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家凹传奇(六十六)》

木易

<p class="ql-block">2024.11.18./作者:杨永辉</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凤翔地名溯源》一书中对窦家凹村有这么一段话:“140多年前,窦家凹村全住着窦姓人家,加之地势低凹,所以叫窦家凹村。这些窦姓居民是东汉灵帝时大将军窦武的后裔,他们后来信奉了伊斯兰教,于1862年加入回民起义的行列,最终为清钦差大臣多隆阿及其先锋甘肃提督陶茂林部所击溃。窦家一部分人随回民一起逃到甘肃省张家川地区;一部分一直溃退到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成为前苏联的东干族。窦姓人撤出窦家凹后,其他姓氏的人就住了进来,但村名未改。现东窦家凹居民以张姓、崔姓为主,西窦家凹居民以杨姓为主。这里历经150余年的繁衍生息,现在又成为一个具有488户,1768口人的大村子。”根据这段文字,窦家凹村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凤翔县乃至关中地区也是不多见的,其中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传奇等待我们去发掘。</p><p class="ql-block">第六十三章:窦家凹村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窦家凹村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史的缩影”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夸大其词,但看完《窦家凹传奇》这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要想把窦家凹村的事情说清楚,首先要把窦姓的事情说清楚。要把窦姓的事情说清楚,就要把夏朝、西汉、东汉和唐朝的事情基本说清楚。再加上该书涉及的“山西大移民”“中国西北地区伊斯兰化的历史背景”“回民起义”“十八年年瑾”“鸦片祸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变化,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轶事、婚丧嫁娶风俗等等。把这些事情都说清楚了,是不是就把夏朝以来的中华民族史说清楚了,至少是基本说清楚了。所以我说,窦家凹村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我在写这本书之前,只是一位历史知识爱好者,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像大家一样,是泛泛的,一知半解的。《窦家凹传奇》的题纲拿出来之后,我发现要弄清的问题很多,为此,我就用了一年多时间,对以上问题涉及的相关书藉和资料,进行了反复阅读和研究。对于有些问题,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确立了基本的是非观念之后才动笔。这个基本的是非观念是:“由于中国人对外戚比较反感的传统,故在一些历史书藉中,对窦姓及其相关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是有失公正的。”</p><p class="ql-block">首先,窦姓是一个来历不凡,阅历不凡的姓氏。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禹父曰鲧、鲧父曰颛顼、颛顼父曰昌意、昌意父曰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另据有关资料记载,少康之父为相、相之父为仲康、仲康之父为启、启之父为禹,禹姒姓家族以“窦”为氏的支脉先祖为窦龙,是禹的第五代世孙。窦龙陵在今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道苗驾村,历史记载和传承都很清晣。由此来看,窦龙及窦家凹村窦姓居民实为黄帝的后裔,据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其次,窦姓从西汉开始与帝王家攀上亲戚,成了皇亲国戚。仅西汉、东汉和唐朝就出了五位皇后,她们分别是:西汉文帝“孝文皇后”窦漪房;东汉章帝“章德皇后”窦氏;东汉桓帝“桓思皇后”窦妙;唐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唐睿宗“昭成皇后”窦氏。窦氏成了皇后,其儿子就可能是太子、皇帝。目前有据可查的汉景帝刘启,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的母亲就在以上五位皇后之中。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窦姓与皇帝的关系,是㽒舅关系。</p><p class="ql-block">再次,窦姓在中国历史上出了不少有作为的大官。仅汉朝就有四位,他们是窦婴、窦融、窦宪、窦武,但他们的下场都不是很好。</p><p class="ql-block">窦融是东汉建国的一个重要人物。窦融当时控制着河西走廊的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和金城等五个战略要地,另外还有控制着陇上的隗嚣和控制着关中三辅之南,人称“巴蜀之王”的公孙述。隗嚣已有拉陇窦融共同对抗刘秀的想法和行动。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没有窦融的主动投城,刘秀建立的东汉只能算半个中国。为了研究窦融的情况,我到张液、嘉玉关、武威、酒泉、敦煌等地实地考察,每到一地,必须到当地的博物馆转一圈,最后得出:“窦融不仅是窦姓的一个大官,而且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的结论。</p><p class="ql-block">公元165年,汉桓帝立窦武女儿窦妙为皇后,窦武升任越骑校尉,封槐里侯。公元167年,桓帝驾崩,因为没有儿子,窦武与窦妙策划,拥立十二岁的解渎亭侯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因为有拥立之功,窦武被封为大将军、闻喜候。