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鹅沟之鹅漫沟

Daniel Qi

<p class="ql-block">官鹅沟景区别名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官鹅沟大景区,是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陇南市宕昌县城郊,由官珠沟、鹅嫚沟、雷古山三个核心景区组成,核心景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5.1%。</p> <p class="ql-block">鹅嫚湖</p><p class="ql-block">鹅嫚湖是鹅嫚沟景区的第一个湖泊,顾名思义这个湖泊是以鹅嫚公主的名字命名的。湖中岛叫做同心岛,连接小岛的桥叫做连心桥,因为官珠与鹅嫚凄美的爱情故事,鹅嫚湖成为了众多青年男女浪漫约会、情定终身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泽荡措</p><p class="ql-block">泽荡,在藏语中是爱情的意思,因而泽荡湖也被称为爱情湖。泽荡湖海拔2895米,镶嵌在雷古神山的千沟万壑之中。相传在鹅嫚公主与官珠王子生死两别的最后时刻,鹅嫚公主把最后一滴眼泪淌在了自己爱人的胸前,她用最后的力气对官珠说:“如果我这颗泪珠干了,你我从此再无相见的机会,如果它没有干涸,万年之后我们还能相见。”两人相继死后,官珠化为雷古神山,他用自己吸收的天地精华之气日夜呵护这滴鹅嫚公主最后的泪珠,使其永不干涸,以期待与自己的爱人还能再见,于是鹅嫚公主的这颗泪珠便化成了现在的泽荡湖。</p> <p class="ql-block">开发与保护</p><p class="ql-block">官鹅沟景区内有9个行政村,共计1498户、6306人,村民生产生活的排放物给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且景区体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地质结构复杂,火灾、洪涝、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多发,使得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成本高。从2014年开始,宕昌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县域经济战略首位产业,项目、资金向景区倾斜,开始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34]</p><p class="ql-block">官鹅沟景区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景区管委会内设有资源和环境保护科、安全治安和执法监督科,还设有森林公安等,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保护景区生物多样性,守护好官鹅沟的绿水青山。在提升景区品质方面,景区先后实施了污水管网、特色游步道、星级旅游厕所、道路黑化、鹅嫚沟游客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9D玻璃桥、雷古山客运索道、野奢度假酒店、温泉度假酒店、月亮湾五星级酒店等,提升了景区“硬”实力。在提升景区软实力方面,对景区旅游公司内部管理架构进行了重构,参照国内先进企业标准,制订了科学的管理制度。[34]</p><p class="ql-block">通过多年建设,官鹅沟景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景区道路沿线种植了樱花树、枫树等,实现了景区更绿。同时,景区内村庄实施了风貌改造和乡村振兴项目,村庄风貌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实现了村庄景点化、公园化。</p> <p class="ql-block">相关文化</p><p class="ql-block">民风民俗</p><p class="ql-block">哈达铺炮仗会</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正月十四的哈达铺炮仗会和沙湾正月十九迎婆婆,是宕昌县一南一北、一年一度的民间迎神祭祀活动,这一民俗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炮仗会——顾名思义就是放鞭炮的盛会。正月十四这一天,哈达铺家家户户、还有周边各个乡村的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都聚集在哈达铺,虔诚的抬着坐着神像的八抬大轿,沿着大街小巷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有舞狮、舞龙、旱船、高跷等社火助阵,每家门前都在大门口摆上香烛,挂着用各种彩纸扎成的纸花装饰的鞭炮迎接,样式不同,繁简不一,这一串串鞭炮祈求全家人四季平安、亲人健康,盼望六畜兴旺,生意兴隆,家丁旺盛,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社火 </p><p class="ql-block">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西北地区青海省、甘肃省等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社火包括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p><p class="ql-block">陇南影子腔</p><p class="ql-block">影子腔又称灯凋、皮影戏、梅花腔,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来源于甘肃西和、礼县一带,最早出现于清朝康熙末年。