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笔者近期参加了一个由安监协会组织的安全生产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进行多角度的交流发言,针对目前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如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提出诸多良方妙计,但真正落实到实际当中却依然存在很多尖锐性的矛盾,众所周知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全员参与和整改不力等等。尤其是做专家的如何在企业安全检查找出安全隐患解决实际问题,如何避免在安全检查中“掉链子”的事宜,专家们争先恐后讨论的不亦乐乎,原本安排一个半小时的会议结果三个多小时仍然辩论的热火朝天。笔者认为不管是监管部门监管、企业安全员安检还是安全生产专家帮扶检查,目前这种形式主义的检查是不能有效防住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安全生产专家研讨会现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安全检查以“静态的点”去发现“动态的线”上的隐患,局限性太大,偶然性太多</b><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然当下的安全检查越来越多,但收效却甚微,社会不断有人提出质疑:隐患频频查,检查天天搞,企业三天两头迎检,似乎依旧束手无策,没法阻挡事故来临。更是有搞笑的外部检查人员前脚刚走,事故的后脚就上了头条的新闻,活生生上演了一场安全检查“黑色闹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何如此?我想,你知我知大家都知。2023年5月1日,山东省聊城市中化集团鲁西化工双氧水生产区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而就在爆炸事故发生前2天,聊城市应急局局长才带队来到发生事故的生产区进行了安全检查;同年6月21日,甘肃银川市兴庆区富洋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造成31人死亡、7人受伤的特别严重后果。事故发生前一个月,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也曾开展社会面消防安全监管工作等等案例屡见不鲜。安全生产活动本身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涉及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我们仅仅通过现场检查时作业过程中的一个静态点,来全面评估和判定单位全方位全过程所有潜在的安全风险,这样未免太武断了。据今年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报告事故原因分析,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有15个,其中几个关键的动态作业过程值得我们关注,事发时作业人员手忙脚乱一系列的误操作,还有事发前一天,工作人员一个不经意移动气瓶,这些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哪怕把握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也许这次特大事故不会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且有时候企业恰好能够掌握这个“静态的点”何时发生的,会尽全力呈现一个完美的“点”,尽量不给监管部门“添麻烦”。 监管部门或是其他外力开展的隐患排查,只能以某个具体时间点切入,了解的仅仅是当时现场的一个静态情况,而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很长的线条,且是持续运动的,比如检修作业,检查的时候碰上了可以查隐患,没碰上你就没法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专家们就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多角度交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冰山理论”已经告诉我们安全检查存在的缺陷性</b><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全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那些“血泪”换来的事故调查通报,却仿佛在不断告诉我们,当下有不少企业在安全检查环节中“掉链子”……再说说2019年10月15日广西陆川县的爆炸事故中,安全管理部门仅检查了灭火器等一般性安全生产问题,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生产车间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了严重事故。这样“掉链子”的事,事实上不仅存在于企业,也存在于执法检查部门。例如前些时间中国安全生产报微信公众号在《每次检查都是“灭火器是否过期”?政务记过!》一文中提到的,“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业园区不认真不负责不深入……每次检查内容都是灭火器是否过期等一般性安全生产问题”。或许发现不了问题、不愿发现问题以及只求查了,不求查细、查准、查精,甚至视而不见、见而不查、查而不改,已经让安全检查陷入“窘境”。2020年10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的台骀山景区内冰灯雪雕馆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违章操作和电气线路设计不规范。从澎湃新闻的报道中注意到,事发三天前的9月28日,迎泽区党政主要领导曾带队督导检查辖区几个人流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其中就包括此次发生火灾事故的台骀山。领导带队检查时是没有发现电气线路设计不规范,此类专业工作一般的领导检查组能检测到吗?检查组有这么细致吗?带了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吗?有专业检测工具吗?显然做不到,发现不了,否则怎么能称之为隐患,什么是隐患,隐患是我们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发现不了隐患,才是最大的隐患。如果没几把“刷子”,没一技傍身,那所谓的安全检查,也无非就是看看标语口号、翻翻台账、查查灭火器、安全帽、电线线路、值班值守情况……然后在无形之中给旁人留下一种“如此检查,俺也会!”