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精神源头

stone 好奇

<p class="ql-block">  我从湖北来,住江畔之武汉。幼读书于此,目染霞客之文,心往之。后深造来到滇国,颇有异域之情。滇池旁嬉水成长。多年后,滇池病,政府引金沙江之水冲之,渐复原貌,这里是长江上游。400年前,霞客也有梦想,欲寻长江之源,居鸡足越三年,待双足废,滑杆回乡,不久别人世,留千古遗恨。从滇国上溯,至青海玉树即可完成壮举,但囿于当时条件,寻源难于上青天,这也便使后生成名。叹圣贤为溯源,甘冒生命危险而锲而不舍,深为感动。寻根溯源实乃寻精神之家园,灵魂若无处安放,立业又何为?</p> <p class="ql-block">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宾川县境内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峰,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鸡足山气势磅礴,方圆百里,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临其山,可东观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登鸡足山,在天柱峰绝顶惊呼:“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天柱峰一顶一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是谁也没有想到,佛陀的脚步却早早踏入此地。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载:“迦叶承旨主持正法,结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鸡足山”。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到鸡足山后,进入禅定,奉持如来附嘱之金襕衣,以待弥勒出世而授之。迦叶入灭后鸡足山成为迦叶道场,加上幽静偏僻山形俊美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静修,吸引着众多僧人蜂拥而至。许多知名僧人在此结茅修行,唐代的明智、护日,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错,清以后的虚云、自性等。后来,在这些高僧大德修行处,一座座寺庙建立起来,据考,蜀汉时佛教传入,鸡足山建有小庵;明代,山上僧尼云集,佛事最为鼎盛,“琳宫绀宇不知数,浮屠宝刹凌苍苍”,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且“规天矩地,制度虚敞 ”、“院宇壮丽”,另外还有许多“静室精舍”;清代,这里有寺36所,庵72所,盛时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几乎无山不寺。</p><p class="ql-block">千百年的历史,梵刹林列,静室遍布,鸡足山成了天开佛国、灵山佛都,积淀了无穷的文化内涵,鸡足山也成了僧人心中向往的一方净地。冯志《仙释传》载,静闻原为江苏迎福寺莲舟法师的法嗣,他禅诵二十年,刺血写成《法华经》,发愿将此经供于鸡足山。崇祯九年(1636年),他同徐霞客结伴西游至湘江,不幸遇盗坠水,将写经举在头顶,独不遗失。后创病死于途中,临终前嘱徐霞客将其骨灰带至鸡足山埋葬,以了生前之愿。徐霞客带着静闻的骨灰和血写的经书,辗转数千里来到鸡足山,将血经供于悉檀寺,在山上为之建塔埋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