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匆匆领略了爱尔兰🇮🇪之后,前住属英国🇬🇧的北爱尔兰,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其大部分地区是富饶的草原,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广袤的绿色草原和众多的青山绿水使北爱尔兰被誉为“绿王国”。地域面积’约1.41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人口为190万余人,占英国人口约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1人。其主要民族为白人,占比96.8%,其他少数族裔包括亚裔、混血、黑人等。人口构成上,主要是爱尔兰人和英国人后裔。这里有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主要宗教群体,它们的差异曾引发过一些社会矛盾。在经济上,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政治方面,北爱尔兰实行议会制。根据1998年的《北爱尔兰法》成立了北爱尔兰议会,负责一系列的地方事务,但一些重要权力(如国防 外交等)仍由英国政府保留。</p><p class="ql-block">爱尔兰与英国系两个国家,但边界并不似亚洲国家之间那么明显,游客过边界,既不用下大巴车,也无需办出入境手续,省却麻烦事,这也算是一种先进文明之举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进入北爱尔兰后,到达一大型的停车场,场内有多家商店,经营各种商品,大多为超市性质,客人选好货后,出门谢结账,省却了大量的员工,发达国家的人工工资可不菲哦</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内还有一家福建老板开的自助中餐馆,质和量均可以,价钱也不贵</p> <p class="ql-block">用过午餐后,前往巨人堤景点,此为巨人堤景点的票务中心,一幢具有英国风格的普通建筑</p> <p class="ql-block">票务中心离真正的景点还有几公里路,且在大西洋海湾边,因此还得下台阶</p> <p class="ql-block">下了台阶,还得乘景区内交通车前往景点,票价为来回2英磅,对英国的物价系统讲,该价格还是人性化的</p> <p class="ql-block">开车的是中年女性,这与中国景区内交通车均是男性司机不同</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山脊将巨人堤景区一分为二,有时间应该两边都看看</p> <p class="ql-block">巨人堤 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80公里的大西洋岸边,海岸边有一条八公里的天然堤道,该堤道由4万多根六边形石柱组成,这些黑色玄武岩石柱是从海底冒出来的,多边形的石柱密集排列沿着海岸边缘的悬崖一直延伸到峭壁顶部,形成壮观的自然奇观,为什么叫巨人堤?传说很久以前北爱尔兰的巨人为了和苏格兰人开战而修造了这个堤道,所以被称为巨人堤。 形成过程:大约5000万年前,不列颠群岛各地火山活动强烈,巨人堤附近产生了一条大裂缝,有一股玄武岩熔岩流涌上地面。熔岩缓慢冷却,速度均匀,在冷却中不断收缩,使冷却了的熔岩变成了棱柱形。在冷却收缩过程中,表面的裂隙伸展到整片熔岩中,形成许多垂直的纹理,分隔出表面平坦的玄武岩柱。巨人堤于198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石柱横截面宽度在37-51厘米之间,典型宽度约为45厘米。柱子大都是六边形的,但也有其他形状的,这里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可达12米左右,上面凝固的熔岩大约有28厘米厚,也有部分石柱隐没于水下或与海面一般高。就是这些石柱组成了一道山脊,将景区一分为二,实则这些石柱自身就是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熔岩石柱,真可谓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海湾风浪小,相对较宁静</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海湾风高浪急</p> <p class="ql-block">火山熔岩痕迹明显</p> <p class="ql-block">虽然说是死火山,但没设栏杆,这在东方大国恐怕是不允许的,这就是文化差异</p> <p class="ql-block">站在熔岩堆积的山岩上,背后是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关于它的形成,地质学家认为,5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的板块运动造成火山异常活跃,岩浆喷发频繁,喷射出来的玄武岩溶液冷却后干裂,形成了六角形的石柱。大自然的力量伟大,六角形的石柱外表非常光滑,且排列整齐严密,浑然天成,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我们正在熔岩上拍照,当地的年青人主动提出与我们合影,他们以有这样的机会非常高兴,非常热情</p> <p class="ql-block">乘坐大巴返回时下起了雨,洋边气温低,步行的游客遭罪了</p> <p class="ql-block">客观地评价,巨人堤是个非常好的旅游景点,全是大自然的杰作,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真是得天独厚,来到英国,必须前往一观</p> <p class="ql-block">老唐回到游客中心,与当地人合影留念,不得不承认,西方人身体好,那天下雨,气温顶多摄氏10度刚出头,当地人父亲短袖T恤十短裤,2岁许的孩子也是短袖,且孩子没有冷的感觉,真厉害</p> <p class="ql-block">离开巨人堤,顺路参观黑暗树篱景观,该景点位于北爱尔兰阿莫伊村附近,距离贝尔法斯特约60公里</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都是古树</p> <p class="ql-block">黑暗树寓的起源为: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在其位于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的格雷斯希尔庄园附近的大道上种下了一片山毛榉树。