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伤残人民警察与因公伤残现役军人抚恤优待享受同等待遇

军警生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对这支特殊的队伍,要给予特殊的关爱,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全面落实从优待警措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党和国家对人民警察历年来关心关爱,特别是因公伤残人民警察,1957年6月就明确规定:“因公残废的人民警察同因公残废的现役军人享受国家同样的抚恤和优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早在1957年6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第十一条就明确规定:“因公残废的人民警察同因公残废的现役军人享受国家同样的抚恤和优待。人民警察因公牺牲或者病故,其家属同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现役军人的家属享受国家同样的抚恤和优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改革开放时期的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2012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一条,均再次重申:“人民警察因公致残的,与因公致残的现役军人享受国家同样的抚恤和优待。人民警察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家属与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现役军人家属享受国家同样的抚恤和优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199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警衔条例,该条例决定为人民警察授予警衔,以增强人民警察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并充分体现警衔是国家给予人民警察的特殊待遇。尤其是对离退休警察,该《条例》第十九条专门规定:“人民警察离休、退休的,其警衔予以保留,但不得佩戴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国务院于1992年9月10日发布国务院(国发[1992]49号)文件,批转公安部《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实施办法》,界定授衔人民警察的编制和职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实施办法》第一条规定:“评定授予警衔的人员,必须是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凡不具有人民警察性质的单位和不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人员,不实行警衔制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也就是说,凡被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都是在编在职并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人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5、政策明确界定授衔人民警察所在单位的性质和授衔人民警察所任警察职务的性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该《实施办法》第一条第一款具体规定:“评定授予警衔的人员为:各级公安部门(包括公安部门设在铁道、交通、民航、林业部门的公安机构)、国家安全部门和劳动改造劳动教养管理部门中,从事指挥决策、监督保障和业务工作的人民警察;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警察专业技术单位、院校、报社、医院中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人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此,所有人民警察的身份和其所在单位的性质被明确界定,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相关规定,依法被授予警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1992年7月1日起,除已批准离休、退休或在1992年6月30日前已达到离休、退休年龄的人民警察;不服从组织分配、拒不到职的人民警察;已决定调离人民警察工作岗位的人员;企业单位的人员;事业单位中不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人员;群众性学术团体的人员;合同制民警;所有工勤人员;其他不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人员外,凡是在规定授衔单位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所有警察,均被依法授予警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也就是说,从1992年7月1日之后,区分真假人民警察的唯一标准是:该警察是否被依法授予警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凡被依法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是真警察。没有被依法授予警衔的所谓警察,是冒牌儿货,假警察。一问一查,便知真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国家对未列入行政编制人民警察的抚恤优待,多次反复强调并作出规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1996年11月19日,公安部、民政部(公发[1996]18号)文件印发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抚恤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该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未列入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铁路、交通、民航、林业系统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伤亡抚恤,按本办法执行,其抚恤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发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2013年7月5日,民政部对《伤残抚恤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该办法第六章第二十八条再次规定:“未列入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参照本办法评定伤残等级,其伤残抚恤金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发放。”第三十一条规定:“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2014年4月30日,国家九部委(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司法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又共同发布《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民发[2014]101号)文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该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七条再再次反复强调:“未列入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的抚恤优待,参照本办法执行,其抚恤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发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2019年12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又发布第1号命令,公布《伤残抚恤管理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该办法第三十二条仍然再次强调规定:“未列入行政编制人民警察的伤残抚恤,参照本办法评定伤残等级,其伤残抚恤金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发放。”该办法第三十四条再次明确规定:“该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执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也就是说,自2007年8月1日起,无论您是已经列入行政编制的伤残人民警察,还是未列入行政编制的伤残人民警察,您的伤残等级,都是按照民政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评定的。只是未列入行政编制人民警察的伤残抚恤金,是由其所在单位按规定标准发放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据了解,铁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自2009年9月整体纳入公务员行政编制后,仍有部分已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至今没有纳入公务员行政编制。特别是未纳入公务员行政编制的因公伤残人民警察和已离退休的因公伤残人民警察,其伤残抚恤关系,至今没有随着铁路公安机关整体移交公务员行政编制而相应地转移到属地民政部门或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甚至将这部分本来就是人民警察正式编制依法被授予警衔并保留警衔的人民警察,继续作为铁路企业职工的“工伤”人员,被遗留在铁路企业,并于2020年7月1日,又被铁路企业以企业职工的“工伤”人员身份,移交给省直管理,例如遗留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这部分人民警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将因公伤残铁路警察误当“工伤”铁路职工处理,是导致这部分铁路警察依法依规应该享受的伤残抚恤待遇,至今无人问津,至今没有按国家规定落实政策的关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相关部门虽多次明确规定,但规定犹如“耳旁风”,根本就没有任何组织去执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果说这部分被依法授予警衔的铁路人民警察,本来就已经列入了行政编制,那么,2009年9月,铁路公安机关整体移交公务员行政编制时,这部分铁路警察也应该同时移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果说这部分依法被授予警衔的铁路人民警察,是未列入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那么,他们也应该按照相关规定由属地民政部门或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评定伤残等级,其伤残抚恤金,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发放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既不移交属地民政部门或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管理,也不按国家规定发放伤残抚恤金,笑话!把他们悬在半空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毕竟,这部分因公伤残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规定,应该与因公伤残的现役军人享受同等待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处理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铁路公安机关部分伤残人民警察优待抚恤现状,鉴于铁路公安机关已整体纳入公务员行政编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由民政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共同牵头组织,相关铁路公安机关和铁路企业配合,根据转制前铁路公安机关伤残人民警察和已离退休伤残警察抚恤档案资料,逐人核实其伤残优待抚恤现状,计算统计数据。