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更像天外来客……

云南李孝培 (影视策划 编剧)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知道大王岩的名字,是麻栗坡县文联自办的文学杂志《大王岩》,因为杂志刊登了我的小说处女作——“猪有缘”。</p><p class="ql-block">后来进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接触了一些历史文献,才知道位于县城东边的大王岩承载着麻栗坡县悠久的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因为大王岩岩壁上有一幅神秘的岩画。岩画高8米,宽约6米,其中主体人物高3米,用红、白、黑三种颜色绘成,很有装饰意味。整个图案的寓义,尚待研究。</p> <p class="ql-block">大王岩画被当地壮族称为“偶红岜良”,意思是天帝在红石岩上投下的身影。有意思的是,位于大王岩西北的壮族村子就叫“岜良(亮)”。</p><p class="ql-block">1987年11月至1990年12月,我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三个年头里,麻栗坡县除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支前工作压倒一切以外,编修县志和发现、保护文物,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件大事要事。</p><p class="ql-block">因大王岩画经年累月遭到风浸雨蚀,逐渐斑剥模糊,县人民政府决定采取适当方式予以保护。</p><p class="ql-block">有一天,王志坚副县长叫上我和城建局的领导,一同爬到大王岩,实地踏勘如何保护画岩,向县政府常务会议提交保护方案。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一行三人谈笑风生地从县政府出发。因为大王岩一带的山势很陡,我们就从县医院后边的小路斜插过去,艰难地在荆棘中穿行,终于来到岩画下方。抬眼一看,一堵岩石居高临下,咄咄逼人。</p><p class="ql-block">岩画就在正上方。他们指了好半天,我眼睛都看酸胀了,还是没有看出个所以然,就干脆放下高昂的头,顺着左边似路非路的地方攀援——我年轻力壮,又是山区里的农家子弟出身,即自告奋勇到岩顶察看情势,为如何制订保护岩画措施探路。</p><p class="ql-block">在整个大王岩上,有岩画的地方是一个俯身突起的巨石,巨石与后方的山脊若即若离,因而诞生了一条石缝,石缝成了登上岩顶的理想捷径。</p><p class="ql-block">登上巨石顶端,有点因巨石与岩体分裂倾斜而心悸。在找个地方坐稳当之后,才觉得这种担心纯属多余。</p><p class="ql-block">坐在岩顶,放眼前方,整座县城随着山势和畴阳河蜿蜒,在明媚的阳光下充满层次感和舞者的韵律,心中为领略到这样的美景而欣喜,就禁不住双手拢嘴“哦——呵呵——”,连声抒发畅快,大有竹林七贤中阮籍于苏门长啸的遗韵。</p><p class="ql-block">带着这种畅快离开大王岩,并未因此行没有看清岩画而遗憾。</p> <p class="ql-block">若干年以后,大王岩保护工程初步完工,再从山下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到岩画处。看完了石碑上的介绍,再在平台上退后几步仰视,终于看清了岩画的“庐山真面目”,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面对这幅漂亮而神秘的岩画,专家学者们已经提出许多研究性解释,但我更愿意把它想象成外星人留下的符号。你看,那两个庞大的人头上,分明罩着太空面具;头顶上所画的流云,意示他们是从天外而来,正头顶云彩,双双而降……这多么浪漫!</p> <p class="ql-block">写于2009年2月21日</p><p class="ql-block">发表于麻栗坡文联《老山》杂志2009年第一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