,不晓得他们是刚刚走到那里还是从更远的地方玩好回来了。因为我知道,沿着那条路继续往前走,转过弯去,前方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另一半的</span>猫猫村。</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继续往前走,吃过午饭好像觉得更疲乏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长桌宴。</p><p class="ql-block">姿势都摆好了,就是美食还没有端上来。</p> <p class="ql-block">我想起来了,越南人很多都信教,教徒们每每在吃饭前都要有虔诚的祷告,感谢上苍,赐予我们粮食。差着一个环节,难怪美食不上桌。</p><p class="ql-block">于是人家我,盘腿而坐,双手合十,闭目微笑,心中默念,美食美食,快来吧,我们一家等你好久了,等的花儿都快谢了,快快现身吧。</p> <p class="ql-block">这招很灵的,没过多久,一大笸箩美食被端上来了。没有盘子没有碗,也没有筷子和叉子,想要吃就上手抓,酒吗,罐装啤酒,可以每人一罐,也可以一罐轮流啃。</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改进后的原始进餐方式,改进的地方在于,食物已经烤熟,切成了小块,还摆在芭蕉叶之上。</p> <p class="ql-block">五色米饭。</p><p class="ql-block">看糯米饭团的形状,好像是装在竹筒里在炭火上烤熟(竹筒饭),劈开竹筒,取出米饭切段后,再次烤制,直到米饭外层有着微焦。抓起来一个饭团放到嘴里,一口咬下去,外表酥脆,内里软糯,细品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子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烤鸡,上面不光是有芝麻粒还有一些细碎的青草一样的东西,应当是一种什么香料,但我没吃出来,舌头用了这许多年可能有点老化了。</p><p class="ql-block">还有鱼、糯米肠、生熟绿菜……那是在萨帕吃的很有特色的一顿。</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有座桥,我在拍他们,好像被发现了,那个戴帽子的男人在看着我,眼神不善,我猜测或许是他闻到了我们这里烤鸡的香味,在努力寻找香味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这个吊床有点意思,跟常见的网兜样的吊床不同,它的床面很宽,有一米多宽,而两端的吊点仍旧汇聚在一个点上。这就要求床上的人无论是上床动作还是睡床时都要有很好的技巧,稍不留神,床面失衡,会把吊床上的人翻到河里。</p> <p class="ql-block">等我们从猫猫村里出来时,天又黑下来了,几乎玩了一天。</p><p class="ql-block">回到小镇上发现,要是没有那些商铺的装饰灯火,应当是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了,小镇上是没有路灯的,也不需要路灯。</p> <p class="ql-block">今日大家都辛苦了,需要进补一下。</p><p class="ql-block">何为进补,就是整一顿高蛋白,高脂肪的高能量又美味的晚餐,以期能在一夜之间把体力恢复一大截,以利于明天更加辛苦的旅程。</p><p class="ql-block">按照娃儿的推荐,这样的晚餐非烧烤莫属。</p><p class="ql-block">在小镇一个十字路口,一个灯火辉煌,烟雾缭绕的大型烧烤摊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食材几十种,棚内食客满满,这种摊位食材肯定新鲜无比。</p><p class="ql-block">走进棚内落座以后才发现,不光是外边烟雾缭绕,就连棚内也是烟火气十足。</p><p class="ql-block">坐都坐下了,挺着吧。</p> <p class="ql-block">腌制的大片五花又,还没烤就仿佛闻到了香味,必须整上几片。待烤到滋滋冒油时,一口咬上去,那动物油脂的香味,瘦肉的嚼头,再有佐料的加持,偷偷地咽了一下涌出的口水。</p> <p class="ql-block">牛肉串,肉块挺大数量还不少,也整上10串。</p><p class="ql-block">大虾都是活的也来上一盘。</p> <p class="ql-block">这一盘子要特别说明一下,这盘里只有两种食材。</p><p class="ql-block">圆圆的饼状食材是纯鱼肉制品,味道微咸,咸中带甜,烤熟后,肉质很嫩,入嘴口感很好。