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の秋天

路经之友 小可

<div><br></div>这是我第一次来北海道。北海道是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唯一的“道”,是最北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我们国内的省,它的中心城市是札幌。到达札幌新千岁机场后,我没有进市区,便直接去了登别。<br><br>登别市属于日本北海道室兰市的卫星城市,虽然叫登别市,但人口只有4.66万人(2021年数据),这里最著名的莫过于温泉,因为小镇就位于火山口。行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嗅觉好的人便会闻到阵阵的硫磺味,通俗而准确地表达是 —— 臭鸡蛋味。<br><br>北海道的纬度和中国的吉林省差不多,这个季节下午4:30几乎天黑了。小镇有几家颇有名气的网红小餐厅,但都收档较早。<br><br>手握几个网红餐厅的攻略在小镇上逛逛,忽然发现还在营业的不多,而且收档较早,便赶紧选了其中一家,叫温泉市场,寒风中等位,过了半个钟,总算可以吃点热乎的。小店的营业截止时间是晚上8点,但是7点钟就挂出 closed,似乎是要确保8点钟准时关门。<br><br> <div><br></div>店里的清酒是可以按杯卖的,我们先按价格、再按产地品尝,国士无双、藏王、手取川酒魂……在国内喝獭祭比较多。<br><br>其实,日本清酒的处境有点像国内江南的黄酒和广东的米酒,也呈式微之势,难以吸引年轻人。现在,日本的年轻人聚会多是以鸡尾酒、highball 和啤酒为主,和我们国内的90后、00后差不多。 <div><br></div><b>生机盎然的地狱谷:</b><br><br>网上攻略一番,登别最著名的是“地狱谷”,但褒贬不一,好在离我们的酒店只有几百米,第二天一早便走过去看看。<br><br>这里是一个火山口,火山气体从灰黄色的岩石里向外喷射,周围空气中充满了浓烈的硫磺气味,即便不是地狱的景象,应该也是地狱的气味,这也许是地狱谷之名的由来吧。<br><br>山谷的直径约450米,温泉的出水量每分钟高达3000升。 <div><br></div>环顾周边的植被,这里却全无地狱的阴森,反而是一片生机盎然。 <div><br></div>登别可以游玩的地方不算多,熊牧场、伊达时代村已经是主要的景点了,尤其是伊达时代村,相当于日本一段历史的缩影。 <div><br></div><div><b>登别的福庵荞麦面:</b><br><br>出外旅行,饮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手段,对国人而言,在国外的饮食选择早已从口口相传,变成了小红书和大众点评,和国内选择餐饮的方式差不多。<br><br>网红小店“福庵荞麦面”,每天只营业两个半小时,中午11:30~14:00。</div> <div><br></div>我们赶在第一波进去,里面大概只能坐20几个人,出来时门口仍有好多人等位。 <div><br></div>面的种类不多。好吃吗?怎么说呢,专程驱车前往,每天只做两个半小时的生意,就这份“拽”,加上门外等候的人群,总不能给差评吧?<br><br>平心而论,荞麦冷面比热面好吃,再配上炸天妇罗,应该不会令人失望。<br><br>离开登别的下一站是函馆,沿着海边行驶,也就是200多公里。<br><br><br><br><b>函馆:</b><br><br>函馆(Hakodate)是日本北海道西南部的重要港市。位于渡岛半岛南部函馆湾内,面临津轻海峡。面积347.8平方公里,人口也就是小小几十万人。 <div><br></div>函馆山夜色是著名的旅游打卡地,可以俯瞰整个函馆市区。 <div><br></div>函馆是日本较早开放的城市之一。<br><br>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逼迫日本开放口岸,史称“黑船事件”。