当初种植的目的是为了在通往他们庄园的道路上创造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神秘氛围,以此给来访的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该景观的特色:这些山毛榉树经过数百年的生长,如今的树枝相互缠绕交错,在道路上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拱形隧道。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上形成了美丽的光影图案,营造出如梦如幻、缥缈迷人的氛围。即使在白天,这里也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而在清晨或傍晚,当光线条件特殊时,景色更是格外迷人。黑暗树篱因其独特的景致还成为不少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剧《权力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驴友们在这些不规则缠绕的古树下行走,仿佛穿越回18世纪</p> <p class="ql-block">多人站在高大的山毛榉古树下留影,方显出古树的高大与雄伟</p> <p class="ql-block">黑暗树篱大道旁是庄园的田地,该田地刚收获了春小麦,都是机械化作业,小麦收割后麦桔杆即打成草团子。既不浪费,又不污染环境,且景区与私人庄园能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庄园里有座小洋楼,我们在此小休一下</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贝尔法斯特城郊的田园风光酒店住宿</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是英国北爱尔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其位于爱尔兰岛东北沿海的拉干河口,在经济方面有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曾经,造船业是其支柱产业,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就是在这里建造的。如今,其经济重心逐渐向服务业、金融科技、创意产业等转移,同时,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像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就吸引了众多游客。</p><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文化氛围浓郁,这里有各种艺术画廊、剧院和音乐节。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城市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元素,既有古老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也有现代风格的建筑。贝尔法斯特教育资源丰富,有皇后大学等知名学府,为当地和其他地区输送大量人才。不过,这座城市曾受北爱尔兰问题的困扰,有一定的宗教和政治分歧,但近年来,局势已经相对稳定。贝尔法斯特面积约115平方千米,人口34万左右。贝尔法斯特城市不大,我们从酒店出发,不多时即进入城市中心,恰逢上班、上学时节,城市有节奏地苏醒了</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城市的街景,绿树成荫,显得宁静安谧,没有喧嚣,城市具有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于1845年维多利亚时代建校,位于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其教研历史悠久,学术成就昭著,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十所大学之一。</p><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在2013/14QS世界大学排名上位居英国第27位,世界第172位 ;3个科研领域还被评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高等教育品质保障局的教学品质评估中,女王大学三分之二以上科目的教学品质被评为"优秀"。</p><p class="ql-block">这幢大楼就是女王大学标志性建筑,名叫蓝侬楼,是一幢由红砖和砂岩建成的维多利亚式风格的建筑。该幢楼由查尔斯·兰宁爵士设计,属于哥特式风格,已经有近200年历史了。这幢大楼面临门前的街道,虽有围墙隔离,但不限制人们进入广场参观。在爱尔兰岛上的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也被称之为爱尔兰岛丄的牛津剑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贝尔法斯特女王</span>大学出了不少诺贝尔奖得主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蓝侬楼前的雕塑是战争纪念碑,雕塑由著名雕塑家托马斯·布罗克设计,于1924年建成,旨在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或失踪的253名女王大学员工和学生,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或失踪的155人. 雕塑展现了一位垂死的士兵,他一手紧握着胸口,另一只手仍握着短剑,倚靠着一位高大的天使,天使则高举着胜利的花环。这种纪念方式反映了西方的文化,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这是阿尔伯特纪念钟楼,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建的。它就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正门对面,离得很近,属于哥特式风格,塔高113英呎,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市区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该钟楼的顶部设计独特,犹如国王的皇冠</p> <p class="ql-block">女王大学周边的建筑,风格与女王大学的一致</p> <p class="ql-block">女王大学对面的公寓楼,大门与都柏林之门相似,看来爱尔兰岛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是都柏林之门的名声已在外,而贝尔法斯特虽有相似的门,但却没人会命名为贝尔法斯特之门,舆论造势是很厉害的</p> <p class="ql-block">位于贝尔法斯特城西和平线上的和平墙是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一个特殊象征。