的印象,当然也还让那些深层次的隐患成了漏网之鱼。安全检查的广度、深度与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从业经历成正比。倘若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那么所发现的隐患就只会流于表象,而那些深层次的、隐藏在“冰山下”的隐患,始终会难以被发现,于是便出现“不会查、查不全”等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冰山理论详尽诠释了隐患真实情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套路式的检查,企业已经熟知,为迎合领导的安全检查,做足表面功夫</b><span style="font-size:22px;">。企业普遍反映,当前面临一轮又一轮轰炸式外部专家督导帮扶检查,企业一直疲于应对,甚至麻木,早已没有精力和心思去真正抓安全生产,开展自主管理和落实主体责任。绝大部分巡检人员的精力都用在了组织安全生产活动上,却没有心思关注安全生产本身,形式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对着检查表打打钩,就算完成了检查。巡检只会查灭火器,如何防得住事故?检查开始了,查什么都不十分清晰。很快落入俗套,不管啥检查都去检查灭火器,结果隐患一大堆,和事故预防沾边的没几个。这样的排查哪能防住事故!检查嫌麻烦,想省事,或者一些人员不容易进入的地方,如大型设备的内部根本检查不到!真正能引发事故的隐患,多数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深入细致的检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样的突击式安全检查倒逼企业搞形式主义,一人感冒全家吃药的监管模式已经烂熟于心,套路再熟悉不过。只要出了事故,监管部门早早做好了检查的准备,企业早早做好了迎检的准备。而这时候企业会把迎检作为头等大事,梳理制度,整理档案,完善记录……做的更周密一点的,开个警示教育会、组织一次演练,领导带队检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绝大部分人的精力都用在了组织安全生产活动上,却没有心思没有关注安全生产本身,这个时候对作业现场的监督、管控不是加强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但是,这些形式往往是检查的要点重点,甚至是工作亮点。任何企业都会做,而且要做的完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套路式检查大家熟知在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检查人员专业“内功”直接关系到整个检查的结果</b><span style="font-size:22px;">。应急部在今年4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今年第一季度明查暗访中发现安全生产检查上“走过场”、安全制度与日常管理“两张皮”等共性问题,将大力整治这种流于形式屡禁不止现象,主要原因还是隐患排查的能力不足。部分监管部门和企业人员排查重大隐患专业能力不足,只能排查一般性隐患,对深层次、技术性隐患排查业务和知识能力不足。有的监管人员对同一家企业多次进行检查,却不能发现存在的隐患甚至重大隐患;有的工贸企业经过一些政府组织的专项整治、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等多轮整治,仍然存在重大隐患。今年春季我们上级职能部门组织的一次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笔者安排到了一个社区开展专项整治排查,进入到一家餐饮店,该餐饮店并没有其他特别的,面积百来平方,后厨现场在燃气灶旁边存放一个燃气热水炉(不细看误以为是一个电热水炉),样式特别精美,燃气灶、燃气瓶、输送气体管道经过多轮的安全检查,均符合技术规范安全要求,当笔者现场细致查看热水器的点火开关及MSDS发现并向业主指出燃气热水炉存在没有熄火保护装置的安全隐患时(根据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征求意见稿《城镇燃气行业生产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第十五条第六项使用未设置熄火保护装置的燃具的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业主第一时间一股不屑一顾的眼神瞟我一眼就提出反驳意见:在我这个场所已经来了四轮几种大盖帽子叔叔的检查,都说没问题,怎么就你过来就有问题啦,你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质疑他们的检查能力?现场尴尬的不是业主反倒是我无言以对,这就是我们的检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现场检查非常考验检查工作人员的“内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全生产我们应该坚持一种基本的认知,那就是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是一个专业领域。首先是它个专业问题,有其专业属性;而只有当行业出了问题,才会由专业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毕竟,在当前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大势所趋,这个大家其实都是接受的,也是认可的!但话说回来,我们不能因为安全生产问题的政治属性,就只强调其行政要求,而淡化其专业属性。更不能因为其可能导致的政治问题,就用政治模式来治理;相反,应更多的尊重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专业属性,尊重其专业的规律,让其回归到理性的道路上。让生产秩序不再被无休止的监督检查所打断,让工作流程有时间按部就班的走完,安全才不容易出问题,事故才不容易发生。所以,还是应该让企业的回归企业,让监管的回归监管。总之一个期待,那就是:让专业的回归专业!</span></p> 谢谢您的雅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文字:临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编辑:临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图片:临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音乐:来源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