窦妙升为太后,执掌朝政。窦武一直对宦官祸乱朝政狠之入骨,自辅政以后,就想除掉宦官。结果事情败漏,反被宦官组织人马包围,无奈自杀,洛阳的窦族被杀了700多口,成为窦姓在汉朝风光了400多年之后最惨的一场劫难。其中凤翔县横水镇北务村,彪角镇窦家凹村的窦姓,就是这次劫难的“漏网之鱼”。窦武想铲除宦官的思想和行动,是一种正义之举。</p><p class="ql-block">窦宪是终结汉匈之战的民族英雄。多少年来,人们一提起抗击匈奴,往往只想到卫青和霍去病。其实,卫青和霍去病连年征战,只战胜过匈奴,没有打败匈奴。真正打败匈奴的是窦宪。窦宪对匈奴的打击,不仅终结了延续数百年的汉匈之战,而且导致北匈奴西迁,引发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大迁移,罗马也因此走向了灭亡。南匈奴则被并入了中华,在中华民族大融合中消声灭迹。窦宪“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拓展了国家彊域,为东汉王朝立了大功。</p><p class="ql-block">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但对世界历史产生影响的人却不多。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最大的事情,没过于拓展彊土,守护彊土,从这个意义上讲,窦宪堪称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窦宪的一些所作所为确实有问题,被后人诟病。但中国历史上把“瑕不掩瑜”给了那么多名人,为什么就不能给窦宪呢?如《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年轻时狂窑子,抽大烟,花光所有家产,死后却能与贝多芬齐名。董其昌在书法上成就很高,名气很大,但人品,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看来,都是极为恶劣的。大文豪苏东坡曾为换取别人的一匹宝马,将自己的一名小妾送给马的主人,那个小妾当时还怀着他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对于窦宪功成身败的悲剧性结局,《后汉书》作者范晔曾评论说,若“列其功庸”,窦宪比卫青、霍去病“兼茂多矣”,肯定其北征之功;而他之所以被“后世莫传者,竟末衅以降其实也”,意思是人们未免把窦宪后来的行为看得太重了,还引东方朔“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之语,寄寓悯惜之意,颇有点为其打抱不平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窦婴在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命为大将军,在平息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封魏其侯。武帝初年,曾任丞相。后被汉武帝处以“矫诏”之罪,杀头弃市。“矫诏”之罪扑朔迷离,后人认为,这是一次政治谋杀。</p><p class="ql-block">窦姓在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中,从窦漪房开始,经历了汉高祖刘邦后期吕后专权的混乱黑暗,经历了文景之治的忍辱蛰伏,经历了武帝抗击匈奴的热血激昂,经历了西汉到东汉的时代变革,经历了勒石燕然的历史瞬间,经历了东汉末年与宦官之间的权力斗争,直到汉朝没落。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窦氏家族有三位太后主掌朝政的威风;有窦婴、窦融、窦固、窦宪为国建功立业的荣耀;也有文帝诛薄昭、武帝诛窦婴、和帝诛窦宪的耻辱,在汉王朝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百家姓中,是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另外,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姓氏,在建国初期的人口普查中仅有四十六万七千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9%左右,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九位,算个小姓了。当然,传说也有为躲避追杀改了姓的,但横向比较,人口还是少了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讲,窦姓又是一个很悲惨的姓氏。从窦姓的起源和发展来看,权力和富贵一直缠绕着这个姓氏,但这些权力和富贵又象天上的浮云一样,遇到一点风,就消失得无踪无影,连正常的人类繁衍都比别的姓氏困难,真是让人对功名利禄这些东西又爱又怕!</p><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窦家凹村,竞然与这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你说传奇不传奇。这些传奇在今天村民的心目中没有多少印象的原因是:150多年前发生的那场“回民起义”,让占全村绝大多数人口的窦姓人像人间蒸发一样“瞬间消失”,加上张家庄子和崔家庄子的人几乎被全部杀死,这就使剩下的其他姓氏的少数人记忆不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居住的这个村庄与其他村庄有什么不同。其实,窦家凹村不仅是一个正而八经的古老村庄,而且是一个有历史,有传承,有故事的历史活化石。在这里发生的很多事情与中华民族史有关联。所以说窦家凹村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是曾历经过岁月煅造和洗礼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我们这些窦家凹村的后人,有责任、有义务研究它,挖掘它,还原它的真相和魅力,给子孙后代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交待。</p><p class="ql-block">(免责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