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烤柏灵火,那是咱们北方人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也写作“烤百灵火”或“烤百龄火”。人们习惯上称柏树为柏灵树、百龄树、百灵树。烤百灵火时主要是用柏树的树枝点火燃烧。</p><p class="ql-block"> “烤柏灵火”,取谐音有“百龄”,寓意长寿之意。传统民间有烤火祛病、家道兴旺、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的说法。我们农村里烤百灵火的时间是在正月十六的夜间举行。因地域差别,一个地方一个时间,不尽相同。举行这一活动表达了农民朋友们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在正月十六这天夜幕降临之后,月亮也爬上了树梢高,人们吃过晚饭,收拾完厨房里的活儿,趁着皎洁明亮的月光,不约而同地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十字路口或三岔路口,有人开始点燃柏树枝叶。因柏树枝有限,人们还拌烧一些玉米、高粱的秸秆等杂物,此时人们对着火堆围成一圈,不顾百灵火的烟雾缭绕,一边旋转身体,一边嘴里还念叨着“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烤屁股,浑身上下哪儿都不疼”等这样的民谣俗语。人们还不时地往火里添些柴火。小孩子们看到百灵火已经点燃,也都一溜烟儿地跑回各自的家里。把他们在腊月初七、初八,用柏树枝做的灌过冰锥之后的架子拿出来,放入火中燃烧。</p><p class="ql-block"> 而平时村里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太太们,为了烤烤一年一度的百灵火,在子女的搀扶下也来到火旁。到了百灵火旁,老人们也就来了精气神。除了烤烤火,还可以和多日不见的街坊邻居们聊上几句。在火光的映照之下,老太太们看起来又好像年轻了许多,脸蛋被火光照的红扑扑的。</p><p class="ql-block"> 玩耍的孩子们围着火堆,在人们中间钻来钻去,有的跳火堆玩儿,有的用小木棍扒拉火堆里那些正在燃烧着且未烧尽的柏树枝条。他们还说日后要用火烧过的这些柏树枝棍做一个小棒锥,带在身上,以求平安。还有那些调皮的小孩,趁人们不注意,往火堆里扔一个没有捻儿的小鞭炮,“砰”地一声,瞬间火星四起,惹得人们赶紧后腿几步,并大声训斥几句这个调皮的孩子没有教养。这时,调皮的孩子早已跑的无影无踪了。</p><p class="ql-block"> 烤完百灵火,女人和小孩们都离开后,几个大男人还要负责把火堆熄灭。男人们再次围着火堆散发出的余温,点上一支烟吸着,聊聊天。而女人们离开这儿,三五成群地又要到村里别的烤火处再去烤烤火转转,顺便在街上溜达溜达,有“丢百病”之说。</p><p class="ql-block"> 烤完百灵火,才算是真正的把年过完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又该打算干农活儿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 </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发展,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再就是柏树枝也很难找到了,或许集市上偶尔有卖柏树枝条的。农村里的人们开始用这些柴火代替柏树枝条。但这种烤百灵火的仪式在农村每年还是必不可少的,烤百灵火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它让我们在严寒的冬日感受到温暖,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