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中国楹联学会副主席 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孙满仓先生</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作者和孙主席合影</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让对联贴近于生活,把生活浓宿在对联。</b></p><p class="ql-block"><b>——谈“满仓小院”对联的艺术特色和精神实质。</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赵中原</b></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摘要:本文以孙满仓主席“满仓小院”的对联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特色和精神实质,展现这些对联如何将生活与艺术紧密融合,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内涵。</b></p><p class="ql-block"><b> 一、引言</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 </span></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它既是文人墨客抒情表意的高雅艺术,又在民间广泛流传,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在众多优秀的对联作品中,孙满仓主席的“满仓小院”对联独具魅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这些对联宛如一扇扇生活之窗,展现出别样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为我们理解对联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精彩范例。</span></b></p> <p class="ql-block"><b>作者和孙主席在满仓楹联小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满仓小院”对联的艺术特色</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一)生活元素的巧妙融入</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生活,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而“满仓小院”的对联便是这诗意生活的生动提炼。在“红薯南瓜蒸一笼故事;铁锅柴火煮几碗时光”这一绝妙的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元素的捕捉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红薯与南瓜,这两种在农家小院中司空见惯的食材,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温暖出现在联中。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食物,更像是岁月的使者,承载着小院主人在田间劳作的辛勤汗水,以及收获时的满心欢喜。每一个红薯的形状,每一道南瓜的纹理,都仿佛是大自然书写的故事,等待有心人去解读。而铁锅和柴火,则是农家烹饪的灵魂所在。那口粗糙却坚实的铁锅,在岁月的摩挲下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它见证了无数次家庭聚餐的热闹场景。柴火在灶膛中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为生活奏响的欢快乐章。这一笼一煮之间,将生活的琐碎与美好、平凡与诗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充满温馨与恬静的农家生活画卷。这种从生活中直接取材的创作方式,让对联与生活紧密相连,使读者在欣赏对联的瞬间,仿佛置身于那个弥漫着饭菜香气的小院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再看“土炕油灯照童蒙记忆;风箱火灶铭父母恩情”这一副联,土炕,那是农村家庭中温暖的中心。冬日里,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分享着一天的趣事,抵御着严寒的侵袭。土炕不仅仅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它是亲情凝聚的空间,是童年欢乐的舞台。油灯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闪烁,却足以照亮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和充满好奇的眼睛。每一次灯芯的跳动,都像是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质朴与宁静。风箱有节奏的“呼哧”声,和着火灶里跳跃的火苗,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家庭交响曲。母亲在灶前忙碌的身影,被火光映照在墙上,那是勤劳与爱的象征。父亲劳作归来,坐在火灶边抽着旱烟,脸上的疲惫在温暖中渐渐消散。这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生活元素,被作者巧妙地镶嵌在对联之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我们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使对联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和深厚的情感内涵。</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二)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为对联增添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满仓小院”中的对联便是如此。以“田中品雨果;室内赏文章”这一玻璃对为例,它堪称双关手法运用的典范。从表面上看,“田中品雨果”描绘的是一幅田园丰收的美好画面。在广袤的田野中,庄稼茁壮成长,果实累累,人们品尝着丰收的喜悦,就像品尝着大自然馈赠的甜蜜果实。这里的“雨果”,直观地指代了田间丰硕的成果。然而,当我们深入品味时,会发现“雨果”的另一层含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他的作品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充满了对人道主义的追求和对社会正义的关注,犹如精神上的硕果,值得人们在室内静心欣赏、细细品味。这种双关手法,就像在对联中设置了一个巧妙的机关,读者在解读的过程中,先是被田园风光的表象所吸引,而后在恍然大悟中领略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种巧妙的构思,使对联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拓展了对联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增加了对联的趣味性,让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一种探索的乐趣,还将不同领域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对联具有了跨越时空的魅力,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b></p> <p class="ql-block"><b>满仓小院场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对文学艺术通俗化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在楹联的艺术世界里,孙主席深刻地认识到通俗化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楹联创作“贵在通俗,关键在意”这一观点,而“满仓小院”的对联无疑是这一创作理念的生动实践。