它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形式,又借鉴秦腔、川剧的一些特点,逐步创定了风格独特、适宜山区演出的“山戏”影子腔。</p><p class="ql-block">武都高山戏</p><p class="ql-block">初鱼龙镇人为纪念大将李文忠(大安爷)而形成了唱戏的习俗,把式舞亦在此情势下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随意演唱升华为在舞台上“敷演故事”的戏剧性表演,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高山戏。高山戏的表演具有社火场上“把式舞”跳、摇、扭、摆舞步动作的特点,剧目内容丰富多彩,多数剧目有宣扬仁义道德、教化育人的积极意义。2008年6月7日,甘肃省陇南市申报的“武都高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龙珠踩高跷</p><p class="ql-block">高跷也称拐子,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酒泉各地高跷高度不一,低至数寸,高达七八尺,一般以4尺左右高度为多见。酒泉高跷表演,分文高跷和武高跷两种。文高跷主要侧重于“扭”和“踩”,武高跷则侧重于表演特技。高跷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是表演特技。酒泉高跷表演,有磕拐、碰拐、背拐、跌拐、跳桌、翻跟头等技巧动作,而且还有抬二节、抬三节及坐抬、立抬、组合抬等高难度抬法,并能构成“马拉车”“过天桥”的造型。高跷表演中,还有三人合踩的四只跷,四人共绑五只跷的“连腿高跷”,表演时要求表演者之间配合默契,但难度大。还有的高跷,边扭秧歌步,边变换队形,然后进行评说和演唱,叫做“高跷秧歌”。还有的在腿衔接处拴上小铃铛叫“铃铛高跷”。踩高跷表演时,表演者伴随着铿锵有力地锣鼓声有节奏地变换着不同的队形和花样。酒泉踩高跷表演的人物内容丰富,有《铡美案》《苏三起解》《杨家将》《三国演义》《西游记》《八仙过海》,还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等各种不同角色。</p><p class="ql-block">“白石”文化</p><p class="ql-block">羌族白石文化的产生,与古羌先民的生存环境、生存观念、文化传承、尚白习俗、生殖信仰等不无关联。据史考,古羌先民发源地为甘青河湟流域地区,故有“龙来氐羌黄河头”之说。由于居地大多在雪线之上,长年与冰雪为伍,生存环境为“白色世界”,因而由食雪尚雪而逐步形成“以白为善美,以黑为丑恶”的尚白观念。羌族长篇叙事史诗《木姐珠与斗安珠》称:古羌人在向岷江流域迁徙途中遇魔兵追杀,经殊死搏斗仍难以取胜,危急关头,木姐珠运用神力搬来三座大雪山阻挡了魔兵,才使羌人转危为安,羌人由此对雪山更加崇敬。因而尚白习俗中还包括了对“雪宝顶”的崇敬。</p><p class="ql-block">释比文化</p><p class="ql-block">释比文化是古羌族留下的独特的原始宗教文化现象。释比不仅是羌族宗教仪式的执行者.也是通晓本族历史和口述传统的说唱艺术家。羌民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在传统羌族人的生活中,释比是一位精通宗教经典.连接人与神鬼之间的特殊人物,并熟悉民族历史.文化和技术,医学,艺术.音乐,舞蹈和其他知识。</p><p class="ql-block">民族歌舞</p><p class="ql-block">鹿仁我的家</p><p class="ql-block">由宕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选送的2019年陇南市网络春晚原创歌舞《鹿仁我的家》在2月2日和2月3日在陇南市电视台播出,被评为2019年陇南市网络春晚节目二等奖。该作品是由宕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组织,宕昌县文化馆歌手阿亮,鹿仁村村主任苗文平,沙湾籍歌手何白星参加的“红绿古”组合负责创编的原创歌舞。</p><p class="ql-block">宕昌羌佳韵</p><p class="ql-block">由宕昌县文体广旅局牵头组织,宕昌县文化馆、宕昌县红绿古文化艺术旅游传媒有限公司编排的多段式情景歌舞《宕昌羌佳韵》参加陇南市2021年网络春节联欢晚会。</p><p class="ql-block">宕羌傩舞</p><p class="ql-block">“宕羌傩舞”是宕昌县木家藏族男性舞蹈,当地俗称“脑后吼”。