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是一首诗,清新隽永,意蕴深厚,韵味无穷;清晖园是一幅画,色彩淡雅,线条柔美,层次深远。<br> 浏览清晖园,行走诗画中,悦目赏心怡情。 从检票处进去就是“真砚斋”。门前庭院狭小,几方树台,古树苍劲蓊郁;青砖铺地,地长青苔,幽雅僻静。墙壁灰砖白缝,红色槛窗镶嵌带花玻璃,格栅门宽阔大气,房屋古朴敞亮。明间展示龙氏家训,里间为龙氏子弟学习的私塾,摆放木质桌凳,山墙上挂有孔子画像。旁有过道与“惜阴书屋”相通。“惜阴书屋”展示龙氏家族教育成就,。<br> 从“惜阴书屋”门右转是清晖园标志性建筑船厅。为模仿珠江紫洞艇所建,双层船形砖楼,饰以翠竹、芭蕉、蜗牛、波纹等灰塑图案,楼道迂回,古藤缠绕,与“真砚斋”有带廊旱桥相连,两侧饰以波纹,走道如舷,房屋如舱,依窗俯瞰,青瓦屋顶错落有致,湖面如镜,绿树如烟。与南楼形成前后舱,实为园主人为女儿所建小姐楼与丫鬟楼。 南楼后有一狭长小院,蓝砖砌成的满月门额上有“竹苑”二字,两侧在黄色竹节状的图案上有对联:“风过有声留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竿竿翠竹随风摇曳,与周围花草古树相映成趣。穿过“竹苑”,又一院落:“笔生花馆”、“归寄庐”、“小蓬灜”和“木楼”。<br> “笔生花馆”是一座带前廊的三开间房子,前后通透。名称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意学有成,才出众。为园主人读书之所。房间宽敞,采用多种雕塑工艺,美观而有内涵。清幽宁静,令人心旷神怡。室中介绍了园主及造园的经历。从“笔生花馆”穿过一个假山的山洞小门,便是“小蓬灜”与“归寄庐”,二者对门,有廊相通。与“小蓬灜”毗邻的是木楼。楼高两层,外观并非木质,不知为何谓之“木楼”。“归寄庐”房间不大却宽敞,门楣上有匾额“归寄庐”,为清礼部侍郎李文田所题,表达园主“辞官归里,寄迹庭园”的心愿。“小蓬灜”的名称来自于仙岛:蓬莱与灜洲,体现了园主人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其建筑小巧精致,寓意深远。厅堂里装一大型彩绘木雕《百寿桃》,仙桃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红晕洋溢,喜气盈盈。 从“笔生花馆”后门出去,有一小院,中心假山怪石嶙峋,据说堆砌了九头狮子。山上藤蔓缠绕、绿树掩映,山下池水清澈,红鲤悠然畅游。石砌池岸,参差突兀,直上屋角,颇有自然之趣。一条半圆弧型的曲廊从假山一角跨过,连接船厅与笔生花馆后面的游廊。小院外墙带廊,廊壁嵌有橱窗,介绍古代科举知识。 弧形游廊对面是错落的屋角,有一小门,门楣有“留芬”,两边有对联:“春秋多佳日,西北有高楼”。这是清晖园最高建筑——留芬阁,高四层,水磨青砖砌墙,木格落地彩色玻璃门窗,红色木质楼梯。其偏厅窗格上镶嵌六块清代蓝色玻璃蚀刻画,描绘“八仙过海”中六位道教仙人,名为《八仙图》。画以明蓝为底色,白线条勾勒出手持法器的仙人,神态生动自然。据说明朝灭亡后,园主黄士俊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留芬阁”院子里有一水池,池水与其它院子水系相通,外侧围墙有游廊,游廊曲折拐弯,直到正门。正门其实是游廊的尽头而非封闭性庭院的大门。门带亭子,青砖砌墙,门楣上有黑底青字的木刻匾额,两侧对联也是黑底青字的木刻:“玉树留芬春晖永驻,芳园涉趣清韵徐来”。 “留芬园”是一个由曲廊围成的庭院,中间有假山池沼,假山以吸水石堆砌,山石嶙峋,绿苔覆盖,山上灌木丛生;山洞清幽,飞瀑跳珠。池中金鱼戏水,池上曲桥如虹。此假山名“绿云”。<br> 曲廊为双面空廊,曲折拐弯,将园子分开,“界而未界,隔而未隔”,增加了景致的层次。曲廊的另一边是:“状元堂”,这是一座T字形建筑,正门有前廊,绛色门窗,彩绘玻璃,大门立柱上有金色垂花。门楣上有匾额,黑底金字,门板装饰金色浮雕花卉图案。堂内前后通透敞亮,正中有清晖园第一任主人、顺德建县以来第一位状元黄士俊的半身雕像。雕像台基上有其简历,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官至内阁宰辅、文渊阁大学士。他为官清正,有“清正黄尚书”的美誉。堂内展示了黄士俊的生平、明清两代状元探花的故事及实物资料。 “状元堂”前有罗汉池,池水碧绿,金鱼弄波。岸边怪石参差,曲折自然。“一勺亭”立于池边,四方攒尖,小巧玲珑。<br> “状元堂”西边是“沐英涧”。鲜花盛开,润目泽心,故名“沐英”。门前廊亭是“状元堂”围廊的终点。立柱有对联:“泉自云端来飞珠漱玉 ,涧从花底出涨绿流红”。 “沐英涧”大门像普通住宅入户门,不甚宽大,两边有对联:“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度半塘秋”。