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永修县一个宁静古朴的村落里,石板路上刻着岁月的痕迹。上世纪五十年代,逃荒至此的村民们因这片丰饶的土地而驻足。每个家庭都带着自己的小秘密,但对李叔和总是纱巾遮面、沉默不语的张婶的猜忌,已持续了近四十年。 </p><p class="ql-block"> 于今,随着李叔家从去年夏天开始翻新旧屋,一个更大的谜团如同村口老槐树下的轻风,既神秘又引人入胜,李叔和张婶的故事再次成为村民们热议的焦点。</p><p class="ql-block"> 刚踏入村口,便能听到女客们在树荫下低声议论:“六十多岁的李叔张婶,这些年一直孤苦伶仃,哪来的儿子?”年轻的声音充满疑惑,而妇人们则低声警告:“小声点,别让人听见了,村长可不允许嚼舌根。”“唉,你说还有每年有洋文的包裹是哪里来的?”“那是英文,应该是英国。”……整个村子都被好奇与疑惑笼罩。</p><p class="ql-block"> 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家家户户都在翻新房屋,李叔张婶家也不例外。但令人奇怪的是,自李叔去年宣布要翻新旧屋后,就有两个中年的男女开着豪车出现在他们家,他们不仅积极参与盖房,还亲切地称呼李叔张婶为爸妈。二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山村却因此掀起了轩然大波。于是,我刚进村时便听到了那段对话。</p><p class="ql-block"> 有几个愣头青的年轻人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李叔究竟,但李叔只是简单地说那两个陌生人是他们的儿子儿媳,至于其他细节,他只是笑而不答;而张婶,因为不会说话,也只能以微笑回应。这使得李家的“秘密”更加扑朔迷离,蹊跷中更添了几分好奇。</p><p class="ql-block"> 李家的秘密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被封存在岁月的深处,知晓者寥寥无几。而我老丈人,因与李叔交情深厚,有幸成为了那少数知情者之一。这些了解李家私事的长辈们,在村里德高望重,他们深知尊重他人隐私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信任,因此从未向外界透露过半分。</p><p class="ql-block"> 李叔的人生路途坎坷而坚韧,早年失去双亲的他,如同风中飘摇的孤舟,幸得远嫁富阳的姐姐伸出援手,才得以在生活的洪流中稳住脚跟。1985年的秋天,他带着面纱遮面、沉默不语的张婶回到了村里,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两个孤独的灵魂找到了彼此的依靠。</p><p class="ql-block"> 张婶的勤劳能干,如同春风化雨,为这个家带来了转机。没几年,简陋的土坯房就被翻建成了砖瓦房,家的温馨与幸福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浓厚。两人相濡以沫,在昏黄的灯光下,共度了无数个温馨的夜晚。他们的情感,就像堂屋楼板底下那袋不起眼的鱼干,虽不显眼,却满载着深情的记忆,见证了彼此携手走过的风雨历程。</p><p class="ql-block"> 说起那袋鱼干,每年张婶都会换新一次。每当有人好奇地询问或伸手欲取时,张婶总是显得有些激动,连比带划地上前阻止。这份神秘与珍视,让鱼干成为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人对张婶的过往充满了好奇与猜测。</p> <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儿子儿媳近一年的辛勤努力与匠人们的精心打造,新屋终于落成。在这个乔迁之喜的时刻,李叔和张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征得儿子儿媳的同意后,他们要公开这四十多年来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儿子儿媳还带来10来岁的孙子,他们一家邀请全村人共赴新家,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张婶拿出了那袋珍藏已久的鱼干,与儿子儿媳一同享用。夫妻含泪当众跪拜认亲,泪水与笑容交织在一起,场面温馨而感人。</p><p class="ql-block"> 李叔向大家介绍道:张婶曾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并育有一子。为了逃避那段阴影,她带着儿子四处漂泊,直到遇见了李叔。为了保护儿子,张婶将他送到大城市的娘家读书,因此村里人一直不知道张婶还有个儿子。后来儿子又随父母出国生活,所以这么多年张婶的儿子也没来过。刚好去年说做屋,他们儿子儿媳刚回国了。“他们听你张婶说要做屋,他们就来了……这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今天,你的张婶觉得孩子成人了,有能力面对自己的身世,于是他们决定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p><p class="ql-block"> 讲述间,张婶紧紧挽着李叔的臂膀,深情地对视着。