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0.29.上午八点钟出发乘车,九时许到达景点:腾冲和顺古镇</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位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是著名的侨乡。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微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非常美观。</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市区西南方向约4km,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商贸名镇、文化名镇和旅游名镇。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和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古建星罗棋布。这里有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和顺图书馆,这里是一代哲人艾思奇的故里,是翡翠大王的家乡,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侨乡,是七千多居民依然和谐生活的一个活着的古镇。和顺先后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殊荣。</p> <p class="ql-block">和顺文昌宫。和顺文昌宫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和顺古镇的中轴线上,以文昌宫为中心,向东西两个方向展开,说明了和顺的先辈重视文化的思想。文昌宫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和顺文化的摇篮,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成立于1928年,是本乡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1980年纳入公共图书馆建制。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典藏文献图书较为丰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和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馆内典藏文献丰富,有藏书7万余册,珍本1万多册,《续藏经》、《英武殿丛刊》等众多古籍和名人手稿珍藏于此,其历史之久,藏书之多,堪称中国乡村第一。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和顺小巷沿和顺三合河而建,由近万平米的古建筑组成,其中包括清末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和顺小巷与和顺湿地毗邻,其中的大马帮博物馆,用近2000件实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南方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马帮陈列馆·序</p><p class="ql-block">2000多年前,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北两侧,分别出现了两条著名的“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越过大漠,走进印度、波斯,通往欧洲和非洲;南方这条古道从成都出发,穿越长山大水,通过云南,走向缅甸,走进印度,通向中亚、欧、非。它连接了世界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印度,连接了中国与世界。</p> <p class="ql-block">马帮简介:</p><p class="ql-block">在这条古道上的马帮,跨越东南亚,南亚多个国家,每趟运输往往要数月经年,和顺人叫"走洋脚",这种马帮完全不同于走短途的"逗凑帮",从此被称为"大马帮"一个大马帮多达几十个赶一、二百匹骡马的马队,何队的马锅头不仅,筹划,懂经营,而且能讲多国多民族语言,上通官府,下联商贾,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因为他们勇敢坚韧又特别能吃苦,二战中被美国盟军称为"滇牛仔"</p><p class="ql-block">当年那种大规模民间锋运的久远与辉煌,艰难与壮阔具有史诗般的性质,被国际上称为:"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冒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壮观的景象据统计,清末民国初,每天有1万多匹马,30多个国家的货物在这条古道上流动,仅和顺弯楼子家在缅甸八莫的一个马店,一次就能安置3000马匹及其赶马入食宿。腾冲海关开关后,每天等待验货的马帮常常排到二,三里之外,路上的马粪有一尺多厚边城腾冲在两千多年前就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边关重镇,名滇越,据史书记载,秦汉之际已有长江中游的商人到这里做生意,唐改为腾冲府;元代先后改为藤越州、腾冲府、明正统十年升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调集精兵数万,历时数年,筑大石为极边第一城清代先称腾越州、嘉庆二十五年改腾越直隶同知,晨迤西道,民国初年设</p><p class="ql-block">第一置边督办,辅整个滇西。</p> <p class="ql-block">马帮的马队用的器具、装饰等</p> <p class="ql-block">现在,翡翠大王家乡仿古建建筑内有老物件陈列介绍,供游客观赏</p> <p class="ql-block">有钱庄,商号的印章、标记、招牌等……</p> <p class="ql-block">现在,还有开设旅馆供游客住宿,</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原为清朝末年腾越镇总兵张松林老宅,建于光绪末年,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保持原貌从腾冲市区整体迁移到和顺。张松林(1840-1918年)江苏人,累升至记名提督信勇巴图鲁,振威将军,光绪九年(1883年)和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次出任腾越镇总兵,官居从一品。</p><p class="ql-block">总兵府与和顺湿地比邻,是饱览古镇湿地风光、田园秀色、放松身心、融入自然的最佳歇息之处。</p> <p class="ql-block">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小巷中可体验“玉出腾越、运自和顺”的翡翠文化。可看到古法造纸、皮影等多项非遗项目和民间手工艺展示。</p> <p class="ql-block">洗衣亭和顺前辈出国"走夷方"</p><p class="ql-block">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堤修建9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p> <p class="ql-block">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为桥头老爷寸玉率乡民修建,清光绪十年(1884) 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p> <p class="ql-block">刘氏宗祠。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建筑临溪傍水、布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两园中植以梅兰竹菊,环境清幽。刘氏宗祠存有乾隆时的"永免钱粮"、"保我子孙"古碑和恢复的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龛)。</p> <p class="ql-block">华大和顺科普基地落成记(章节)</p><p class="ql-block">和顺古名阳温墩,明洪武开边,和顺先辈军屯于此,"三分差操,七分耕种"利,泽及边土,农耕文明,绵延至今。</p><p class="ql-block">六百年来,和顺人承祖训,诗书继世,耕读传家、弦歌不缀,文脉不断。百年之前,更有华侨乡民,踊跃捐输,以公益之力建成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和顺图书馆。耕读传统造就和顺田园牧歌之境,俗美风淳之乡。</p><p class="ql-block">壬寅年冬,院士专家,科技巨擘,业界精英齐集极边第一城,共襄腾冲科学家论坛之盛举。中有华大集团者,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旨,成当今生物科技业界之翘楚。其 CEO 尹烨先生初会和顺,于此间人文山水,一见倾心。遂属意携手和顺文旅开发者柏联集团共建华大和顺科普基地。</p><p class="ql-block">和顺尹哥书房所在总兵府,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之百年古宅,系清末腾越镇总兵张松林府邸。置身此古朴典雅之尹哥书房,展卷沉思,究生命之源,悟科学之道,更觉传灯德不孤,墨香必有邻。</p><p class="ql-block">华大和顺科普基地,集书斋与农亩于一域,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志在打造知行合一,研学相长之科普新模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