这堵墙是为了隔离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社区而建。在北爱尔兰“麻烦”时期,教派冲突不断,因为曾经双方在这一地带爆发过十分血腥的宗派暴力事件,为阻止暴力事件,才建起了隔离墙。该种和平墙并非单一地址上的墙,而是只要有明显的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毗邻居住地,都有和平墙予以分割。该墙最高达7-8米,现今已基本没有冲突了,和平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双方发生直接冲突的机会。墙面上有很多涂鸦,内容包括和平标语、政治口号、纪念壁画等,从侧面反映了当地复杂的历史、宗教矛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尽管和平墙代表着分裂,但它也是当地社区交流的特殊平台。如今,它成为了一个吸引游客的景点,让人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北爱尔兰过去的动荡和对长久和平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我们10人团队也体现一下和平墙边的和平形式</p> <p class="ql-block">不仅是我们团队感兴趣,西方人也对此墙情有独钟,微笑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涂鸦不少,那就再添一个</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市政厅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物,被称为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贝尔法斯特市政厅的建造是为了取代位于维多利亚街的旧市政厅。1888 年,贝尔法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王授予城市身份,这是建造新市政厅的重要契机,以彰显贝尔法斯特的快速发展和在亚麻、绳索制造、造船及工程等行业的繁荣。建设资金来源于贝尔法斯特煤气产业的利润。1898 年开始动工,历时 8 年,于 1906 年正式竣工,也是贝尔法斯特工业革命取得成功的见证。建筑主体由波特兰石建造,外观典雅壮观,被称为文艺复兴样式的杰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四角设有塔楼,中心是一个高达 53 米的绿色穹顶,绿色的穹顶也成为了市政厅的独特标志,在市中心的天际线中格外显眼。</span>其巨大的穹顶尤为引人注目,该市政厅是贝尔法斯特的地标建筑之一。在城市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树立在市政厅左边园子里的制造泰坦尼克号游轮的老板雕像</p> <p class="ql-block">立于贝尔法斯特市政厅左前方的无名女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树立在市政厅大门前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维多利亚于1819年5月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宫,1901年1月22日在怀特岛逝世。维多利亚是肯特公爵爱德华·奥古斯都亲王与肯特公爵夫人的独女。1837年6月20日,威廉四世去世后,18岁的维多利亚继承王位,并于八天后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她不甘心做名义上的元首,积极参与政治,与首相墨尔本建立了密切关系,后又与迪斯累里等首相合作,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多年。在其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稳定,民主制度进一步发展,经济也取得长是进步,英国工业革命达到高峰期,这一时期也是英国科技、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蒸汽机、电报等重要发明,以及哥特式建筑和维多利亚式建筑等。</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在此期间英国对外侵略殖民扩张也达到高峰期,多次挑起英中战争,掠夺中国巨额财产与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进市政厅大厅,一座雕塑迎接万千来此办事者或旅游者,门口没有任何保安或警卫,难道就不怕…</p> <p class="ql-block">进入市政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铺设着红色地毯的玄关大厅主梯,十分华丽。大厅采用橡木与大理石地板镶嵌,彰显出高贵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内部装饰华丽,有精美的马赛克、大理石以及各种雕塑等。这些装饰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像一个大型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这些为市政厅内饰的彩色玻璃(非彩绘)20世纪初,已有如此的工业水平,英国不愧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内部走廊上,两个外国姑娘见我在拍市政厅内饰,自动摆出P0S让我拍,表情还很夸张</p> <p class="ql-block">此椅为当时维多利亚女王所坐的皇座,瓦西里坐在这皇座上,有那么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内部的展览室是了解贝尔法斯特城市历史的极好场所,向人们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可惜还没有中文介绍</p> <p class="ql-block">介绍该市政厅有关情况的模型与资料,但本人不懂英格里希,无从理解</p> <p class="ql-block">此为泰坦尼克号游轮模型(泰坦尼克号由贝尔法斯特哈兰德-沃尔夫公司所建)</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的市徽,上面有个铃铛,代表城市名字的谐音,还有艘帆船,象征着航海历史。