</p><p class="ql-block">那小鱼也是腌制好的,说是咸鱼吧,它不很咸,说是鲜鱼呢,它又是腌制过的,浅浅的腌制一下,放到烧烤炭火上,烤至微黄,味道极好。</p><p class="ql-block">对这两种食材好评加分,如此的美味整点带回来,是很好的伴手礼。</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找到一个巨型的农贸市场,找到售卖类似物品的摊位,拿出手机给人家看图片,摊主一边摇头,嘴里叽里咕噜的说着,基本跟没说一样。后来我们还是找到那位会讲中国语言的小伙子,我们在小伙子的摊位曾买过腰果,小伙子也是个吃货,他告诉我们,那种圆圆的鱼肉制品他也爱吃,但本地是买不到的,只有在海边才有得卖,烧烤摊都是批量供应的。而那种腌制小鱼是有得卖的,他告诉我们在哪个位置能买得到。按照小伙子的指引,我们找到了那种小鱼,虽然是腌制品,但几乎是鲜鱼,需要冷冻保存,食用之前拿出解冻。两个最爱,一个买不到,一个不能买,需要冷冻,我们不具备冷冻条件。其结果就是这两种心仪食材,就只是在现场吃了一次,无缘再多食一回。</p> <p class="ql-block">整只鸡翅膀子也来了几只。</p> <p class="ql-block">大鱿鱼须子孙儿最爱吃。</p><p class="ql-block">还有像鱼丸子一样的也拿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由于食客很多,食材消耗速度也很快,店家有一个人专门负责食材的添加工作。</p><p class="ql-block">法棍是我家孙儿的最爱,临走时还从烧烤店顺便买了10根法棍带走了。</p> <p class="ql-block">挑好的食材,交给服务生,服务生把盘子编上号,然后统一安排坐在门口负责烤制食物的专人进行加工。</p><p class="ql-block">烤熟的食物端到客人面前,再次被放到餐桌上的炭火炉上,确保食物的热度。</p><p class="ql-block">那一日,我们以一顿丰富的烧烤扫除了一身的疲倦。</p> <p class="ql-block">用了两天的时间转了两个萨帕的自然村。</p><p class="ql-block">萨帕,一个越南的边陲小镇,在国人的旅游界内几乎闻所未闻,但在国际上,尤其是对于西方欧美人来说,绝对是响当当的旅游朝圣地。</p><p class="ql-block">两个村庄,一个是纯自然村落,不修边幅,四处摆烂的塔文村;另一个是没有一只猫却非要叫猫猫村的村落,修缮的很漂亮。</p><p class="ql-block">一路上所见所闻引起我深思:那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村落,都有许多歪果仁四处游荡,俨然像朝圣一般的蜂拥而至,感觉萨帕在歪果仁的旅游圈子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一个个都心甘情愿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远万里也要</span>来到这里,也要来到这个边陲小镇完成一次乡间徒步。</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沿途所见的田园风景,在国内也不少见,然而萨帕却像有魔力一般,不大的地方会吸引几乎都装不下了的大量国外游客,原因何在呢?</p><p class="ql-block">反复努力思忖后,好像悟出了一些缘由。虽然我们的国门已开放四十来年,自我感觉我们已经张开双手拥抱了世界,全世界也已经完全认识和了解了中国。但事实却跟我们的想像差距很大,由于体制的原因,又因为中国的快速崛起,令西方世界不约而同的感到寒意,他们极力封锁中国的正面消息,见诸新闻媒体的信息要么负面、要么还是数十年前画面,结果在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意识中,中国还是那个留着大辫子,穿着马褂、叼着大烟袋的形象。反观越南,法国殖民100年,独立近80年,近乎于两个世纪的西方直接耕耘,西方世界早已对越南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他们来到越南萨帕,紧邻中国云南,可以轻松地欣赏到类似中国西南高原的风光,又能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对西方人来讲,应当说是极难得的机会。所以萨帕在欧美旅游圈内非常吃香,这大概就是原因所在,这也是时间沉淀的大概率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