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在东北的农村,入冬开始,人们就开始穿上了大裆棉裤,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大裆棉裤成为当时的时兴服装,也是一道那个年代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大裆棉裤有的地区也叫“缅裆棉裤”没有前开门,没有固定裤腰带的“腰袢”,裤腰带用的是一块很宽的布,一般人都是用白布,本历年的人用红色的。老年人在腰前随随便便卷一个扣,将多余的布带塞进裤带里,很有风度,也有长者的气魄。</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服饰潮流如流星般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里,大裆棉裤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从岁月的深处散发着一种古朴而独特的光晕,吸引着我们以现代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它。</p><p class="ql-block"> 大裆棉裤的发明,其渊源可追溯至久远的年代。在民间传说中,它的诞生与艰苦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相传在一个极寒的冬日,百姓们饱受严寒之苦,一位善良且聪慧的老妪,看着被冻伤的亲人和邻里,心生悲悯。她收集了家中仅有的棉花,又从破旧的衣物上裁剪下还能用的布料,凭借着多年做针线经验,制作出了一种独特的裤子。为了方便行动,她将裆部设计得宽大,这种裤子一经问世,便在村落里流传开来,成为人们抵御寒冬的福音,这便是免裆棉裤的雏形。</p><p class="ql-block"> 从现代设计的眼光看,宽大的裆部设计,看似违背了现代服饰所追求的修身与利落,但这正是它的智慧所在。它给予身体最大程度的活动自由,让人在劳作、行走、休憩时都不受拘束,宛如身体的天然避风港。那厚实的棉花填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在衣物上的体现。每一朵棉花都像是一个温暖的小气囊,紧密排列,抵御着冬日的严寒,为穿着者构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这种天然材料的运用,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化学合成纤维的时代,显得尤为纯粹和珍贵。</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穿梭在现代都市的繁华街巷,玻璃橱窗里展示的是各种时尚品牌的精致裤装。它们线条流畅、设计精巧,有的追求极致的轻薄与保暖并存,有的则以独特的剪裁彰显个性。然而,免裆棉裤却以一种反现代时尚的姿态出现,它承载的是一种慢生活的理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匆忙赶路,追求效率,却常常忽略了身体与衣物之间最本真的关系。大裆棉裤提醒我们,衣物最初的意义是呵护身体,给予温暖,而不是仅仅作为装饰或彰显身份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过很多当代的文学作品,免裆棉裤也曾出现在一些小说散文里。在《林海雪原》中,夹皮沟的猎户们穿的就是大裆棉裤,有这样的场景大家都熟悉,参谋长少剑波向李勇奇介绍:“我们是工农的子弟兵,来到深山要消灭反动派改地换天.......”李勇奇穿的就是大裆棉裤,那臃肿的棉裤,在漫天飞雪中虽然显得有些笨拙,却满含着山里人朴实和亲情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我在产生队劳动的时候,我们的队长范老叔就是典型穿大裆棉裤老人,多少年过去了,他的身影还仍然记忆犹新,成为那个年代人物的雕像画。</p> <p class="ql-block"> 从文化的层面解读,大裆棉裤是民俗文化的生动注脚。它见证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在乡村的集市上,在古老的村落里,那些穿着大裆棉裤的老人,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他们身上的棉裤,褶皱里藏着岁月的故事,那是阖家团圆时灯下缝制的温馨,是艰苦岁月里对温暖的渴望,是邻里之间相互帮忙弹棉花、做衣裳的情谊。这些文化内涵,如同棉裤上那质朴的色彩,虽不耀眼,却有着深厚的底蕴,值得我们在现代文化的发展中细细品味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现代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免裆棉裤或许不会再成为主流服饰,但它所蕴含的价值不应被遗忘。它是我们与先辈之间的情感纽带,是传统工艺的结晶,更是一种温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在每一个寒冷的冬日,当我们穿上时尚却略显冷漠的现代服装时,不妨在心底留一个角落给大裆棉裤,回忆那份质朴的温暖和简单的快乐,让它成为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一个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