流传于官珠沟、鹅嫚沟藏区已几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原始古朴的祭祀舞蹈,2009年被宕昌县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蹈的道具有大小皮鼓3个,牛角喇叭3只,铜乐器3个,五官佛像面具5套,熊皮、雕铃帽2顶,锦鸡羽毛装饰的毡帽2顶,皮袄5件,绸缎长衫2件,木制大刀等兵器多件。整个舞蹈表演由13人组成,其中乐手3人,舞者10人。领舞者的属相必须和当年的属相相同。舞蹈的队形排列按人物顺序,领舞者称老大为“贡巴”。他头戴熊皮帽,身穿黑长袍,帽上插有锦鸡羽翎,胸前戴一串玛瑙项链,左手拿翻天印,右手持拨云剑。老二为“苟巴、笨笨”,他头戴毡帽,身穿蓝色长袍大襟衫,右手拿棒当鼓,左手拿铜制碟铃。老三、老四、老五各显五方神灵,他们披戴五官佛,手拿骨卦、碟铃和牛角喇叭。后面5人头上分别戴“牛头马面”木雕面具,反穿皮袄,腰间系一颗大铜铃,双手持木刀。</p><p class="ql-block">宕羌傩舞舞蹈动作的特征是以腿部为主,上身前俯,双手握刀,双腿屈膝形成半屈蹲状,随着皮鼓和牛角号的节拍,双腿屈膝抬脚拧身,连续循环,组成一组舞蹈。宕羌傩舞是藏族人民在官鹅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在长期农耕生活和婚姻丧葬习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同时,它还揉入了苯教、藏传佛教、汉族宗教的文化思想,具有三教合一,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头绪发展趋向的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民族服饰</p><p class="ql-block">女士</p><p class="ql-block">女士服装里面是颜色鲜艳的右衽长袖,外配右衽无领马甲,下身着黑色阔腿长裤或长裙,脚穿千层鞋底绣花鞋,腰间束白色羊毛腰带,袖口接五寸左右和衣服颜色反常比较大的袖边儿,衣领第一颗盘扣处,系一根细绳,绳子下端缝着手绢。头饰是一块长方形黑布,秋冬季,里面再衬一块白色羊肚巾,起到保暖的作用,在后脑勺处挽成结,露出两个小角,藏族姑娘各个都有长长的黑发,梳成一把黝黑的麻花辫,年轻姑娘用红头绳,中年妇女用绿色或蓝色头绳,老年人用黑色。腰带多数为白色,白色是吉利和祥瑞的象征,整个腰带宽一尺左右,长约一丈,两头有无数细细的流苏,姑娘们将腰带在腰部缠三四圈。绣花鞋用麻绳纳成的纯手工千层鞋底,鞋面两边有着对称的绣花图案,大都为牡丹,用大红色布料从脚踝处接一尺左右的靴筒。</p><p class="ql-block">男士</p><p class="ql-block">男士服装多数为藏蓝色、咖色、黑色的大襟领,也有对襟的,配黑色腰带、黑色长裤,用白色布料在脚踝处绑紧十几道,再穿上黑色长靴,头上是黑色头巾。</p><p class="ql-block">文艺活动</p><p class="ql-block">冰雪旅游节</p><p class="ql-block">冰雪旅游节自2021年1月22日开始至3月22日结束,期间重点推出雪雕艺术展示、天然冰瀑观赏、冰雪情韵文艺采风、冰雪趣味运动体验、全民健身赛跑、全民抖音大赛等精彩纷呈的冰雪旅游系列活动。宕昌县以官鹅沟冰雪旅游节为契机,通过深度挖掘官鹅沟冰雪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冰雪旅游项目,不断拓展丰富旅游内涵业态,着力提升宕昌旅游品牌效益,助力宕昌向中国西部旅游名县的目标加速迈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p><p class="ql-block">官鹅情歌</p><p class="ql-block">《官鹅情歌》是陇剧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创作的剧目,由甘肃省剧作家曹锐编剧,两位梅花奖得主边肖、雷通霞领衔主演,曾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作品奖,被誉为"中国西部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该剧讲述了氐族青年官珠与羌族姑娘鹅嫚以爱情化解仇恨、为和平不惜献身,从而感化了两个民族世代友好、和睦相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新平藏寨</p><p class="ql-block">新平藏寨属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管辖,这是一个民族特色鲜明、民风淳朴的纯藏族村。新鸭旅游公路贯穿全村,全村共202户900余人。新坪寨中保留有独具特色的踏板房,藏族群众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藏族服饰和风俗习惯。</p> <p class="ql-block">三叠湖</p><p class="ql-block">三叠湖因湖的构造而得名,当从下往上看的时候,整个湖泊由几个缓坡折叠而成,形成非常明显的三重折叠,所以叫三叠湖。</p> <p class="ql-block">金羊湖</p><p class="ql-block">金羊湖是鹅嫚沟的第二大湖,靠近右手边的是金羊寨,相传金羊寨是鹅嫚公主的府邸所在,金羊湖也因此得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