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兰州工人文化宫,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东路东端南侧,雷坛河西岸,这里曾是金天观的旧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金天观初建于唐代,名为云峰寺,历经宋元两朝,至明代肃庄王重建并更名为金天观。观内珍藏多棵古树及明清碑碣,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明肃王妃的“碧血碑”。1956年,金天观被改建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自此成为职工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文化宫不断进行升级改造,以更好地满足职工和市民的文化需求,市总工会积极推动文化宫的公益功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职工书画俱乐部、多功能演播厅、职工体育健身室等设施,文化宫还积极与各类文化机构合作,举办职工文艺展演等活动,激发职工的文化创造力,推动兰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兰州工人文化宫交通便捷,兰州地铁一号线在文化宫站设有站点,方便市民前来参观和使用其设施。</p> <p class="ql-block">金城黄河之南,兰州市工人文化宫静静矗立。这里原为金天观,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肃王朱楧移藩兰州,重建九阳观,并因地处城池正西,五行属金,故改名金天观。历经战火洗礼,金天观屡遭毁坏,又屡次修葺。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工人文化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北京紫禁城太庙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天津原意大利租界的回力球赌博场改建为天津市工人文化宫,上海东方饭店则改建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而在兰州,金天观则成为了工人文化宫的所在地。作为书画爱好者,我时常光顾文化宫,欣赏装裱作品或挥毫泼墨,闲暇之余,漫步其间,身心得以放松。文化宫大门前的台阶下,一年四季,聚集着刷墙的、砌砖的、搬家具的揽活人。这些辛勤的劳动者,尽管生活艰辛,却神情淡然,气态悠闲。他们或围坐打牌,或嗑瓜子聊天,这场景让我想起在庙滩子桥头遇见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时,肃懿王作诗并书,草书。张维《陇右金石录》著录为《源远楼诗刻》,《重修皋兰县志》著录为《拂云楼下诗碑》。现存兰州市工人文化宫。碑高162厘米,宽86厘米。文字有剥泐。</p><p class="ql-block">拂云楼位于兰州北城墙上,其下为肃王府后花园,清代为陕甘总督节园,今为中共兰州市委所在地。拂云楼又称源远楼,楼下原有两通碑,高、宽均同,各刻七律一首。光绪年间,一碑存52字,题《三觐明藩致祝》,无年月款识。另一碑存61字,题《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诗后署“歧罔”二字,下镌印两枚,一枚为“磐石之宗”,另一枚为“肃藩翰墨”,亦无年月。碑阴有一血迹,大如碗,历久不灭。天阴雨湿时,血迹尤为明显。相传明末,李自成部将贺锦攻入肃王府,颜妃、赵妃等登北城投河,追兵紧随,二妃撞碑而亡,世称碧血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