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839306,昵称:米子,图片: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 古镇盛泽是我太爷爷工作过的地方,当年他在那里开酱园。虽然工作后多次去过盛泽这个地方,但一直是路过而已。这几年曾多次想去这里看看,因多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今天是星期天,夫人又想出去走走,我们就选择了盛泽古镇,去看看它的老街。晚上,我就跟大家说说千年古镇盛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盛泽是嘉兴的邻居,与我们秀洲区王江泾相连,一桥连二地,跨过之一座京杭大运河桥便进入了盛泽镇地界。盛泽镇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春秋时期,盛泽为吴越两国交界处。吴越相争,该地时而为吴地,时而为越境。据民国《嘉兴新志》载: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越交战之槜李,即在今嘉兴县南部,为吴之南境。盛泽地处嘉北,当属吴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亦即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吴为越所灭,此地属越境。此后,归属屡有变更,唐中期后盛泽为嘉兴之澄源乡地。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割吴县南地松陵,嘉兴北境之绮川、平望、震泽、澄源、范隅、久咏六乡,置吴江县,盛泽始属吴江县。</p> <p class="ql-block"> 盛泽镇镇区地势低平,河港交叉,四周湖荡密布,水道纵横如网。20世纪50年代后,先后填平了市河、小庙港、北浜等11条河浜,改成道路,镇区地貌有所改变。上世纪50年代末,盛泽有北大街、南大街、花园街、新街、山塘街、沈新街、致远街、华阳街、银行街、西新街、太平街、葡萄街、后街、荔枝街、酱园街、怀远路、戏馆路等17条街和路。如今,这里的不少老街已消失,但仍完整的保存了几条比较有特色的街弄,这一点难能可贵,今天我就从蚕花里这里说起。</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蚕花里历史风貌街区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蚕祠为核心景点,通过三纵三横动脉疏通,串联老镇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浓厚的生活气息,继承和发扬江南丝绸文化,让人括目相看。蚕花里历史风貌街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先蚕祠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建于1840年,由盛泽丝业商人共同建造,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先蚕祠不仅是祭祀蚕神的祠庙,也是盛泽丝业公所和农会的办事处所在地,曾因每年一度的“小满戏”而闻名江南。</p> <p class="ql-block"> 蚕花里历史风貌街区通过更新保护后,打造了门、祠、巷、市、味、坊蚕花六景,带游客穿越盛泽古今,找寻先蚕乡情,研习百工所长,耳闻流芳古韵,细品蚕花百味。此外,街区内还有丝绸陈列馆、华佳丝绸创意文化产业园和宋锦文化园等景点,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丝绸文化和各时代的织机模型,以及从蚕茧到丝绸服装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先蚕祠又名蚕花殿或蚕王殿,位于盛泽镇五龙路口,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先蚕祠,以前是祭祀蚕丝业祖师的公祠,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先蚕祠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主体部分在东路,为两进院落,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天井、戏台、庭院和蚕皇殿。西路为附属用房,供丝业商人议事、办公用。