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景】《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观赏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代表性文物器物

星光熠熠

<p class="ql-block">   回顾2011年国家文物局举办“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沈阳主场城市广场主题宣传活动,辽宁省博物馆《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举行开幕式,观赏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代表性文物器物,精妙绝伦。</p> <p class="ql-block">  2011辽宁省博物馆《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博物馆《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通过辽河流域出土和相关的大量珍贵文物,展示辽河流域由古国—方国—帝国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了解和认识辽河流域独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及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作用,了解我国悠久灿烂、多元并蓄的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以来,辽河流域一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辽河流域作为东北古文化发展的重心和东北与中原相接触的前沿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自成谱系的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内涵。尤为重要的是,在辽西山区牛河梁发现的距今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坛、庙、冢”三位一体的大规模的宗教礼仪性建筑群,以及女神像、彩陶和“龙、凤、人”为主要题材的玉器群,更集中反映出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辽河流域有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不仅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显示了辽河流域也是中国古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在时间上也为中国历史上国家雏形的形成提供了更早的线索,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墨玉C形龙,“C形龙”头一次展出,此龙为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器,属中国最早的玉龙,为“中华第一玉龙”。</p><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玉龙”身高26厘米,马脸长鬃,体弯似钩,从右侧面看,颇似英文字母“C”,又被称之为“C形龙”。“与玉猪龙比,它是真正的龙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距今8000年前这里就已经出现了龙的形象和成熟的玉器,说明当时已进入文明起步阶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玉猪龙和墨玉C形龙在展览中最聚集人气。</p><p class="ql-block"> 猪首龙的背部均有一对钻的圆孔,似用以穿绳系挂作为饰品,而C形龙背部也有一对对钻的圆孔似可作饰物系绳佩挂,但是就其重量来说已不适合佩戴。由此可推测,C形龙更应该是一种神器。</p> <p class="ql-block">  玉猪龙</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博物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代表性文物器物。</p> <p class="ql-block">  “红山人相信玉能通神。在牛河梁宏大的积石冢群中随葬的玉器,随墓葬的规格而变化组合。在级别甚高的中心大墓均有重量级玉器出土,表明玉器已作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而拥有能使用这些玉器的人既是通神的大巫又是王者,是王权与神权的物化形式与标志。品类繁多制作精细的玉器反映出先民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  女神庙遗址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牛河梁女神头像,被称为东方的维纳斯,发现时是女神像的耳朵、鼻子等残骸组合一起……</p><p class="ql-block"> 女神头像缺了半边耳朵,整个面部表情却依然生动。当初发现时,女神像的嘴唇处还带着红彩。“她是神化了的祖先形象,这一时期的原始宗教已经由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发展到了祖先崇拜。 ”</p><p class="ql-block"> “女神头像顶部和左耳残缺,头存高22.5、脸面宽16.5厘米,相当于真人大小。额顶发迹平直起棱,再上部分缺失,鬓角齐整。耳长圆,微前倾。眉间处圆凸。鼻梁低。眼窝较浅,眼内嵌圆形玉片为睛,炯炯有神,眼梢上挑。颧骨高耸。嘴大,外咧。颏尖丰满,向前凸出。头枕部位残缺,露出禾草秸骨架痕。面涂红彩,出土时仍很鲜艳。头像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为一女性。其面部的艺术刻画,既强调外形轮廓的健美柔和,又追求内蕴神态的情感流露。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艺术的变形、夸张。女神头像的出土表明对女神的崇拜在中国原始宗教意识形态中占有主导地位。女神像是与妣先崇拜有关的偶像。说明距今五千年以前的红山文化已经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阶段,进入了妣先崇拜的历史阶段。这尊形神兼备的女神头像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宗教思想史、民族文化史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彩陶</p> <p class="ql-block">  《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系列成果之一,是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研究工作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汇报。展览分为“家园”、“古国”、“方国”三个单元,重点揭示了从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距今3500年前的青铜时代,辽河流域古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程,以及对早期中国国家形态萌芽的影响。共有245件/组珍贵文物参展,其中多数文物为首次在沈阳公开展出。</p> <p class="ql-block">  2011国家文物局举办“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沈阳主场城市广场主题宣传活动。</p> <p class="ql-block">  2011年的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协(ICOM)将2011.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记忆”;为此,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文物局联合承办“辽河寻根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拉开帷幕,让公众随着展览一起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  2011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沈阳主场城市广场主题宣传活动于辽宁省博物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1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沈阳主场城市广场主题宣传活动锣鼓喧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