<br><br>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br><br>佩里叩关对日本造成了巨大影响,也是促成明治维新的重要诱因,明治政府首先采取措施,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此后,又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br><br>今天,国内仍有学者研究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区别,这是一个有益的探讨,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一个依附于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虽有义士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但既无法唤醒民众,也无法感动上苍。如果你看不清现在,就去看看历史,因为历史都曾经发生过!<br><br>今天,在函馆的元町,到处可以看到开放和洋化的痕迹,东正教堂、天主教堂等等。 <div><br></div>一直以为八幡坂是一个独立的市区或城镇,其实它只是函馆市的一条街,准确的说是函馆山脚下通往海边的一条斜坡路,北海道的许多景点都比我想象的要袖珍很多。 <div><br></div><b>金森红砖仓库:</b><br><br>此地原是享和年间(1801~1804年)的造船所和外国人居留地,1879年(明治12年)开始发展成港边的仓库区,由红砖砌造的金森仓库则是1909年(明治42年)所建。今天,这片砖红色、造型简单雅致的仓库群已经成为函馆港口的象征,与海水和函馆山相互辉映。  <div><br></div>红砖仓库群大多改造为餐饮、酒吧、咖啡厅和一些小型购物场所。人力车算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吧。 <div><b><br></b></div><b>函馆朝市:</b><br><br>日本所谓的朝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早市,朝市占地面积约3公顷,所售商品囊括了农作物、海鲜、海味加工品、生果、衣料、米谷、花卉、日用杂货等各类商品,价格相对便宜,成为许多函馆人购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场所之一,现在也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div><br></div>函馆朝市是这一片建筑群的统称,虽然其中一间写着“函馆朝市”的字样,但里面是一些食品制成品,烟火气不足,我觉得“駅二市场” 可以成为朝市的代表,或者说最接近朝市的原初形态。<br><br> <div><br></div>朝市里“最美的”西施。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的门前总是冷冷清清。 <div><br></div><b>十字屋咖啡店:</b><br><br>朝市里随便逛逛,见很多人围着一个咖啡摊档,且排队的人不少,原来是十字屋咖啡店,它创业于昭和7年,即1932年,是北海道第一家咖啡店。现任店主是第五代传人菅原雅仁先生,小店只有老板一人,磨豆、打奶、冲泡亲力亲为。好多游客慕名而来,喝的既是咖啡也是故事。<br><br>想买五包咖啡豆送朋友,老板只卖四包,店里存货不多,还要留下一些做生意。 <div><b><br></b></div><b>大沼国定公园:</b><br><br>大沼国定公园位于北海道渡岛半岛东侧,面积9,083公顷。公园有三个湖泊,其间小岛分布,可环湖漫步、骑车环游、或乘船巡岛。<br><br>在这里我遭遇了此行最恶劣的天气,本以为光彩惊艳的一天,却不得不在寒风细雨和泥泞湿滑中挣扎,所有的衣物都在酒店,还好车里有雨伞。 <div><br></div>我不想轻易放弃,天气不饶人,我也不想饶过它,它用寒风吹我,我用相机拍它!<br><br>最后的结局是,风止了,雨停了,我也疲惫了,就算是打了个平手吧!太阳依旧没有出来,各退一步吧,得饶人处且饶人,太阳也是要面子的。 <div><b><br></b></div><b>惊艳的洞爷湖:</b><br><br>洞爷湖(洞爺湖/とうやこ、Touyako)是日本北海道西南部的淡水湖,该湖直径约10公里,近圆形,面积70.72平方公里。洞爷湖在土著居民阿伊努族人的语言中意为“山之湖”,大约形成于百年前的几次火山喷发。它是日本纬度最高的不冻湖,四面群山环绕,郁郁葱葱,温泉遍布。<br><br>洞爷湖,每一个来北海道的人必选的打卡地,要问它的景色有多美?还是直接上图吧!毕竟语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 记忆到不了的地方,照片可以。 <div><b><br></b></div><div><b>余市蒸馏所:</b><br><br>从函馆去小樽的路上,我们顺路去了余市蒸馏所。