先蚕祠门楼砖雕上有嫘祖养蚕图,下有后稷稼穑图,东有尧帝访舜图,西有舜传大禹图,代表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先蚕祠是中国现存少有的祭祀蚕神嫘祖的祠庙,见证着盛泽辉煌的丝绸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2013年3月5日,先蚕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先蚕祠的门楼面阔三间,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正中三座拱门,小青瓦压脊飞翘,外墙配以清水砖贴面,显得素朴庄重。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门楼单檐歇山顶,主脊上的“螭吻”,一对相向咬定脊端,另一对昂首雄视云天。</p> <p class="ql-block"> 盛泽先蚕祠,作为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其意义深远。以往,乡民在养蚕之前或期间,都会前往祠中祭拜,祈求神灵保佑,使蚕茧丰收,这种习俗在当地流传已久。尽管现今人们不再养蚕,但到此参观,对祖先表示敬仰和缅怀,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江浙一带的蚕区,祭拜蚕神的祠庙数量众多,但盛泽先蚕祠以其恢宏壮丽的建筑,以及广泛的影响,独树一帜。它不仅见证了古代蚕业文化的发展,也承载了当地人民对于祖先智慧和辛勤劳动的尊敬与怀念。如今,江南各地类似的祠庙已难觅踪迹,盛泽先蚕祠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价值得到更深层次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嫘祖,也写作傫祖、雷祖或累祖,是中国史前社会传说中的人物之一,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一说玄嚣生母为方雷氏女节)。玄嚣之子蟜极,蟜极之子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为了弘扬嫘祖文化,苏州吴江区还专门成立了嫘祖文化研究会,其会址就设在先蛋祠。</p> <p class="ql-block"> 在盛泽古镇的老街区,有一条斜桥街,紧靠一条小河,街上有座古建筑在当地非常有名,它就是济东会馆。这是嘉庆年间山东济南府人所建的一个丝绸会馆,民国十二年(1923)、1989年、1993年曾有修缮。济东会馆原规模较大,几经坍塌、改建,现存依次为墙门、前厅、戏台台座、正厅三进。坐北面南,占地329.26平方米。三进均三开间,硬山顶。门外为临河街道,装货卸物、迎宾送客十分方便。前厅简洁,正厅华丽,雕梁画栋并施彩绘。屋檐垫拱板有《水浒》人物故事的透雕、镏金作品。两厅之间以回廊连接,西廊墙面上嵌有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济东会馆记”石碑一块。镌刻会馆建造缘起和历史沿革。济东会馆为吴江市重要丝绸文化遗址,与邻近的先蚕祠、庄面共同成为当地丝绸生产和贸易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盛泽古街是体验水乡文化的最佳去处。街道两旁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之间透着浓厚的古韵。漫步其间,可以看到许多手工艺品店、茶馆和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尤其是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古街的景色更显得温暖而迷人。在这些老店中,可以品尝到传统的江南美食,比如鲜美的糖藕和香气扑鼻的桂花糕,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经常出门在外的小伙伴大多只知道胡同,巷子,对于弄堂还有一点模糊。其实“弄堂”就是小巷子,是江浙地区特有的居住形式,由联排的房子组成,形成一个较大的居民区,非常具有文化特色和独具一格的异域风情。然而盛泽镇的“弄堂”,完美诠释了江南古风古韵的风情文化。据当地老人介绍,盛泽镇的弄堂总共有“七十二条半”,其实远远不止。估计靠边一些经过岁月变迁流失了一部分,现存的弄堂依然保留当初模样。</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光绪末年,盛泽就已经有11条街,13条里,14条坊,65条弄,直到清朝末年,已经有100多条弄堂。这里的每一条弄堂名字都有典故,都有来历,只是年代久远,要全部去一一详解,不是一天两天,还要去当地文物单位或询问当地老人。就好比第一图里的“北仲家弄”就有大有来头,如今这里虽然变成了小商户或部分出租房,但“弄堂”的风貌依然保存玩好。