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重庆小巷,感受山城魅力

东方俊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2日第三次走进重庆,在酒店隔壁花7元吃了碗重庆小面,然后坐轻轨2号线去校场口,当列车穿进楼层到达李子坝站,透过车窗看到楼下面好多人举着手机拍轻轨穿楼,下去凑个热闹,其实坐轻轨与其他地铁一样,观看轻轨穿楼会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p> <p class="ql-block">  从李子坝继续乘轻轨2号线到校场口,校场口是2号线终点站,下车后从5号口出站,步行600米去山城巷。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山城重庆的爬坡上坎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山城巷又叫山城步道,是重庆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街巷,是一个有重庆故事的步道老街,承载着重庆久远的历史记忆,也是原生民居建筑聚集地,老重庆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山城巷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重庆独特的山城魅力,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走在山城巷的石板路上,斑驳的旧墙,凝固着远去的岁月时光。一条条狭小的巷子,却是别有一番天地,久远的历史扑面而来,让人不尽驻足而望。</p> <p class="ql-block">  山城巷依山而建,面临长江,具有典型的重庆山城风貌,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别具特色,巷内民宿、酒店、创意书店、山城美食等应有尽有,体验一把走街串巷的感觉<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山城巷保留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法国仁爱堂旧址、厚庐、长乐永康老茶馆、体心堂等极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被称为重庆的“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山城巷26号,石朝门正上方刻有“长乐永康”四个字,进入石朝门内的小院,是一个藏在山城步道里老茶馆,台上有唱戏的,楼上楼下坐满了听戏喝茶的人,茶馆里的吊脚楼是重庆山城巷中典型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山城巷42号体心堂民居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起,是重庆城区的慈善机构,是一个广施仁慈、救济百姓的慈善堂馆。</p> <p class="ql-block"> 山城巷46号的厚庐公馆,石库门的海派风格建筑,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厚庐的原主人是川军将领兰文斌,他在抗战时期修建了这座宅邸,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山城巷80号是法国仁爱堂的旧址,建于1900年,其中有仁爱堂医院、天主教堂、修道院和神父住房等,是最有代表性的欧式老建筑,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华丽和恢宏。抗战期间,仁爱堂成为重要的宗教、医疗场所。</p> <p class="ql-block"> 仁爱荒野花园充分尊重历史原物,利用原废墟青砖和条石重组,完整保留了仁爱堂地下室原貌和钟楼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  山城步道里的时光图书馆,位于山城巷23号,老旧的房子,斑驳的门窗,年代感扑面而来,步入山城·时光里图书馆,熟悉的老物件,感觉时间都变慢了,阅读区馆藏着3万册老书,不少都是绝版,老旧的课本带给人满满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沧桑的山城巷,述说着历史,如今的山城巷,游人熙熙攘攘,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可以在这里体验到重庆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山城巷,去逛逛十八梯,步行走小巷有500米的距离。十八梯与重庆城齐名八百年,该区域以巴渝民俗文化为底蕴,以老重庆建筑风貌和市井生活为特色,融合商、景、旅、文四大功能于一体,展现了重庆八百年的历史文化生活全景。</p> <p class="ql-block">  重庆十八梯位于地铁校场口站4号出站口处下方。南宋时期,重庆城内为活络交通,开始修筑石梯官道连通上下,明清两代发展壮大,百商云集,自校场口至响水桥下,无论什么物品都可以在此售卖。因居民取水之处正好十八层台阶,于是取名"十八梯"。</p> <p class="ql-block">  重庆十八梯的地形从下而上,古时候没有路灯,行人晚上都是提着灯笼在石梯上行走,远处看去,每一步都在登高,所以十八台阶又被叫做“步步高”,被重庆评书艺人改为“十八梯打灯笼,步步高”,从此广为流传。夜晚十八梯游人如织,“步步高”坡梯上挂满灯笼,祝福每个来此的人步步登高。</p> <p class="ql-block">  洪崖洞白天是这个样子,一条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这个周锅魁好吃。</p> <p class="ql-block">  洪崖洞网红打卡地,晚上游人如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