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往事慢漫聊(30)

爱玩的老张

<p class="ql-block">玩儿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府是个太极城,杨武两派太极拳皆发源于此处,太极文化底蕴及其深厚,群众基础甚为广泛,广府城几乎人人都学习过太极拳,也正因如此,使得太极拳在广府城薪火相传,授受不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广府城,练拳不叫练拳,叫玩儿拳。一个“玩”字,意味深长,令人玩味。“玩”,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还有研习的意思。另外,多数玩儿拳的人,都是业余爱好,只有少数的习练者,以教拳为终身职业,比如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杨禄禅、杨班侯、杨健侯、杨澄甫、傅钟文、赵斌等;武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郝为真、郝月如、郝少如等。这些以教拳为职业的宗师或大师,对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我以为,这些专业人士,就不应该叫“玩儿拳”了,因为已经以此为生了,按现在的通俗说法,那是专业选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和李亦畬,出身名门望族,二人都是有功名的儒生,虽酷爱武学,并毕其一生精力,创立武式太极流派,武学造诣登峰造极,但碍于身份,不以教拳为职业,他们的研习,就有“玩儿拳”的意思了,就是纯粹的喜爱,乐在其中的享受,属于超高级玩儿家,玩儿到了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府城太极文化源远流长,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代有名家高手。按照历史年份划分,广府籍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古近代:杨式有杨禄禅、杨班侯、杨健侯、杨少侯、杨兆鹏、杨澄甫、李万成等,武式有武禹襄、武秋瀛、李亦畬、李启轩、郝为真、李石泉、李逊之、郝月如、李福荫、李召荫、李槐荫、李棠荫、韩钦贤等。杨式现代早期有: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赵斌、傅钟文、傅宗元、白中信、张琦、翟文章、张金生、关子敬、贾治祥、郝同文等,现代后期有:傅声远、郭庆亭、赵幼斌、范保林、韩兴民、韩清民、杨振河、贾安树、乔振兴等。武式现代早期有:魏沛霖、姚继祖、郝少如、李迪生、李锦藩、李屏藩、李光藩、祁锡书等,现代后期有:李旭藩、魏高深、魏高义、魏高志、翟维传、钟振山、胡凤鸣等(现代早期与晚期,按传拳年代和拳师年龄划分,为避免争议,不涉及传承辈分)。广府新生代拳师众多,并且也很优秀,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恳请诸位见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广府城,杨武太极虽有派别传承,但并不分家,不少拳师既学过杨家拳,也习过武李架。两派拳架虽有不同,但拳理并无大的差异,技艺高低,就看老师的传授和习练者的悟性了。比如声名赫赫的一代宗师杨班侯,虽从父学习杨家拳,但也曾得到过武禹襄的传授,可谓融杨武两家之精髓于一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式太极拳习练者,多在广府城南关(杨禄禅家居南关),武式太极拳习练者多在城里(武禹襄、李亦畬居住城内)。两派传人,世代在一起友好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曾经听老人讲过一个趣闻,当年(1921年),武式太极一代宗师郝为真逝世一周年时,弟子们隆重祭奠郝师,响器班子吹吹打打在祭奠队伍前开路,众弟子列队,两手一前一后,做懒扎衣式动作在后随行,浩浩荡荡,声势颇大。出南门路过南关时,好斗的南关人(杨派),早已聚众在大路口等候多时,路当间摆着祭桌贡品,拦住祭奠队伍,祭拜一番,先礼后兵,要求与郝家弟子推手较技,不然出不去南关街。都是玩儿拳的,自然是谁也不服谁,双方出人轮番上阵,在街头来了一场推手大比武,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太极八法,各显神通,甚是有趣,细想想,这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友好交流呀!呵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