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马巷行走记

羊羔书话

<p class="ql-block">这几天,厦门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网上不乏追星者。白鹭洲大银幕供市民观看影片;好几个朋友晒出盛装出席的照片,星光熠熠。鹭江两岸霓虹灯缤纷闪耀,即使手机拍摄 也是一组组大片般。</p><p class="ql-block">不喜欢热闹的我,继续翔安马巷之行。</p><p class="ql-block">依然是在江头这边转车,750快捷公交到马巷车站。</p><p class="ql-block">观音阁外面搭棚里传来高清的佛音,书院街摊贩不少,价格比厦门岛内便宜一二元不止。</p><p class="ql-block">先到马巷古街,也是如今一条重要的商业街,池王庙就在中间地段。</p><p class="ql-block">然后开始一横一直的街巷探寻之路,有意思的是,虽然巷只有一两米多宽,却能条条通向老街。</p><p class="ql-block">巷子里,传统的民居或成排,或散落,或修正,或衰败倒塌。</p><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几许,只见石板路下的沟渠依然。古井无波,生活依旧。</p><p class="ql-block">找到东王宫巷,找到城隍庙,三朝宫、进士第(下苏家),以及保留尙完整的墙饰,个人在民居交错的地方,两度逛到了妈祖庙,似乎指示我可以走出不熟悉的马巷。因为手机没电了,看到地标建筑,可以知道大路在哪里。</p><p class="ql-block">依然喜欢马巷地道美食。</p><p class="ql-block">最后回到马巷车站的大榕树下等车。</p><p class="ql-block">另700车,只有周一到周五才开 比750车快二十分钟以上。</p><p class="ql-block">喜欢马巷的人,不妨走街串巷的时候喘息下。</p><p class="ql-block">喜欢马巷,是因为读过马巷厅志,清末一位马巷通判是鄞县人,黄家鼎。</p><p class="ql-block">他在台湾、同安马巷做官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是一个难得崇文之人,续修马巷厅志。</p> <p class="ql-block">史料</p><p class="ql-block">乾隆41年(1775年),清廷将同安县东部的翔风、民安、同禾三里五十八保,以及金门十保划出,设“马巷厅”独立管辖。一时间各项土木工程纷纷上马,“通判署”“城隍庙”“文武庙”等相继落成。黄家鼎主持修撰《马巷厅志》。在序言中,他一针见血地写道:“马巷东南面海,为金门、烈屿、槟榔屿楼橹所指,适当其冲。自郑氏降、蔡牵灭,烽堠不举者几将百年,今则万国通商,海禁尽弛,电灯若镜,铁舰如梭。其海防一门,尤当思患预防,绸缪未雨,以基隆为前车之鉴,壮厦岛后路之威……”</p><p class="ql-block">首任通判万友正,又捐俸建书院于城隍庙后。文。</p><p class="ql-block">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三忠庙春祭文》中,黄家鼎疾呼:人孰无死,命靡有常。能持节义,始永馨香。存亡胡恤,成败何伤。煌煌史策,屹屹城隍。书院以万通判的字号为名,曰“虚舫书院”。</p><p class="ql-block">光绪19年(1893年),鄞县人黄家鼎莅职。黄家鼎出身于浙江鄞县(今宁波)藏书之家。其父黄维煊是清末洋务人物,曾协助沈葆桢创建福建船政厂,先后任过福建候补同知、台湾海防同知,因积劳而病故。其子依例获荫封。在马巷又建祠宇,为李长庚、邱良功、陈化成、邱联恩四人立祠奉祠,号为四忠祠。</p><p class="ql-block">1912年全国实施废厅改县,或许是因为马巷厅衙署后被辛亥革命者烧毁、十九路军进来的时候毁掉城隍庙里的塑像等,清中叶所建的马巷厅,已不复有完整的样貌。暂由同安县委派“马巷县佐”代理,后来改县之事不了了之,马巷复归同安县。</p><p class="ql-block">翔安区设立于2003年10月19日,以境内古地名翔风里、民安里首尾两字命名,寓意“翔腾发展,安康吉祥”,而所辖区域地形图,又恰像石狮爷模样,迎风屹立,坚韧不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