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 · 中国清朝(十三)

海璘~汪玲

<p class="ql-block">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中前期的政治制度</p><p class="ql-block">[清朝中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军政大权最初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日常庶政则归内阁。康熙时设南书房参与机务,加强了皇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他中央机关有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内务府等。地方行政机构大体分省、道、府、县四级,总督、巡抚为省级最高长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个王朝的政治制度体现着它文明发展的意志。制度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其中蕴涵的本质理念绝不容忽视。我们的发展永远是形式与理念的共促。这个形式与理念分布在文明体系内的各个领域范畴之中,如何使其所有因素来协调共作进行发展升平,需要我们精湛毓敏的智慧来加以辩证。所有的状态都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变化现象,制度也是如此,它要适应起当下所有客观存在的发展所求。只有首先适应了,才是之后的一系列实践衍化的运作,在理念与制度的双重作用下,会协调起文明体系内所有客观所求所要达到实现的真正目的与意义。而这个目的就是从整体到个体价值成长的现实收获。在这个收获的现实平台中我们又会上升起文明更具新的发展意义的指导思想,为下一轮实践共促照亮了征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有这些从实践发展中获得到的真知,都要归结到文明信仰的根本内涵之中来,共同上升起底蕴非凡的文明光华,这就是我们文明共同成长所要获得到的真正价值。在发展的征途中我们不能光有制度的外在形式,更要去深切领悟内在理念的美好意义,偏颇于任何一方都要失去我们要根本绝对存在的目的。在这个唯物的客观世界中,任何质的存在都是不可孤立的,它都需求多方质的共促来达成整体质的价值存续,以保障起个体质现实存在的优越发展。如果一个质的存在在于它所处的客观环境中得不到更大的成长与发展,它就要流入到更适合它成长壮大的环境之中去来筑就起一片崭新的发展空间平台,从而上升体系内所有客观价值的新的发展意义,使其所有的运作又会以一种新的实践方式来去更接近最高文明价值的真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制度是宏观的、理念是微观的。我们这个唯物客观的世界宏观中蕴育着微观的运作,微观起着主导的作用,二者都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协调不好它们之间互为相生地和谐运作,都是文明成长的一种失败。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刻都在警醒着我们,每到一个发展的关键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一个改革创新性地调整,而这个调整不仅要从经济结构和制度的外在形式上来进行着辩证,更需要从文化的思想理念上来进行全面地融汇与贯通式地辩证协调来上升。其实发展的内涵永远都是矛盾纷繁复杂的,我们要在这个纷繁的客观价值中找到最具自我实力蕴涵的立足根本存在,才能吸纳起更多的客观价值所需来与之共促存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