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赵朴初故居,又名世太史第,建于明万历年间,初为明万历年间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私宅,明崇9年(1632年),刘尚志之子刘若宰高中文科状元,辞官返乡另立状元府,宅舍他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曾国藩设外江粮台于此。同治三年(1864)为赵畇购置重建,因其父赵文楷、子赵继元及孙赵曾重均系翰林,故名“世太史第”,又称“四代翰林第”。光绪三十三年(1907),赵畇曾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诞生于此。</p><p class="ql-block">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米,南北宽约100米,占地面积4463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31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历史变革</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万历年,清代续修续建。初为明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私宅,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的赵畇购得,始为赵氏府第。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又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赵畇曾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诞生于此。</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世太史第被日军强占,为日宪兵据点,遭巨大损毁。2001年开始全面修葺,2013年10月竣工。修葺后的世太史第,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七进五院一园一场。主体建筑分东轴线四进、西轴线三进,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各进之间以天井承接。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结构规整。清水勾缝外墙、白粉内墙、小青瓦、连绵起伏的马头墙、精致的雕花格扇窗,使宅第显得十分清新淡雅。后花园由六角亭、荷花池、假山、碑廊、园艺等组成,似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古建筑群西北部。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的世太史第,有着浓郁的皖江地域古建筑特色,彰显着皖江人既开放包容又深沉内秀的精神品相,是安庆市保存较好,面积最大的一组明清皖派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故居结构</p><p class="ql-block">世太史第南面建有642平方米的花岗石铺地广场。该建筑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为三开间外,各进均为五开间,面阔约20米,沿南北走向两条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该宅西北部建有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后花园,配以小桥、瀑布、六角亭、古树、荷花池,生趣盎然。园内西侧建有31.9米长碑廊,镶嵌11块赵朴初先生书法作品碑刻。</p><p class="ql-block">东一进为门厅,外墙磨砖对缝,嵌大型“五蝠捧寿”图案砖雕。门楣上镶阳刻楷书横匾“世太史第”,两侧楹联“江山如画”、“物我同春”。东二进与东一进以东西侧回廊相连接。前檐柱上方置凤形斜撑,造型优美,柱础亦精雕细琢。东三进,两层,上为阁楼,下层两侧建有厢房,配以雕花格扇门窗。穿过最后一道隔断清水山墙进门即进入东四进。该进为上下两层,两侧边楼与前进隔断相衔接,墙内为一坡水回廊。东西侧与主楼相连为骑楼。主楼明间下层为平棊顶,地面铺青灰色磨面方砖,此进梁柱用材粗大,格扇门窗亦造型别致。西一进与东一进、西二进与东三进建成时间、建筑面积、结构布局、工艺制作、使用功能基本相似。西三进建成时间明显比东四进晚。</p><p class="ql-block">世太史第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七进五院一园一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气势恢宏。整体布局为深宅大院,综合性功能齐全。在功能区域处理上,利用东三、东四、西三隔断墙封闭大门,又灵活地使各进自成独立庭院。建筑结构上,七进主体建筑有三进采用了望板直接铺在桁条上,取代原有椽子中间环节,合理地减少了制作安装工序和结构衔接点,形成皖西南地域古建筑的一大特色。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安庆天主堂</p><p class="ql-block">安庆天主堂: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孝肃路75号。整个建筑群的占地面积为584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091平方米,由耶稣圣心堂、神甫楼、门厅及庭院组成,是近现代天主教重要的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安庆天主堂口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门厅面西临街,门楣有天主堂楷书额。大门两侧嵌有清廷为保护外国传教士活动的“圣旨”碑文。大门两侧是八字形山墙,进门厅为十字形院落。迎门而立的庭院壁龛里供圣父塑像,北面为天主堂主体建筑圣心教堂。1995年7月,安庆天主堂被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5月,安庆天主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安庆长江河畔夜景</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大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p><p class="ql-block">迎江寺,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十里开外即能见其雄姿,安庆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迎江寺即在该城之东南,它上临匡庐,下接九华山,北攘天柱,南临长江,可谓得天地之灵气,占人文之辉光。</p> <p class="ql-block">熊、范二烈士专祠 位于安庆市沿江中路150号,时代为1912年。熊、范二烈士专祠是为祭奠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传甲而建立的。专祠前身为慈云阁,始建于康熙三年(1638),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建为英果敏公祠,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省政府为祭奠民主革命先烈而将旧公祠改建为“熊、范二烈士专祠”。原为四进三殿,现存三进二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正门上端镶嵌着汉白玉石门额,上刻楷书“熊范二烈士专祠”七字。</p> <p class="ql-block">振风塔,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振风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沿江东路北侧,濒临长江。安庆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该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还具有导航引渡的功能。</p><p class="ql-block">塔高72.74米,位居全国108座砖石结构古塔中第二,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盛誉。此塔挺拔秀丽,气势宏伟,共七层八角,内有168级台阶,浮雕佛像达千余尊。 </p><p class="ql-block">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旅行时间:2024年6月28日</p><p class="ql-block">旅游地点:安徽安庆</p><p class="ql-block">摄影摄像:杨大明</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杨大明</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4年11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