当年,竹鹤正孝在这里创办威士忌酒厂,之后又创办了宫城峡。<br><br>竹鹤政孝,又称为"日本威士忌之父",他出生于广岛县的一个清酒酿造世家。后来,他对于制造威士忌产生兴趣,于是前往苏格兰多年,在当地学习酿造技术,考虑到北海道的气候与苏格兰相似,他带着苏格兰妻子一起回到日本并成立了自己的蒸馏所。现在,您可在札幌以西毗邻小樽的余市町参观最原始的蒸馏所。参观期间还可以免费品尝经典的威士忌,如果没有预约,则是要付费的。<br><br>蒸馏所占地超过 132,000 平方米,部分场地开放给公众参观。其中展示的部分设备,例如大型铜壶蒸馏器,目前仍在使用中。</div> <div><br></div>据说提前预约的可以免费品尝威士忌,我没有预约,只能付费品尝,好处是我可以自由选择威士忌酒款。 <div><b><br></b></div><b>小樽运河:</b><br><br>小樽,日语里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中文意思就是个“小酒壶”,你按照中文理解就好了,因为小樽确实不大。<br><br>运河边的几座旧仓库,叙述着曾经的商贸史,和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它又成为艺术的载体。<br><br>小樽运河全长1140公尺、幅宽20至40公尺,是北海道唯一的、也是最古老的一条运河,与北海道的开拓历史同龄,约120多年。当年的拓荒者为解决粮食、蔬菜、衣物等必需品的运输问题,设计并开凿了这条河渠。它是北海道拓荒历史的象征,也是拓荒者智慧和文化的结晶。<br><br>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小樽港因不再是北日本海运输中心而逐渐沉寂,运河、仓库区与沿岸的古老商店街也相对没落。 <div><br></div>仓库改建为西洋美术馆。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面的世界”</div> <div><b><br></b></div><b>北海道大学:</b><br><br>北海道大学创立于1876年,其前身为札幌农学校,是日本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1918年,札幌农学校更名为北海道帝国大学,成为七所帝国大学之一。1947年,北海道帝国大学更名为北海道大学。<br><br>2010年,北海道大学工学部教授铃木章荣获诺贝尔化学奖。2021年,北海道大学Benjamin List教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br><br>北海道大学也是在日本拥有最多学院、研究生院的大学。学校拥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约18000人左右,教职员约4000人,有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留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约800名。<br><br>北海道大学没有封闭校区,也没有看到造型雄伟的正门,也许有,但我确实没找到。 <div><br></div>不知道他是大学教授还是备考的学生,这份专注的精神值得我敬仰。 <div><br></div>我早已过了求学的岁月,也没有奢望偶遇大师,我来北海道大学纯粹是为了享受校园里的那份宁静,以及红叶和银杏树。 <div><br></div>北海道大学的古河纪念讲堂,明治42年(1909年)建成,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div><br></div>在这里,看到了很多黄枫叶,真的很漂亮。 <div><br></div>宁静并不存在,尤其是一些主要的大路,北海道大学是开放式校园,包括校区、食堂,市民、游客可以随便出入,这个季节尤以赏秋的人居多。 <div><br></div>校园的银杏树是一个网红打卡点,尤其是银杏大道。我见过很多种银杏,那些果子由绿变黄不断枯萎,最后落地,但这里的银杏果却像葡萄一样圆润饱满、晶莹剔透,似乎吹弹可破。 <div><br></div>在这里吃了一顿午餐,餐厅是 CAFE & LABO,HOKUDAI MARCHE,北海道大学的前身是札幌农学校,这里的 “北大牛乳” 及乳制品绝对一流,醇厚绵密。吃了这里的冰激凌,喝了这里的牛奶,才知道国内M牛、Y力牛奶的香味有多假。 <div><br></div>这两年很多国人来日本,因为汇率的关系,在日本消费感觉物价特别低。<br><br>在这家酒吧,一杯鸡尾酒880日元(约人民币41元),一杯威士忌660日元(约人民币31元),一杯啤酒800日元(约人民币37元)。 <div><b><br></b></div><b>狸小路:</b><br><br>早在明治初期,狸小路商店街的原址就已开始有少量的商店及食店经营。由于狸小路周边有北海道的主要干线及运河,狸小路乘此优势,亦得以兴盛起来。1885年,这里的商店街区已经被称为“狸小路”了。这里有各种商品专门店、食肆以及土产专卖店,因此亦成为了国外旅客深为喜爱的观光场所。近年更有许多街头表演者开始集中在狸小路一带进行各种表演,尤其是音乐方面的表演。 <div><br></div>星期五的晚上,人比平时多了不少,辛苦了一周总要放松一下。夜深后,路上多了一些步履飘忽的人,似微醺,但偏离度有点高。<br><br>有人喝了酒,眼里尽是温柔;有人喝了酒,眼里都是心酸。<br><br>到底是年轻人精力旺盛,9℃的冷风里跪在地上豪歌畅饮!白天迁就工作,夜晚打理灵魂,生活需要情怀,共续人间烟火。 <div><b><br></b></div><b>网红雪糕:</b><br><br>狸小路的灯光渐渐暗了,穿行其中,仍有30~40人排在一家小店门前,原来是在排队买雪糕。 <div><br></div>这家小店每周五、六开业两天,营业时间20:00~24:00,也就是说每周营业8小时。<br><br>时间已经是午夜11:00了,女儿要一探究竟,排起了队,我却担心12:00 收档之前能不能排到?终于,我们在11:50排到了。<br><br>店里只有一个女孩料理所有事物,里面很小,只能肩并肩坐6个人,不管你是店食还是外带,一律公平排队。 <div><br></div>我看了看价格,并不贵啊?真的不知道每周8小时营业,如何维持这间店?<br><br>拿到雪糕,每个人的动作都是一样的,先拍照! <div><br></div>这 pose,也算是对雪糕的顶礼膜拜了。 <div><br></div>好吃吗?和哈根达斯比,和“北大牛乳”比?我说见仁见智。<br><br>女儿说,必须好吃!为了深夜、为了寒风、为了50分钟的等候、为了北海道的最后一个夜晚。<br><br>时钟已过零时,一个雪糕吃了两天!<br><br>网红不需要理由,网红有的是理由。<br><br>在日本,你很少看见大排量的车,估计那些大排量的陆巡、霸道都卖给中东和中国了,尤其是中东,那些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的人。看见周末的车展,也是 mini cooper 为主,可以说是进口车的日本最爱。 <div><br></div>札幌市区的 city walk,最高的电视塔和旧时的仓库。 <div><br></div>维修中的北海道厅旧厅舍。 <div><br></div>买点手信给朋友吧,最著名的莫过于六花亭。 <div><br></div>临走的前一天,札幌下着小雨,淅淅沥沥,雨很细、很绵,冷风阵阵。我对着一颗树拍照,一阵风吹过,我眨了眨眼,忽然发现对面的树叶稀疏了不少,不过是一阵风而已。<br><br>雨中飘撒着斑驳的树叶,我知道,它在提醒我:“你应该回家了”!<br><br>是的,再美的风景,也治愈不了思乡的疲惫。<br><br>面对残秋落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br><br>文科生: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br><br>理科生:是脱落酸。<br><br><br><br>西方人写点东西,总要千恩万谢,或序或跋,感谢家人、感谢父母、感谢师长……<br><br>我没有这个习惯。如果非要我感谢,我想感谢女儿,她对摄影没有我这般投入,感谢她陪伴我在一些无聊的景点长时间的守候,或微风和煦,或凄风苦雨。<br><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 * * * * * * *</b></div><b><br> “ 离开一个地方,风景就不再属于你;走出一段路,回眸一望,常常发现她更生动,更美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朋友们分享游摄中的际遇,也作为留给自己的记忆。健康着、快乐着、幸福着、偶尔也醉着......” ———— 小可 路经之友<br></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