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周年丨两航起义纪念——《从香港到北京——“两航”人 两三事》……林苑

北京之声

<p class="ql-block">1 )林牧 原中央航空公司机械员 “两航”起义人员 摄于 1946年</p> <p class="ql-block"> 从香港到北京——“两航”人 两三事</p><p class="ql-block">文/林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终于发现了爸爸的文章 </p><p class="ql-block">1998年,我经常在香港大会堂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常想起了父亲曾讲过他在"两航"起义之后在《大公报》上发表过文章,但日期早已记不清了,有一天我象往常一样查找资料,在历史资料库中真的终于看到了署名林牧刊登于1950年4月29日香港《大公报》第七版上的一篇文章《由香港到北京》激动万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是用亲身经历者的第一视角描写了"两航"起义同行北上的故事,随行的五十多人中,有他的师弟张春荣等人,文章真实讲述了这次起义人员受命到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和"两航人"一路上的情形及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我自己非常庆幸和自豪能够看到父亲在香港参加"两航起义"后,回内地参加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将他从香港回内地到北京的一路所见所闻所感受纪录成文,刊登在了香港《大公报》上!</p> <p class="ql-block">2 )红框内是父亲林牧刊登在1950年4月29日香港《大公报》上的文章《由香港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3)2017 年收录在《历史荣光》· 中国民航出版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期我们一家刚到香港时,爸爸就喜欢看《大公报》、《文汇报》。那时候,我们一家忙于生计和进修,我对父亲曾提过的那句话并不在意、也没理会,也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去多惦念爸爸的事。</p><p class="ql-block">直到1998年,我在为准备MBA的论文收集参考资料,经常在工余时间去香港大会堂图书馆查阅资料,才发现香港的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料很多,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旧报纸」藏馆,还能有实体报纸可供影印!大开眼界!我才记起爸爸曾经提过他在参加两航起义后到北京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刊登在香港大公报上,但是不记得是哪一天了,他只记得是抵达北京几天后的投稿的,文章标题也忘记了。那是四十多年前的报纸,只有是在香港,我还能在香港的图书馆旧报刊藏馆找到1950年的实体报纸! 我就从父亲记得的他们抵达北京的那个月份的《大公报》开始找。</p> <p class="ql-block">4)“两航”起义前央航机修组部分成员合影,后排左四:林牧,右四:苏文焕,时任林牧的上司</p> <p class="ql-block">5) “两航”起义后,父亲林牧与苏文焕伯伯失联36年后,1985年3月13日第一次在广州见面,他俩见面时激动得相抱,“你还活着!好!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0年代香港图书馆还没有电子数字检索功能,我只能一天一天、一版一版慢慢地找;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给我找到了!</p><p class="ql-block">我在1950年4月29日的第七版的"各地通信"专栏,赫然见到爸爸「林牧」的名字了!我顿时激动兴奋得就像哥伦比亚"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马上影印下来,飞快赶回家给爸爸送去大礼物!爸爸看到了他四十多年前写的文章,女儿竟然还能在香港的图书馆看到实体报纸并能够影印出来!这是想不到的!爸爸也很激动、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我很敬佩爸爸,那时候,他是在旧社会受教育出来的“两航”起义人员,就能够写出那么有进步思想(用今天的用词是“有家国情怀”)的文章!他的文章所流露的思想情感,可以说是代表了那时候的两航人,对投向祖国的光明,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我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6)1952年汉口站机修组合影,站排左二: 林牧,站排顶位:张春荣,林牧是张春荣的师傅</p> <p class="ql-block">7)父亲林牧和张春荣叔叔 失联了60年后才联系上,张叔叔夫妇还记得 我父亲的生日,在我父亲百岁生日时,90岁老夫妇在女儿陪同下,特地从北京飞来香港 与我父亲过百岁生日!我父亲非常感动!“两航”人情谊深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参与《缅怀父辈 不忘初心》歌曲配乐录制有感</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在“两航”二代微信群,看到成都李鸿强老师发到群里,他作词作曲的《缅怀父辈 不忘初心》的歌曲,并在群里了解到,该歌是准备在“两航起义70周年”纪念会上,大家一起合唱的,李老师还提到需要为该歌曲配乐。我看到该信息后,就想到我先生是专业音乐人,我回家问他可否帮忙配乐。李老师的原创歌曲作得真好!豪迈!坚定!在我的认知中,除了抗战歌曲《松花江》歌词有 9.18 日期歌词外,我还从没有想到,”1949年11月9日” “两航”起义这一光荣的历史日期,还能够成为歌词,还能给予配曲配得这么顺口、好听!!可见李老师阅历丰富,知识积淀沉厚,成为歌曲创作的源泉。我先生也为这首歌的歌词和歌曲的激情、也为我们“两航”二代的父辈心所感动,还说作为“两航”人的女婿,也要为“缅怀父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先生将歌曲的旋律音乐弹奏出来后,我俩一起跟着音乐哼了两次,我有较深的体会就是,让我们两航人一、二代来唱,就特别有感情、特别投入!两航人唱出来有“亲历”感,即使是二代,也会有特别的感情的。我与我先生在练唱时,我们两位对歌曲的投入感觉就有不同,先生唱的有乐感,我是有“亲历”感!先生唱的是音乐,我唱的是情怀!​先生在为该歌曲配乐中,需要一边歌唱、一边找感觉、找灵感配乐。我觉得该配乐中,最成功的就是在歌曲的结尾处,加进了国歌前奏的元素,很贴近主题!我都要给他点赞了!配乐基本能够达到原作曲李老师的要求,铿锵有力,坚定豪迈,与歌词融为一体。​李老师和爱英姐分别给予配乐的评价,“尤其结尾使用国歌前奏,加重了此歌的正能量,而国歌前奏与伴奏音乐自然融为一体,流畅且不离主旋。” “结尾处飘来的国歌前奏音符是远方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在纪念“两航”起义75周年之时,深切缅怀父亲和两航父辈们!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两航”二代创作的《缅怀父辈 不忘初心》 歌曲 “………两航二代人,薪火传承,缅怀父辈,牢记使命,两航壮举,誉满神州大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8日星期五凌晨</p> <p class="ql-block">8)中央电视台的《国家记忆》栏目已经把我们父辈的照片做成照片墙播出了,看着那三百多张父辈的照片,我们非常激动:“两航”起义 不再是我们“两航”起义人员每一个家庭的记忆,也不仅仅是中国民航的记忆, 而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记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1月9日纪念两航起义75周年/ 征文组</p><p class="ql-block"> 徐国基、沈红、沈爱英、沈爱娟、罗敏</p><p class="ql-block"> (编辑/百川、维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