盾牌两边的狼和海马,也各有含义。这两种动物在贝尔法斯特的历史里还挺重要的。狼是为了向城市创始人亚瑟·奇切斯特爵士致敬,海马嘛,一是因为贝尔法斯特靠海,二是传说它能带来保护、复苏和健康,而且以前贝尔法斯特的商人还把海马图案印在硬币上呢。该市徽充分展示了大英帝国海上强人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市政厅位于登戈尔广场中心,广场周围空间开阔,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集会的场所。周边是繁华的城市街道,在其前面还有纪念花园等。这里不仅是市政事务处理的场所,也是游客们来贝尔法斯特旅游观光必打卡的景点,能够让人很好地感受这座城市的风格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位于市政厅对面风格类似于市政厅的建筑,该座建于1888年左右的六层建筑,曾是百货商店,2014年其内部从二楼到六楼以及一楼入口和接待区等被重新配置和翻新,还获批了新的屋顶结构规划许可,故而也导用了房屋四角的角楼换上了绿色尖顶,与市政厅相互呼应</p> <p class="ql-block">制造泰坦尼克号的船厂是哈兰德-沃尔夫公司。该公司由英国商人爱德华·哈兰德和他的助手、德裔英国人古斯塔夫·沃尔夫创立于1861年。泰坦尼克号于1909年开始建造,1912年建成。它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邮轮,其建造展示了船厂高超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该船的建造称得上是造船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让哈兰德-沃尔夫船厂被广泛知晓。因此,该船厂还建造了万吨级的大船。战争期间,还为英国海军建造了6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以及130多艘其他海军舰艇,修理的各种船舶更是数以万计。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重建,英国造船业受到冲击,哈兰德-沃尔夫公司逐渐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脚步,终于在2019年宣告破产。总的来说,哈兰德-沃尔夫公司曾经是英国造船业的顶尖企业,但在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走向了破产,成为了英国去工业化转型过程的一个注脚。泰坦尼克博物馆就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兰德-沃尔夫公司的旧址上建立</span></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博物馆是贝尔法斯特的新地标,建筑漂亮而独特,外形上宽下窄,且外形做成片片鳞状,可看作是冰山,又可看作是万吨轮的船体,该设计有创意。博物馆内用科技手段非常全面地介绍了泰坦尼克从建造、下水、准备到出发的详细过程,也是热门剧集《权力的游戏》中龙女宝座的取景地,我们因时间所限,无缘参观。只是粗略地看看外景与一楼大厅,大厅是商场,出售泰坦尼克号有关的物品。该博物馆是在原建造泰坦尼克号游轮的船厂旧址上建造的,原船厂已倒闭,只留下两座龙门吊孤零零地留在那里,像失去父母的孤儿,外国的船厂都被中国船厂干扒下了,中国掘起不容易呀</p> <p class="ql-block">图右那一根根竖立的钢柱就是造船用的工具,这就是船台,船厂破产了,船台上也就没有船了,虽有些凄凉,但图左的博物馆还是人丁兴旺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面场地上的船锚,该船锚好像有点单薄,不是巨轮所用</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博物馆一楼大厅是商场,出售泰坦尼克号有关的物品,生意还不错,电影的影响力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另一侧有一景点,是用造船用的钢板(厚度约20mm)制作的,我们也看不懂是何意思,觉得好玩,就留下一个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原船厂已倒闭,只留下两座龙门吊孤零零地留在那里,像失去父母的孤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艘小型游船,在小船坞内修理中</p> <p class="ql-block">船厂破产,接盘侠过来,从新规划建造新楼,开发新项目,据说是用于lT行业的</p> <p class="ql-block">不忘工业化历史,只能画在墙上了</p> <p class="ql-block">前往英伦本岛,最适宜的交通工具就是乘渡轮,码头上堆放的集装箱不少</p> <p class="ql-block">码头的候船室,游客不多,主要是当地人的私人车辆要摆渡,司机都等在车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乘坐从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出发的渡轮,经北海峡前往外苏格兰的凯恩莱恩码头,就乘坐此游轮,外貌不扬,不知船上设施如何</span></p> <p class="ql-block">上船后看看设施还可以</p> <p class="ql-block">北海峡的海鸥真不少,追着游轮飞</p> <p class="ql-block">虽然有点冷,但挡不住新鲜感,还是得在甲板上坐一会</p> <p class="ql-block">涨轮开了二个多小时,到达苏格兰的凯恩莱恩码头,前往格拉斯哥郊区度假酒店入住</p> <p class="ql-block">客观讲,北爱尔兰的印象不错,毕竟是发达国家,既有先进的工业文明,也不缺少自然景观,也懂得保护文他遗产,到英国不能错过北爱尔兰。</p> <p class="ql-block">制作本拙作时,借用了驴友的图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不再一一列明,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驴友及美友的关注与点赞,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