李叔温柔地拭去张婶眼角的泪水,儿子紧紧抱着李叔,儿媳则紧紧抱着张婶,孙子紧随他的妈妈……一家人紧紧相拥在一起,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这个温馨感人的场面让村里的女人们为之动容,她们为李叔和张婶的故事以及他们美好的未来而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一刻,李家的秘密不再是秘密,而是成为了全村人共同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村里的女人们偶见张婶时,不再是猜疑与揣测,而是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婶”。她们心中怀揣着对张婶知恩图报的尊敬与为人之母的敬意,这份敬意如同那袋鱼干一样,虽然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温暖。它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也让这个宁静古朴的村落更加充满了爱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通过李叔的简述,村民们终于对张婶的过去和她儿子的来历有了清晰的认识,四十多年来笼罩在村里的种种猜疑也随之消散。</p><p class="ql-block"> 然而,关于张婶为何总是面纱遮面、沉默不语,以及那袋鱼干为何如此神秘、他人不得触碰的细节,依然是个未解之谜。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丈人,他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和细节,使得这个故事得以完整呈现。出于对李叔助人为乐精神的敬佩,以及对张婶知恩图报情谊的感动,我决定将这个充满深情与坚韧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让他们感受到正义与善良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张婶的故事,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加戏剧性和深情。她曾是最后一批未回城的知青,经历了动荡年代的种种磨难。在一次不幸中,她遭到了造反派头目的侵犯,并因此诞下一子。随着政府拨乱反正,造反派头目失势,他在醉酒后失手烧毁了房屋,不幸的是,他老老实实的双亲在这场火灾中丧生。张婶虽然侥幸逃生,但她的嗓子被熏坏,从此失声,面部也被烧伤,留下了永久的伤痕。</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年幼的儿子,张婶携子乞讨,往娘家逃去。途中,她巧遇了同为县里劳动模范的李叔。尽管两人旧时相识,但并未深交。然而,李叔却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留张婶母子在山上的草棚住下。次日,他又慷慨地把家里的所有积蓄——钱、粮票、一袋熟鱼干及几个熟红薯——全部赠予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次年,张婶安顿好儿子后,毅然返回李叔家,从此成为了真正的张婶,这个决定连李叔自己也始料未及。张婶学会了做熟鱼干,并每年都用当年的布袋珍藏新的鱼干。每当有人问起鱼干的事情,她总是摆手拒绝回答,情绪激动,这也使得鱼干愈发显得神秘。</p><p class="ql-block"> 其实,鱼干已经超越了食物的范畴,成为了张婶心中爱情的象征。它代表着李叔的救命之恩,承载着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不变的承诺。每年更换新鱼干,象征着希望与坚守。张婶期盼着儿子长大成人,能认李叔为父,能当众打开鱼干,铭记这份救命之恩,领悟爱情的伟大与坚韧。这个期待因为种种原因一拖再拖,使得张婶在儿子儿媳来村之前,她心里一直忐忑不安。</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儿子儿媳终于出现,新屋也落成之时,儿子泪流满面地跪下叫李叔爸爸,张婶终于释怀了。</p><p class="ql-block"> 孙子与李叔特别亲热,李叔到哪里,男孩跟到哪里,这个问题那个是什么……问得老头整天乐不拢嘴。</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是她和李叔一生中最高兴的时刻。从此,李叔和张婶的故事传为佳话,一家人在新村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p><p class="ql-block"> 那袋鱼干,成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见证了这份纯真而坚韧的爱情,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苦难与幸福。这份爱,如同那袋鱼干一样,虽然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温暖,激励着每一个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都能坚守正义与善良,勇敢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