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 (Triumph)

澳洲摄影伊甸园

—— 献给在 1938年达尔弗拉姆大罢工<div>(Dalfram Strike of 1938 ) </div> 86年前为防御日本侵略,保卫卧龙岗钢铁厂而建立的防御矩阵(印象一) 防御矩阵(印象二) 防御矩阵(印象三) <h1><b>胜利纪念碑铭文(全文)</b></h1><div><br></div><div>胜利 (Triumph)<br><br>谨献给在 1938年达尔弗拉姆大罢工(Dalfram Strike of 1938 ) 中团结一致的劳动者和与之同舟共济的民众。<br><br>1938年11月15日,“达尔弗拉姆”号货轮在肯布拉港口4号码头(No4 Jetty Port Kembla)靠岸,准备将载货清单上的8000吨生铁装船运送至新加坡。“达尔弗拉姆”号的船员从澳大利亚码头工人联合会(WWF)分会秘书泰德·罗奇(Ted Roach)处了解到,这批生铁将被运往日本神户钢铁厂。随后,“达尔弗拉姆”号负责装运货物的码头工人拒绝工作,并从船上离开。<br><br>1931年,日本挑起局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北广大地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在当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肯布拉港口180个码头工人意识到,这批生铁将用于制造子弹、炸弹,用来屠杀中国人民,也将用于伤害澳大利亚人民,于是经投票一致决定将坚持正义,拒绝为“达尔弗拉姆”号货轮装载运往日本的生铁。这一决定违反了时任莱昂斯联邦政府同日本签署的30万吨生铁的供货协议,联邦政府因此下令要求“达尔弗拉姆”号装货工作继续进行。码头工人拒绝执行该命令,并演变成前所未有的劳资冲突,即达尔弗拉姆事件。该事件体现出工人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支持海外受侵略人民的政治立场。<br><br>达尔弗拉姆事件持续了72天(1938年11月15日至1939年1月21日),导致必和必拓钢铁厂倒闭,数千钢铁工人失业,无数家庭在圣诞节期间陷入贫困。当地民众随即为罢工工人提供了大力支持和物资捐助。有关民众和本地其他工会组织在码头建立了一支纠察队维持治安。某妇女委员会、华人团体为罢工工人组织食品捐赠,伊拉瓦拉地区的农民捕捉大量兔子、鸽子等动物并捐赠给工人。澳总督艾萨克·艾萨克斯爵士(Sir Isaac Isaacs )对码头工人进行声援。其他一些国家民众、工会组织也纷纷表态支持工人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立场。对此,联邦政府批评码头工人联合会企图操纵澳外交政策,并通过颁布《运输工人法案》的方式,鼓励其他地区的工人为“达尔弗拉姆”号装货。但联邦政府最终仅发出一张许可证,该许可证后来在卧龙岗市政厅阶梯上被当众销毁。<br><br>1939年1月21日,罢工事件得到解决,肯布拉港口码头“在抗议声中”完成了“达尔弗拉姆”号8000吨生铁的装载工作,同时表示从此不会为日本再次装运生铁。同月24日,联邦政府代表向澳码头工人联合会全国书记吉姆·希利(Jim Healy)正式通知,称此后联邦政府将不再向日本出口生铁。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达尔弗拉姆”号于1943年被鱼雷击沉。<br><br>在达尔弗拉姆事件中,肯布拉港口码头工人及其支持者体现了澳民众反对军事侵略、争取和平的立场,并在中澳人民之间建立了永恒的友谊。最重要的是,这生动体现了中国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内涵。本纪念碑旨在向中澳人民团结互助的历史致敬,更为宣告和平与人文精神的胜利。<br>—————</div><div><br>胜利纪念碑于 2018 年 11 月 15 日正式启用,由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与澳大利亚海事工会联合资助。该项目还得到了新南威尔士州港口、新南威尔士州港务局、澳大利亚江苏社区协会和南海岸劳工委员会的赞助和支持。<br><br>艺术家:<br>祖天丽<br><br>承建:<br>Govinda Webster<br>(戈文达·韦伯斯特)<br>Pink Cactus<br>(平克·考克特斯)</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大 荒摄影报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