这个地方有个凌宅,是文保单位。该所住宅在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黄呈忠带兵占领慈溪县城时曾据次为兵营,大厅檐柱尚留有太平军兵器砍过痕迹。该宅原系向夏章宅,其后裔转卖给凌姓。门楼朝北,进门为一长弄,二门为一台门,主厅七开间,二厢楼,该建筑保存完整。并具有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盛泽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而闻名,碧波荡漾的河流和古老的桥梁交织成美丽的画卷。今天上午,尽管天气不好,但我们还是在寻访古桥中,感受到了盛泽小桥流水的浪漫。太湖流域,众多的河、港、浜、湾纵横交错,织成水网,把水乡镇区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岛。当地人把这些小岛称作圩。水多,桥也就多。圩与圩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把零星的小块土地串联起来,构成了江南乡镇特有的风貌。这些石桥或者小巧玲珑,或者高大雄壮,或者古朴凝重,或者俊秀飘逸,体型悬殊,风格各异。苏州吴江盛泽的景观,就离不开桥。</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叫升明桥,位于盛泽镇东白漾口(此漾一作东白洋,又名菱叶渡)。据清乾隆年间所刻的《盛湖志》(清代仲沈洙纂、仲枢增纂、仲周霈再增纂)记载,此桥由里人于明崇祯二年(1629)始建,清雍正十一年(l733)重修。另据民国十四年(1925)乌程周庆云所刻的《盛湖志》(清代仲廷机纂、仲虎腾续纂)记载,该桥由里人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清雍正九年(1731)重建。1986年,升明桥被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政府对桥进行了整修。升明桥的景美,镌刻在桥身两侧的对联也美。“祥开震巽彩虹高,千秋壮丽;喜溢乾坤新月满,万户盈宁”,这副东向对联,上联描绘了彩虹高挂天空的雄阔画而,下联则描绘了满月初升桥头的宜人美景。西向对联为:“雁齿衔堤,近练白漾流五聚;龙腰亘渡,遥通沧海窦三环。”联巾的“五聚”,据《盛湖志》载,指升明桥近处的东白漾“西受市河水,南受东秀桥东泾桥水,西北受柏家桥水,东北汇带福桥水,昔人称其形势为五聚东流人于大港”。读此联,觉得其所创的意境甚是优美。</p> <p class="ql-block"> 在盛泽的街头巷尾或河畔桥侧,常常能看到历经沧桑的百年老屋,虽然它们在风雨的侵袭下早已墙身斑驳,漆色剥落,但那苍老的容颜里透出的却是古朴与庄重。盛泽的民居老宅中,有的是并排四扇黑漆墙门,墙门内或是花木葱茏的小院,或是平整宽敞的石板天井,令人赏心悦目;有的是前店后宅的商家宅院,穿过店堂即是内宅,非常方便,更能体现盛泽这个商贸重镇的民居建筑特色;而更常见的老宅样式则是所谓的石库门与马头墙了。</p> <p class="ql-block"> 盛泽还有一座古寺历史久远,它就是圆明禅寺,又名白马寺,现已易地重建。它初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年),是盛泽地区最负盛名的佛教寺院之一。该寺院在明朝永乐年间获得“圆明禅寺”的称号,并在红梨湖的西南侧重建,成为盛泽的重要文化地标。圆明禅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多次在明清两代进行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时期,佛教繁荣,寺院众多,然而这些寺院最终都消失在了历史的烟雨之中。圆明寺虽声名远扬,但也难以逃脱历史的宿命。2018 年,经江苏省民宗委批准,开始筹备设立圆明禅寺,并按照分期推进的程序进行修缮。整体工程竣工后,圆明寺成为了盛泽古镇的文化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圆明寺前河面开阔,水质清澄,春夏秋三季盛产银鱼,邻近居民用朱罗纱做成网兜竞相捕捞。圆明寺三个桥孔因水流湍急皆有漩涡,据传桥面下有泉眼,称为白马泉。河底有鱼窠,冬天潜水能摸起三四斤重的团鳊。桥之东为小桃园,桃林泛春,有茶坊酒肆,为士人品茶饮酒佳地。</p> <p class="ql-block"> 来到盛泽,你绝不能错过的一道美食就是盛泽烧卖,它可是吴江区的“非遗”美食。盛泽烧卖的特色在于皮薄馅足,精选纯鲜猪肉和皮冻为馅,每一口都是爆汁的享受。小巧玲珑的烧卖,一口一个,鲜美汤汁在舌尖飞舞,让人回味无穷。搭配一碗香葱蛋丝汤,更是锦上添花,让你吃得眉开眼笑,幸福感爆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