将铁路公安机关转制前伤残人民警察和已离退休伤残警察档案资料、优待抚恤金数据、伤残优待抚恤关系,一次性整体向属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移交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移交前,根据核实统计的伤残铁路人民警察优待抚恤金数据,由铁路企业负责,铁路公安机关配合,一次性补发补齐因公伤残铁路人民警察应该享受的待遇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移交后,由属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按规定标准发放伤残铁路人民警察的优待抚恤待遇并换发、补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加强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由民政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组织,铁路公安机关和铁路企业配合,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抓紧研究制定铁路公安机关部分伤残人民警察移交地方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管理方案,上报相关领导机关同意后实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相关文章链接</b></p> <p class="ql-block">退役军人事务部等4部门关于印发《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的通知</p><p class="ql-block">退役军人部发〔2022〕49号</p><p class="ql-block">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退役军人事务厅(局)、财政厅(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退役军人事务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p><p class="ql-block">现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p><p class="ql-block">退役军人事务部 财政部</p><p class="ql-block">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医保局</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6日</p><p class="ql-block">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p><p class="ql-block">第一条 为保障优抚对象医疗待遇,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医疗困难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p><p class="ql-block">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在乡复员军人、参战退役军人、参试退役军人、带病回乡退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以上人员在本办法中简称优抚对象。</p><p class="ql-block">第三条 坚持待遇与贡献匹配、普惠与优待叠加原则,优抚对象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医疗救助、医疗补助和医疗优待。</p><p class="ql-block">第四条 优抚对象按照属地原则相应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享受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制度,保障水平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保证优抚对象现有医疗待遇不降低。优抚对象就医按规定享受优惠和照顾。</p><p class="ql-block">第五条 已就业的优抚对象,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缴费。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应督促优抚对象所在单位按规定缴费,所在单位确有困难的,各地应通过多渠道筹资帮助其缴费。</p><p class="ql-block">第六条 未就业的优抚对象,可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符合城乡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条件的优抚对象,由其户籍所在地医疗保障部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对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其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确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可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安排资金帮助缴费。</p><p class="ql-block">第七条 参加上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和优抚对象医疗补助。</p><p class="ql-block">第八条 优抚对象按规定在户籍所在地享受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医疗补助所需资金由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优抚对象医疗费实际支出等因素测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确定后,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各地应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医疗补助资金单独列账。</p><p class="ql-block">第九条 优抚对象到医疗机构就医时按规定享受优待服务。</p><p class="ql-block">优抚对象在优抚医院享受优惠体检和优先就诊、检查、住院等服务,并免除普通门诊挂号费。</p><p class="ql-block">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自愿减免有关医疗服务费用。</p><p class="ql-block">第十条 各地应当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费用结算,努力实现资源协调、信息共享、结算同步,减轻优抚对象医疗费用垫付压力。</p><p class="ql-block">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公开对优抚对象优先、优惠的医疗服务项目;完善并落实各项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合理收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等目录,优先配备使用医保目录内药品。</p><p class="ql-block">第十二条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由退役军人事务、财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各自职责。</p><p class="ql-block">第十三条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应当严格优抚对象的审核工作,组织发放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结算,研究处理医疗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按预算管理要求编制年度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按规定使用。</p><p class="ql-block">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合理安排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省级财政要切实负起责任,减轻基层压力。中央财政按规定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经费给予适当补助。</p><p class="ql-block">第十五条 卫生健康部门应组织医疗机构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支持、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制定相关优待服务政策,落实优质服务措施。</p><p class="ql-block">第十六条 医疗保障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做好已参保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工作,按规定保障参保优抚对象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待遇。</p><p class="ql-block">第十七条 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如实提供所需情况,积极配合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的调查核实工作。</p><p class="ql-block">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退役军人事务、财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保障优抚对象医疗待遇的落实。具有双重或多重身份的优抚对象,按照就高原则享受医疗待遇。</p><p class="ql-block">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解释。</p><p class="ql-block">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7年7月6日民政部、财政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印发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同时废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文章内容所涉相关资料,均源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与原件内容不一致,以原件为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作者原创文章均以即时显示内容为准,禁止摘编篡改转载,剽窃必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主要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957年6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1992年9月10日,国务院(国发[1992]49号)批转公安部《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实施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2012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1996年11月19日,公安部、民政部(公发〔1996〕18号)《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抚恤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2007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34号令公布的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伤残抚恤管理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2014年4月30日,国家九部委(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司法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民发[2014]101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8)2007年7月31日,民政部令第34号公布的《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根据2013年7月5日《民政部关于修改〈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2019年12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令第1号修订的《伤残抚恤管理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该文章已设置“被分享可见”,未被分享者,互联网将不可浏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冯红军,祖籍河南,定居北京,军队转业干部,退休警察,依法保留三级警监警衔。长期从事军队和公安机关组织干部、纪检监察等工作。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两次。多次荣获优秀党务、干部工作者,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和全局、全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