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业务校长赴穗跟岗培训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齐齐哈尔的40位业务校长冒着初冬的寒意,带着蒸腾的热情,奔赴南国广州,开启了为期12天的学习旅程。</p><p class="ql-block"> 广州大学教师培训中心的梁伟其主任根据需要周密安排,培训按照“总-分-总”的布局展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庄严开幕,励志求学从起点开始</b>。</p><p class="ql-block"> 11月5日的开班典礼上,市教研院夏迎春院长对本次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严格的要求,班长薛庆双代表全体成员表达了珍惜学习机会、并付诸实践应用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b>开展团建,辉煌前景从合作起步。</b></p><p class="ql-block"> 培训的第一项就是团建,看似游戏,却让每一个人都在游戏中感受、领悟,直至豁然开朗,如何建立团队目标、如何发挥集体的力量、如何通过共享资源达到协同发展等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嵌入了我们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部分:分散</p><p class="ql-block"> 我们兵分三路进行跟岗培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星篇</b></p><p class="ql-block"> 第一小队--越秀区中星小学。中星小学,一所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小学,在这里,我们通过听讲座领悟了教育的思想、通过跟活动感受了向上的氛围、通过看校园见证了厚重的文化、通过进课堂领略了团队的风采,可谓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b> 理论学习带领我们走进了中星的内涵世界。</b></p><p class="ql-block"> 林伟贞校长高屋建瓴,先进的教育理念、踏实的办学风格、认真的工作态度、大爱的教育精神,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校长在一所学校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养心育人、以和致合”的教育理念,阐述了林校长朴素而深远的教育目的、大气而厚重的教育格局;“六个一”的校规校训,规范了孩子日常的行为举止、培养了学生乐观的人格特质。</p> <p class="ql-block"> 教学校长招静雯校长的《锚定高质 精准施策 提质增效促发展》,从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中星小学课堂的“实、厚、轻、优”的真正内涵、“精、准、实、活”的作业设计、“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以及“行稳致远”的中星特色。</p> <p class="ql-block"> 德育校长冯月娴为我们做了题为《戮力同心 打造高质量德育干部队伍》的讲座,从“筑讲台、搭平台、摆擂台、建舞台”几个方面说明了培养德育工作队伍的几个步骤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大队辅导员陈雪莹和德育主任马承斌,分别从大队部工作和PBL项目阅读两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如何才能让大队部工作做出特色、起到作用,如何将语文阅读变成全学科阅读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前来学习的校长们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时地思考、对比、顿悟和总结,教者严谨、学者认真,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b> 课堂教学带领我们共享了中星的课程理念。</b></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上让我们看到了大单元教学的处理方法、习作课的教授方式以及课堂上款款深入的理解与升华;</p><p class="ql-block"> 数学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层层深入的探索与归纳;</p><p class="ql-block"> 劳动课程把扎染工艺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带到了学生身边,动脑动手、悦心悦情,让在座的所有师生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心理课堂层层递进,以让孩们从认识到自身优势、到互相肯定鼓励、到挖掘自身潜能、到鼓励做未来最好的自己为主线,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b> 校园文化带领我们体悟了中星的德育体系。</b></p><p class="ql-block"> 中星校园,合理规划、巧妙设计,操场楼廊无不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规划,尤其是植物园、小舞台、电视台的设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催发的力量,推动孩子们去锻炼自己、悦纳自己、展示自己、优化自己,在不断的学习、锻炼、竞争与展示的过程中成长、成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华侨外国语学校篇</b></p> <p class="ql-block"> 第二小队--华侨外国语学校。这是一所在爱国侨领的倾力支持下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外语特色学校。学校在党总支引领下,从“念祖爱乡、重信明义、敢为人先,团结包容”的华侨文化出发,秉承“为每一个孩子智慧而温暖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根本宗旨,衍生出“共生”教育哲学,积极践行“共生教育”,致力为祖国培养“核心素质好,外语水平高”、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p> <p class="ql-block"> 在为期5天的跟岗学习中,14位教学副校长在观摩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深化了对两地教育方略异同的探究,让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变得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b> 根植学校历史 凝练学校文化。</b></p><p class="ql-block"><b> </b>走进侨外,看到凤凰花树,他们提到了凤凰花树的栽种历史,海外华侨带来的树苗,在建校时就栽种在了桥外的校园里,同时要求树长多高楼就建多高。华侨爱祖国,这就是学校共生思想源头。因为源于对学校历史的文化积淀,所以每侨外师生自然就都能接受这样的价值引领。</p> <p class="ql-block"><b> 立足外部环境 发挥办学使命。</b></p><p class="ql-block"><b> </b>我们要立足于外部的环境办学。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发展学校,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平台来发挥学校办学的使命。在侨外的校园里,我们学到了共生阅读,在共生阅读活动中,每一个社区里都能设立一个阅读的基地,带动社区居民一起阅读。这就是一个学校,它对于一个区域所发挥的文化价值体现。</p> <p class="ql-block"> <b>架构课程体系 引领学校发展。</b></p><p class="ql-block"><b> </b>从侨外自上而下所提出的共生课程思想,我们能看出,因为侨外这样的学校是有着历史文化内涵的。他们的书记许昌梁校长也是一个很有领导力的专家,他们的师资雄厚,所以他能够做出自上而下的一个课程的引领,用顶层设计来构建课程,完成评价。</p> <p class="ql-block"> 教育路,求索路,所遇皆山海;砥砺行,创新行,山海皆可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铁一篇</b></p> <p class="ql-block"> 第三小队---广州市铁一中学。这所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始终秉承“明德、崇志、笃学、敦行”的校训,以“开发潜能、促进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才艺兼备、胸怀天下”的现代发展型人才为育人目标,校风、学风有口皆碑,被誉为“校风优良,人文浓郁,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精品学校”。</p> <p class="ql-block"> “铁英”创新特色课程根植于学校办学理念及文化精神,教育孩子三年,关注孩子三十年。“铁英”意指“铁一英才”,集中展现“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学校文化。科技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类课程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非凡气度和高品味的人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除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外,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学校课程如何创设开展、如何培养学生成为面向未来的综合人才,他们尊重文化,尊重科学,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带来的力量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部分:再集中</p><p class="ql-block"> 11月13日、14日,各小组分头跟岗培训结束,梁主任为我们安排了四所意义非凡的学校,带我们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让我们感受了百年军校的威严与雄壮,也许她不是高楼大厦,但她在我们心中的伟岸无可比拟。</p> <p class="ql-block"> 广州大学:让我们体会了母校的博爱与温暖,是广大的援手,才有了我们交流和学习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条件优渥,是现代学校的楷模,为我们展示了未来学校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花东学校:在逆境中崛起,脚踏实地奔跑、风驰电掣飞翔,点燃了我们内心深处教育的激情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梁伟其主任说:“我们来学习不应该只是为了学某些技能和某个做法,而是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当我们的思想和认知提上去之后,我们的行动自然能够跟随”。是的,学,不是目的,我们要把所看、所思、所学、所悟,都运用起来,推动我们的学校发展,为我们的教育建功立业,这才有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