</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通俗化是这些对联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在描绘农家生活场景时,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生僻字词的障碍。就像我们走进那充满生机的农家小院,看到的是最真实、最质朴的画面在对联中徐徐展开。无论是“红薯南瓜蒸一笼故事;铁锅柴火煮几碗时光”,还是“土炕油灯照童蒙记忆;风箱火灶铭父母恩情”,这些语句就如同村民们日常的交谈,简单、直白却又充满韵味。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元素,红薯、南瓜、铁锅、柴火、土炕、油灯、风箱、火灶,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反而让读者有一种亲切感,仿佛这些场景就在眼前,自己也曾亲身经历过。这种通俗化的语言风格,使楹联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成为了普通大众都能触及的文化形式。</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同时,这种通俗并不意味着肤浅,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深刻意境。这些对联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它们以小见大,从平凡的农家生活中挖掘出人性的美好、对亲情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等情感。比如在描写农家饮食和生活用具的对联中,实则是在讲述一段段家庭故事,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在回忆土炕油灯、风箱火灶的对联里,深深铭刻着对父母恩情的感恩之情。每一副对联都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读者能看到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满仓小院”的对联真正做到了把高雅的文学艺术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跨越了高雅文化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鸿沟。它让高雅的文学艺术走下神坛,扎根于民间土壤,汲取生活的养分,从而更加枝繁叶茂。普通群众在欣赏这些对联时,不会因为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步,反而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又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对楹联文化的热爱,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楹联的欣赏和创作中来,使得楹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播和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保持其独特的文化魅力。</b></p> <p class="ql-block"><b>满仓小院实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满仓小院”对联的精神实质</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对恬淡温馨生活的向往</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忙碌中,人们内心深处往往渴望着一方宁静的天地,而“满仓小院”的对联便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情感。“红薯南瓜蒸一笼故事;铁锅柴火煮几碗时光”这副联,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农家小院。在这里,红薯和南瓜不再仅仅是食物,它们承载着小院里的欢声笑语、家长里短,每一个纹理都仿佛诉说着一段温馨的故事。铁锅在柴火的舔舐下炖煮着岁月,那几碗时光是如此的悠然。这几副对联既是孙主席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这种生活没有都市的繁华与纷扰,没有紧张的节奏和无尽的压力,有的只是阳光洒在小院的静谧、微风拂过脸颊的轻柔。这种对恬淡温馨生活的向往,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人性本真追求的回归。它让我们在欣赏对联的同时,仿佛能闻到那袅袅炊烟中散发的人间烟火味,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宛如在疲惫的旅途中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怀旧与感恩之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怀旧是一种情感的追溯,感恩则是心灵的升华,“满仓小院”的对联将二者完美融合。“土炕油灯照童蒙记忆;风箱火灶铭父母恩情”,这短短两行字,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记忆的闸门。那土炕上昏黄的油灯,摇曳的光影下,是孩童时代求知的渴望和家人陪伴的温暖。每一次灯光的闪烁,都映照着那些纯真无邪的脸庞,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风箱一拉一推,火灶里的火苗随之跳动,母亲忙碌的身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父亲劳作归来的脚步声仿佛在耳边回响。这些画面是如此的熟悉又珍贵,它们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通过对联,作者将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感恩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怀旧与感恩,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轨迹,珍惜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亲情与温暖,在岁月的长河中打捞起那些珍贵的情感珍珠,将它们镶嵌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成为我们生命中永恒的宝藏。</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对文学艺术通俗化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在文化的长河中,文学艺术犹如璀璨的星辰,但如果它们高悬于天际,远离大众,其光芒也会逐渐黯淡。孙主席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满仓小院”对联展现出对文学艺术通俗化的执着追求。这些对联摒弃了晦涩难懂的词汇和故作高深的表达方式,而是扎根于大众生活的土壤。无论是描绘田园风光,还是回忆童年趣事,亦或是表达情感思绪,都使用了最平实、最接地气的语言。这种通俗并非是对艺术的亵渎,相反,它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因为只有当文学艺术能够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接受时,它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价值。通俗化的对联就像一座桥梁,将高雅的文学殿堂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连接起来。