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七十大寿,年初就说要请人摆上几桌,这不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他就筹划着要请人,请哪些人?请的人家怎么来?</p><p class="ql-block"> 期间,我回去了几次,每次都看到生性木讷的父亲坐在小板凳上,烟雾缭绕着他的白发,板着满是老茧的指头喃喃自语:“张家几个人,李家几个人,东家帮忙拖稻的,西家帮忙卖菜的······”听得我一头雾水,说:“你究竟请了几桌人?算来算去的。”“五桌。”父亲认真地说。</p><p class="ql-block"> “噗嗤”我不禁笑出声来,在我的记忆中,我家亲戚甚少,就这么几个人还天天掐着指头算啊!我说这样吧!你再报一遍我给你一个个的把名字记下来,你把每个人家能来的人最大化计算。母亲在一旁说,也是呢!要不他夜里都睡不着觉,天天算着要请哪些人。</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拿出笔纸来一一写上,父亲眯着眼用手托着头半思考状,头脑应该在高速运转回忆着生活中邻里互帮互助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我也没去催他,我的爷爷去世得早,我从未见过,据说在父亲四五岁时就去世了,父亲跟奶奶相依为命长大,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靠着邻里乡亲的救济才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在我的记忆里,奶奶非常疼爱父亲,不管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着给他儿子回来吃,我偶尔能吃到一点,母亲很少能吃到,即使他在田里干活也要送到田边给他吃。父亲没有兄弟只有两个姐姐,很早就出嫁了,好像还有一个姐姐长到十三岁到河里去洗澡死了。奶奶的过分宠爱,父亲的脾气比较古怪,一般说话只能听他的,母亲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做事我行我素,比较倔强。我小的时候比较怕他,疏远他,更是很少去喊他,一心就想着总有一天能逃离他。长大后我能力比他强了,有时会肆无忌惮的指责他,但发现他已经满头白发,走路步履蹒跚,却还一天舍不得休息,跟着人家做小工,耳朵不好,但他懂得人情世故,也就混一天算一天。</p><p class="ql-block"> “你听我报了没,写了几个了。”父亲说话如打雷把我拉回了现实,“好了,好了,总共算了48个,看来你还能请两个人。”我跟他半开玩笑的说道。他没吱声,我让母亲把写好的单子收起来,来客的时候直接对号入座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母亲的电话铃声吵醒了,说父亲昨天听我说了还好请两个人夜里又没睡着,想了一夜今天还要去请两个人,一个是去田地里干活路不好走,总是走人家田那边借道从没说三道四的人家,一个是好多年前他在远处种黄豆没车运回来,人家帮忙运回来的人家。我突然间想到他平常不是丢这样就是忘那样的,怎么突然间记性这么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日那天,他从早就开始翘首相望,人家都知道他是个实诚人,晚上都如期而至,宾客满堂。他一直穿梭于人群中,忙不暇接,我从他的笑容上能感受到他那天应该非常开心,因为他筹划了几个月想请的人终于都能请到了,而他也能睡个安稳觉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也许仅上过小学二年级的父亲不能说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邻居好,塞金宝”的话语,但他的行动无不在诠释着这样的意义。邻里之间的温情互助,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善举,或许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简单交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