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凤城居士略说庆阳《明清官府多庆人》</p><p class="ql-block"> 在庆城南城门外,有条西河岭子,岭头为泰山庙嘴,上原建有一塔,为宋塔,形似文笔,故泰山庙嘴子又称为文笔峰。文笔峰与南城门隔河相峙,曰《文笔对峙》,为庆城“八景”之一。据考证,此塔为范公仲淹知庆州时所建,位处巽位(东南),以风脉补救之法,阻拦庆阳脉气外泄,有涵养培植庆阳文脉之功效,后代必大出文才。庆阳出人才,除汉代 出将才外,再就是明代出文才为最多。</p><p class="ql-block"> 查阅《庆阳府志》《庆阳县志》,明代从明太祖洪武元年 (1368年)始,到思宗崇桢十七年(1644年)止,在276年之间,庆阳县近50人考中进士,除7人为武进士外,其余均以文章取胜;考中举人的共127人,其中武举13人,其余为文举人;贡生200多 人。这样,明代士子为官的上百人,不可谓不多,令人瞩目。尤其是在明代中叶,诞生出了出类拔萃的李梦阳,为天下第一文人、当时文坛领袖。他提出的文学创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晚年又曰“真诗在民间”,道出了文艺的真蒂,其文艺创作思想统治和影响了明代文坛上百年,是庆阳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在考取进士与举人的过程中,还出现过“ 三凤齐鸣”、“五星聚奎”、“父子魁解”的盛况。在庆城南街、旧府署之西,原有石坊三 间,名为“三凤齐鸣”,是为曹昉、曹时、曹三弟 兄而立。他们于明世宗嘉靖丙午年(1546年)科举中同时考中举人,一时传为佳话。就在这次科考中举的还有张王遂、杨如松等人,实为五人同时中举。无独有偶,还有在庆城南街原来有石坊三间,上题曰“五星聚奎”,是纪念明世宗嘉靖己卯年(1555年),庆阳人麻永吉、徐登、张思聪、孙倌、杨愈茂等五人同时中举。 这是不到10年时间,在庆阳出现的第二次同时五人中举的盛况。张鹏翰与张旗父子二人先后 考中乡试(举人)的第一名,即为“解元”,誉为“父子魁解”。除此而外,在同一年的科举 中,同时考中进士在二人以上的就有4起,同期考中举人在二人以上的有17起。父子同为进士 的有杨纶与杨朝凤、韩鼎与韩守愚、陈震与陈大纲、李梦阳与李枝、麻永吉与麻僖等;父子 同为举人的有倪让与倪英、王福与王纶,丁琏与丁守 中、张鹏翰与张旗等。</p><p class="ql-block"> “学而优则仕”。这么多的进士、举人、贡生中,还出现了父子两代官、爷孙三代官。如杨纶与杨朝凤,父为副都御史,子为陕西省参政;韩鼎与韩守愚,父为户部侍郎,子为四川按察佥事;陈震与陈大纲,父为兵部侍郎,子为密云兵备副使;倪让与倪英,父为太常寺少卿,子为鸡泽县 县令;王福与王纶,父为河南知县,子为江西参政;麻永吉与麻僖,父为湖广按察使,子 为太常寺卿;李桢与李孔度,父为刑部尚书,子为太仆寺丞;李朝阳与李栋,父为副将,子为 山西守备。子孙三代为官的,如张文、张鹏翰、张旗,李正(周王府教授)、李梦阳、李枝。还 有个张双泉、张子乾、张秉衡,祖张双泉为神枢营左参将,子张子乾为碾伯守备,孙张秉 衡为庆阳卫军政掌印指挥。</p><p class="ql-block"> 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在明武宗正德初年,同时在朝廷里列班上 朝的至少有四位庆阳人。他们是:户部侍郎韩鼎,先为户部侍郎后为兵部侍郎的陈震,户部 郎中李梦阳,兵部主事王纶。这种现象,在庆阳历史上是少有的。</p><p class="ql-block"> 清朝与明朝相比,略逊一筹,但也有10人考中进士(文进士4人,武进士6人),有108人中 举(其中武举71人),358人为贡生,为官为宦者数百人,不过出类拔萃之人,远不如明代。</p><p class="ql-block"> 刘文戈撰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