它让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成为大众共享的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方式,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使传统文化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播和延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满仓小院”对联对我们楹联人创作的引领作用和启迪:</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一)、观察生活细节</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像孙满仓主席的“红薯南瓜蒸一笼故事;铁锅柴火煮几碗时光”,他就是捕捉到农家常见的食材(红薯、南瓜)和做饭的工具(铁锅、柴火)这些细节。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比如街边的小吃摊、市场的讨价还价、邻里间的互动等,将这些细节融入对联中,能让作品充满生活实感。</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二)、挖掘生活情感</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怀旧、感恩、快乐等情感是生活气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土炕油灯照童蒙记忆;风箱火灶铭父母恩情”为例,作者把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父母恩情的感恩融入其中。回忆生活中的温暖时刻、难忘经历,把这些情感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可以写对儿时伙伴的思念,或者对家乡山水的眷恋。</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三)、运用通俗的语言</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生活气息浓厚的对联往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生僻晦涩的字词,让普通大众都能理解。就像“田中品雨果;室内赏文章”,语言简单直白,却又巧妙地使用双关,增添了趣味。可以使用方言、俗语来增强地域特色和生活味,比如“小巷吆喝声悦耳,大街买卖货盈眸”。</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四)、结合生活场景</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构建具体的生活场景能让对联更有生活气息。比如描绘一幅乡村田园生活场景:“溪边垂柳钓春色,垄上耕牛驮夕阳”;或者是城市街头的场景:“店前广告招顾客,路上车灯引归人”。通过场景的组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氛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满仓小院”对联为我们今后的创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宝贵启示。</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首先,它告诉我们要扎根生活。从农家小院常见的红薯南瓜、铁锅柴火,到土炕油灯、风箱火灶,这些平常事物都能成为创作素材。我们在创作时应打开感官,留意身边细节,让生活点滴化作对联的血肉,使作品有扎实的生活根基。</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其次,注重情感注入。怀旧感恩、对温馨生活的向往等情感,让“满仓小院”对联充满温度。创作中我们要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无论是对过往的怀念、对亲人的爱,还是对生活的热情,都能使作品富有感染力,与读者产生共鸣。</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再者,坚持通俗化原则。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表述,用大众熟悉的语言,像聊天般自然地创作。让对联通俗易懂又不失内涵,打破文化欣赏的门槛,使作品能在大众中广泛流传,让更多人领略对联之美。这样,我们的创作才能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更好地贴近生活,打动人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五、结语</i></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满仓小院”的对联在其中展现出了非凡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领会,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满仓小院”的对联将生活与对联紧密交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之美。它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瞬间,无论是农家小院里简单的餐食准备,还是童年记忆中温馨的家庭画面,都被巧妙地浓缩于对联之中。这种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个普通的角落都蕴含着诗意,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雕琢。</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些对联丰富了当地的文化氛围,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它们就像文化的种子,在民间生根发芽,让每一个接触到的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是对当地文化底蕴的滋养,更是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各种冲击和挑战,而“满仓小院”这样的对联创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在对联创作和欣赏方面,“满仓小院”的对联为我们树立了杰出的典范。对于创作者而言,它告诉我们,对联创作不必拘泥于高雅深奥的形式和内容,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运用通俗的语言、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捕捉生动的生活场景,能够让对联更加贴近大众,更具感染力。对于欣赏者来说,这些对联降低了欣赏的门槛,使更多人能够领略到对联的美妙之处,从而激发大众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热爱和关注。</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孙满仓主席对楹联创作通俗化的坚持,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一种方向。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让文化回归生活,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使文化真正地深入人心,实现广泛传播和长远发展。“满仓小院”的对联以小见大,为我们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综上所述,“满仓小院”的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生活美学以及文化发展路径的理解和实践,激励着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中不断前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4.11.17太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