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你的梦、烦恼和瘾都暗示了心灵有话对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心灵的地图上</p><p class="ql-block">“问题”其实是必要的标记</p><p class="ql-block">甚至是珍贵的存在</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心灵地图”</p><p class="ql-block">想要跟随心灵的步伐,我们首先得学会遵循心灵的自然节奏,探索它流淌的轨迹。</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学会阅读那张只属于内心的地图。</p><p class="ql-block">这张心灵地图,是对心灵深处规律的尊重,是在柔和的光照中呵护我们心灵的需要,是依循心的指引而非纯粹逻辑的引领。</p><p class="ql-block">“心灵”,不是一个具象之物,它是一种精神的属性,是感受生活、探索自我的一个维度,关乎深度、价值、联系、心态和个性。</p><p class="ql-block">心灵不是宗教的信众,也不与永恒相关。然而,尽管“心灵”触手可及,我们往往只能揣测它的含义,却难以用言语捕捉其精髓。</p><p class="ql-block">因此,心灵地图并不像现实中的地图那样明晰,我们需要倾听、感知、体贴才能辨识它的轮廓。</p><p class="ql-block">心中的欲望、梦境的追索、忧愁的缠绵,这些都是地图上的符号和暗示,提醒我们留意脚下的路,以防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心灵渴望呵护,并非被剥夺。</p><p class="ql-block">常有人认为,摆脱纠缠他们的事物就能获得解脱。</p><p class="ql-block">他们或许会说:</p><p class="ql-block">“我得改变这个坏习惯。”</p><p class="ql-block">“请帮我挣脱自卑,助我戒烟,让我摆脱失败的感情。”</p><p class="ql-block">作为心理治疗师,若我听从这些要求,我将终日忙碌于剥夺他们生活中的种种。但我并不认为消除问题是终极追求,我也不愿扮演剥夺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相反,我致力于引导他们理解,在心灵的地图上,这些所谓的“问题”其实是必要的标记,甚至是珍贵的存在。</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领会疾病中蕴藏的信息</p><p class="ql-block">如果人们理解了心灵的地图,并依循内心的指引去探索,生活必将变得绚丽多姿,而非枯燥乏味。</p><p class="ql-block">很多人曾认为痛苦和问题是生活中的恐怖存在,必须彻底剔除。</p><p class="ql-block">然而,只需敞开心扉,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迎接心灵的挑战,你就能明白疾病储藏的启示、挫折背后的纠正,以及抑郁和焦虑所指引的转变之路。</p><p class="ql-block">一位30岁的女性寻求我的心理治疗。她说:“我的人际关系很糟,原因是我对别人过度依赖。请帮我摆脱这种依赖。” </p><p class="ql-block">她希望我从她心灵中取出某些东西,但遵循对心灵天性的尊重,我尽可能避免这种剥夺。</p><p class="ql-block">于是我询问她:“为什么对别人的依赖让你感到不安呢?”</p><p class="ql-block">“因为那让我感觉自己很无力。而且,过分依赖不是什么好事,我应当保持我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你如何定义‘过分依赖’?” </p><p class="ql-block">“当我感到难过时。”</p><p class="ql-block">“能否找到一种方式,既能保留依赖,又不至于让自己感到虚弱呢?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他人,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这样。”</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对话就这样延续。这位女士一直将独立视为美德,而将依赖看作弱点。</p><p class="ql-block">我发现,尽管她渴望独立,但现实生活中的独立并未带给她太多快乐。</p><p class="ql-block">她认为自己的依赖性过重,因此独立成了她追求的解脱。</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她接受了流行的观点:独立即健康,而当心灵表现出依赖的渴求时,我们应当予以矫正。</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尊重你心灵的“症候”</p><p class="ql-block">这位女士恳请我剥去她心灵深处的依赖倾向,然而,若我真此行事,将背离她心灵的真实轨迹。</p><p class="ql-block">依赖令她心生忐忑,但这并非指示她必须逃避此感。</p><p class="ql-block">依赖,有时候正是心灵深处呼唤关爱的低语。</p><p class="ql-block">她孜孜不倦地向独立的方向奔赴,无非是为了逃避、压抑内心深处对依赖的渴求。</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领悟之后,我尝试用其他与“依赖”相近却不带有“软弱”暗示的词汇。</p><p class="ql-block">“你难道不渴望与他人交流,向他们汲取智慧,与之心灵相依,缔结紧密的友谊,或是和某人共建难以割舍的亲密关系么?”</p><p class="ql-block">“当然渴望。” 她回应道,“那也算是依赖么?”</p><p class="ql-block">“我认为算。” 我告诉她,“世间万物皆是如此,有所得,必有所失。为了沉醉于这些美妙的人际情感,你需要接纳感到无助、自卑、顺从以及失去掌控的霎那。”</p><p class="ql-block">她和许多人一样,将这些情感无端放大,将其视作拒绝亲密关系和友谊的理由。</p><p class="ql-block">我们被这些夸张的感受所困,认为自己已陷入病态的依赖,实际上我们只是在逃避与周遭人、社会乃至生活深度连结的勇气。</p><p class="ql-block">面对心理的种种不适,人们往往选择予以纠正,努力向对立面挺进,殊不知这与心灵的指南针南辕北辙。</p><p class="ql-block">他们认为自己的依赖过剩,以为唯有彻底的独立才能带来健康与欢乐。</p><p class="ql-block">这种念头并不正确,也无济于事,因为独立与依赖之间的鸿沟并不能因此弥合。</p><p class="ql-block">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尊重心灵透露的信号,而非逆流而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