门后门廊,正对一彩绘蚀刻金片玻璃屏风,屏上描画着乾隆年间羊城八景,色彩艳丽,为清代文物,极其珍贵。屏风后有一砖砌盆景,石山古树,苍劲古朴。庭院中间为长方形池塘,池塘两边东西相对为临别池馆,池塘上有廊桥,桥南是三面临水、有游廊与大门相连的八角形“玲珑榭”,又叫八表来香亭。立面皆窗,彩色玻璃屏门、精美镂花木雕,中有四根立柱,柱上有楹联。站立榭中,四顾皆景,奇花异木,假山池沼,满眼画意。正门有“八表来香”的牌匾。两边有对联:“清晖园内细品奇石紫藤荷塘月影,八角亭中笑谈五洲四海世事人生”。 从“玲珑榭”出来,穿过溪水小桥,过半月亭又回到“状元堂”的院子,“状元堂”与“沐英涧”之间有花墙相隔,墙上空窗有扇形、圆形、八角形、花瓶形等,借窗引景,增加景致层次。 走过拱桥,进入一个小门,便到“凤来峰”下。这是园中最高峰,由大理石砌成。崖悬壁峭、岩危瀑飞、峦峰高耸、奇树古藤葱茏、山路崎岖盘旋,山顶有观瀑亭,“翼然临于”崖上。立亭下,俯瞰全园,山下清水一泓,几块汀步石散布其中。池边有亭子与游廊,游廊向南延伸通向“碧溪草堂”,有拱桥跨水,过去是“读云轩”。二者有墙相隔,墙开漏窗,镶嵌深绿色镂空花卉鸟禽陶瓷图案,两边互相取景,别开生面。 “读云轩”入口门楣蓝色云状图案上有黄色“读云”二字。两侧蓝色湖石、绿色竹竿上有黄色字体的对联:“过桥分墅色,移石动云根。”入门厅,沿左手边廊庑而行,左边池塘碧波微漾,环池奇石荟萃。有太湖石、灵璧石、龟纹石、英石、钟乳石及黄蜡石等,峥嵘嶙峋,层叠突兀,妙趣横生。“读云轩”分前、中、后三厅,高大宽敞,以廊庑相连。饰罩木雕图案繁丽,门窗古雅,屏门、门帘饰以花果、鸟虫等木雕作品,门两侧有对联:“船系一藤连碧草,园栽万卉沐清晖”。轩内可欣赏康有为“风静带兰气 日长娱竹荫”等名家墨宝。后厅为“清晖园史话”,因正在维修,无缘观赏。院内有方形攒尖古亭,亭柱对联是“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 “ 读云轩”东边隔游廊是 “碧溪草堂”。这是一座水磨青砖临水平房,据传是清晖园最早建筑,早初是龙廷槐母亲住处。外墙腰镶嵌了一幅阴纹砖雕画,画上一丝细竹,题为“轻烟挹露”,题辞“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正面是刻成一弯翠竹状圆形门洞的木雕;门扇上半部为木棂玻璃,下半部用隶、篆和鸟虫书体各镌刻有四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寿”字, 称为“百寿图”。草堂北侧有六角亭,有池廊相通,池廊横梁雕有鲜花佳果。南侧是“澄漪亭”,实为水榭,俯视方形池塘,池中“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从池塘边小路到对面,穿过一个由不规则石块砌成的小门,便到“花(na“山”下“耳”儿的右边)亭。该亭采用木制空间结构,以瓦筒石灰塑顶,亭内梁柱相接处有精致木刻撑角,亭内悬木匾,介绍得名缘由。亭前紫藤摇曳生姿,白茶花纤尘不染,百岁龙眼生机盎然。 亭子旁边就是出口。<br> 清晖园最早为明万历状元黄士俊府阺,为后龙氏私宅。龙氏家族极为重视教育,有清一朝,出文武进士七名、举人二十三名,可谓满门俊秀,世代簪缨。清乾隆进士龙应时有诗言:“耕读吾家事,经书敢成荒。”其后人克绍箕裘,“持义守道,揖让遵礼”(《龙氏家训》),耕读传家,绵延数百年。更有诗集《天章阁诗钞》、《春华集》和《蕉雨轩稿》行世。近代以后,龙氏后人避乱海外。解放后,龙氏后人将清晖园的地契房契捐赠给政府,展现了龙氏家族的爱国情怀。 清晖园建筑不奢华,也不张扬。没有哪个建筑物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更谈不上雄伟壮观、气势恢弘。但其构筑之工巧,布局之紧凑,内容之丰富,实为园林建筑中的极品。清晖园由数个小园组成,由曲廊、花墙、溪水相隔,又由透廊、漏窗、拱桥相连。园中亭台轩榭楼阁,廊墙窗桥径蹊,池沼涧溪泉瀑,竹树花藤草蔓,山石砖瓦阶柱,诗联书画雕塑,无一处不精细,无一处不精致,无一处不精巧,无一处不精美。是一座融合了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等多种艺术的岭南特色园林,与可园、梁园、余荫山房并称“岭南四大园林”。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龙氏子孙们,必然会少一些世俗的功利,多一些自然的雅兴;少一些狭隘的卑陋,多一些天然的旷达。浏览清晖园,不仅可以领略其艺术之美,更能给我们的人生和子女的教育许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