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篇(17)

钧乐汇

清朝简介 <p class="ql-block">清期(1636-1912)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p><p class="ql-block">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九月顺治帝由沈阳进京,在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清廷统治后,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军事上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20年间逐步掌控全国。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p> 平定三藩之乱 <p class="ql-block">清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康熙皇帝平定了由吴三桂等三名明朝降将引发的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p><p class="ql-block">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统称“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分镇于云南、广东、福建,逐步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1673年,清廷下令撤藩。蓄谋已久、势力最大的吴三桂于11月发动叛乱,先后夺取贵州、湖南、四川。耿精忠和陕西提督王辅臣、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等相继举兵响应,战乱逐渐扩大,对清廷形成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吴三桂叛乱之初,清军处处设防,屡战失利。康熙帝面对危局,排除朝廷内部的议和主张,乘吴三桂主力在湖南与清军隔长江相持之际,紧急调整部署,派重兵坚守长江沿线要地和江西重镇南昌、赣州等地,以浙、赣为东线,以陕、甘为西线,分而制之。同时,重用汉将张勇、赵良栋等,鼓励汉兵立功,并针对叛军内部矛盾,采取剿抚兼施的策略,竭力分化、瓦解叛军。</p><p class="ql-block">在西线,清廷针对王辅臣动摇不定,一面遣军分路进讨,收复兰州、秦州等地,一面反复致书规劝,促其反正。十五年春,抚远大将军图海挥军击退吴三桂自汉中北攻陕、甘之师,将王辅臣围困于平凉。六月,王被迫归降,清廷诏复其官,并授予靖寇将军。此举,动摇了其他叛将,使西线叛军相继瓦解,从而打破了吴三桂与王辅臣合军,东出潼关,夺取中原的企图。</p><p class="ql-block">在东线,耿精忠部攻江西、犯浙江,吴三桂从湖南策应。清定远平寇大将军岳乐、扬威大将军喇布出师江西,收复萍乡、吉安等要地,将吴军主力阻于湖南,不得与耿军会合,奉命大将军杰书挥军收复浙江金华,攻破仙霞关,直逼福州,迫使耿精忠于十月归降。继而,杰书遣师南进,收复潮州。叛军开始瓦解,尚之信不满吴三桂节制,在清廷招抚下,于十六年五月归附。</p><p class="ql-block">吴三桂势孤力单,地盘日蹙,为鼓舞士气,于十七年三月在衡州称帝。八月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往贵阳。安远靖寇大将军察尼趁机以水陆军进取岳州,攻克辰龙关。岳乐率师深入湖南,复长沙,克武冈,占沅州。喇布率师复衡州。同时,清将傅宏烈等部,在广东清军支援下收复桂林。陕、甘清军分路南下,收复汉中、重庆、成都。十九年十月,吴世璠再逃昆明。清军在将军赵良栋、大将军彰泰、赖塔率领下,从蜀、黔、桂三路挺进云南,二十年十月攻破昆明,吴世璠兵败自杀,残部投降。至此,延续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被平定。</p><p class="ql-block">此战,康熙帝先翦两翼,再捣腹心,剿抚兼施,逐个击破,削平三藩,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p> 康乾盛世 <p class="ql-block">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p><p class="ql-block">一、康熙</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p><p class="ql-block">二、雍正</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p><p class="ql-block">三、乾隆</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p><p class="ql-block"><br></p> 第一次鸦片战争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p class="ql-block">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p><p class="ql-block">1838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再贩卖。并于虎门海口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查缴的两万余箱鸦片</span>悉数销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p><p class="ql-block">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p><p class="ql-block">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p> 太平天国运动 <p class="ql-block">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杨秀清等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组织团营,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建号“太平天国”。</p><p class="ql-block">1853年,太平军攻下金陵,号称天京,并定都于此。随后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权力之争日趋尖锐,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等行为引发事变,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p><p class="ql-block">1859年冬,洪仁玕制定了《资政新篇》试图振兴太平天国。但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p> 第二次鸦片战争 <p class="ql-block">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p><p class="ql-block">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p><p class="ql-block">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佳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清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承德。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1月,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中国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主权。</p><p class="ql-block">这次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p> 洋务运动 <p class="ql-block">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p><p class="ql-block">经过两次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并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p> 甲午中日战争 <p class="ql-block">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p><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p><p class="ql-block">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并赔偿巨额军费。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p> 戊戌变法 <p class="ql-block">1898年(农历戊戌年),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推动下实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等等。</p><p class="ql-block">然而,由于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持续了103天的变法在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中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p><p class="ql-block"><b>变法主要内容:</b></p><p class="ql-block">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p><p class="ql-block">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p><p class="ql-block">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p><p class="ql-block">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戊戌六君子:</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指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的六个主要参与者,他们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9月28日,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span></p> 义和团运动 <p class="ql-block">1900年春,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号称义和团的农民,<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span>集中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不久,义和团运动势如燎原之火迅速壮大,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北部的反帝爱国运动。</p><p class="ql-block">从19世纪开始,随着列强势力向中国扩张,宗教成了他们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外国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随着传教士日益专横跋扈,人民的反抗也愈来愈强烈。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铁路、矿山权益,企图瓜分中国。清朝官吏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庇护教士、教民,压制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老百姓纷纷加入义和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于1900年6月,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span>最后,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span></p> 辛亥革命 <p class="ql-block">1911年(农历辛亥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p><p class="ql-block">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p><p class="ql-block"><b>孙中山 (1866-1925) :</b>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 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