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三堡

蓝色畅想

<p class="ql-block">山西,去过好几次,其文化底蕴厚重总觉得还想再去。</p><p class="ql-block">南部的晋城,以前出差时曾去过,当时知道它自然资源丰富,地下、地上宝藏遍布,尤以地下宝藏全省之冠,后又发展煤化工等产业。</p><p class="ql-block">这次,以晋城为起点,粗粗走过运城、临汾等地区,地上宝藏太多了,先将晋南三堡做个记录。</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晋城,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陈氏家族几代人生活的地方,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260年中,家族成员中有9位翰林进士,10位举人,41位贡生。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出生在此的陈氏九世 <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廷敬,</span>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官修字典《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p> <p class="ql-block">门楼上“午亭山村”牌匾为康熙御笔</p> <p class="ql-block">中道庄城门建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是皇城相府的大门。“中道庄”三字由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题写,也是皇城相府的原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陈氏家谱记载,“中道庄者,上有西坪庄,下有三槐庄,故以中道庄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中道庄上方有“天恩世德”四个大字,为陈廷敬本人亲題,意思是皇天恩宠,陈家世代以德相报。</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出生时,陈氏家族已是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石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上面写着“一门衍泽”“五世承恩”的字样。</p><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见证了山西第一名门望族陈氏家族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内城牌坊 顺治圣旨</p> <p class="ql-block">相府城墙</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上绕城一周</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上俯瞰府内,左侧高楼名为山河楼,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为抵御流寇侵扰而建,楼内可容全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后面一排藏兵洞,下面为陈氏家族住宅。</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为防外侵。</p> <p class="ql-block">砖雕屋脊兽</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主宰文运功名之神。</p> <p class="ql-block">陈氏家族修建内城时,在城墙险要位置建造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意在期望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第又称相府院,是清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府邸。</p> <p class="ql-block">相府影壁</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一生升迁28次在朝为官53年,历任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康熙朝大政方针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陈廷敬居官清正廉洁,自身淳朴勤恳,踏实严谨的品质源自山西交融四方文化的肥沃之土,更是得益于陈氏家族诗书文化、耕读传家的传统家风。</p> <p class="ql-block">陳廷敬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语言文字学家、诗人、编辑家、理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学识渊博,文采优长;集诸家于一身,居高位而多才。</p><p class="ql-block">他所编官书有《清世祖实录》、《清太宗实录》、《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佩文韵府》、《明史》《康熙字典》等。</p> <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布局为前院迎客厅,中院起居室和书房,</p> <p class="ql-block">后院因康熙皇帝曾下榻居住,又称为康熙行宫。</p> <p class="ql-block">砖雕</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上看陈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陈氏祠堂大门</p> <p class="ql-block">康熙御赐碑</p> <p class="ql-block">陈氏宗祠内设家族成员牌位</p> <p class="ql-block">陈氏先祖劳动致富,重视教育。祖辈们居家耕读。在朝做官,乐息好施,积德行善成为传统。</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地处泽州大山深处,当年交通非常不便,居然建有如此宏大的建筑群。它是明代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故里,始建于明万历42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祯7年(1634年)。兼军事防御、古堡民居于一体,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孙居相(1560—1634),字伯辅,又字拱阳。沁水湘峪人。孙氏七世孙,天资聪明,性格属强,二十八岁中举人,三十二岁中进士,三十三岁任山系恩县知县,任知县期间,颇有政绩,物阜民安,庶务毕举,并主持编纂了《恩县志》六卷,至今犹存,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三十九岁任南京御史,后任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右金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一六二四年,因魏忠贤排斥异已,专权干政,当年冬天称病隐归。两年后,起任户部右侍郎,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崇祯七年(一六三四年),在崇祯皇帝独断专横、昏庸腐朽的情况下,孙居相被革职,九月四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p> <p class="ql-block">孙氏从第五世到第十二世,共考进士3人,举人10人,秀才59人,沁水县的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据遇到的工作人员介绍,古堡近代居住的都是当地农民,现正在修复之中,农民大都迁到城墙外新建房,还有十几户仍在古堡内居住。</p> <p class="ql-block">一览楼,是孙氏第七世传人明万历年辛卯科亚魁(举人)、万历年成戌科进士孙辰第三子孙鼎相的宅院。在都堂院二进院的正门上,有彩漆匾额。上书“四部首司”四个大字,下写“赐进士第、通议大夫、巡抚湖广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太仆寺卿太常、光禄两寺少卿、吏部稽勋司郎中前文选考功验封稽勋暨礼部仪制司各员外,礼部主事、兵部式选。工部营缮司各主事孙鼎相”。匾额上有斗拱七个,下有门簪两对四枚。</p> <p class="ql-block">这座五层高楼从中间从上到下的裂缝,据说裂缝已存在几十年。</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河对面为一煤矿</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所在地区产铁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北齐、隋唐在今沁水就设有武安铸铁局,委有专门的官吏,是隋唐的七大铸铁局之一。唐代的潞安府发展为各种铁货的集散地。宋代山西泽州的大广冶为主要产铁区,还铸造北宋铁钱。</p> <p class="ql-block">当年生产白口铁、灰口铁、麻口铁泽州在整个山西制铁业中地位显著。</p> <p class="ql-block">山高沟深的泽州沁水,还曾经是中国北方著名的丝绸之乡,<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上党茶丝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西汉时期缫丝纺织就有了很高的技术,至明代中叶达到了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span></p><p class="ql-block">采煤炼铁的沁水人,曾生产出灿如彩虹般的绸缎,行销全国,走出国门,甚至进入皇宫,用以制作皇帝的龙袍。</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因其完整的古村落形态及诸多文化积淀被称为“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门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还建筑了多座宗教祠庙。 2005年,张壁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进城处的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泥包铁像,在原观音堂墙内,那里原供奉着千手观音。文革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拆毁</span>观音像时发现藏在堡墙内、塑形独特的泥包塑像。此像所塑何人,用此隐秘方式祭奉他,仍是一个不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福寿康,清朝官绅张礼维故居</p> <p class="ql-block">龙鹤福,为清朝官绅张礼维故居影壁墙。</p><p class="ql-block">墙上福字左边像龙,右边像鹤,故称“龙鹤福”。其原型为陈抟老祖所书龙头福,造型独特,全国仅此一处。福字偏旁“礻”字幻化为“龙”,部首“一”字斜提巧化鹤喙,奠定“龙鹤”基础。中间口字填实,表示闭口讷言,不妄议招灾。下方田字方正,表示以田为本,规矩做人。“龙鹤福”表达了主人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福寿绵长的愿望,同时对家人提出了为人处世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空王行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p> <p class="ql-block">琉璃碑,两碑分别竖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殿东、西侧,</span>烧造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两碑通高250厘米,宽68厘米,碑身通体饰孔雀蓝釉,存世罕见,堪称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大殿西侧为宽贤发愿碑,追溯僧人宽贤等人起意修缮庙宇募捐。大殿东侧为创建空王行祠碑,记载空王行迹及建造行祠始末。</p> <p class="ql-block">介休琉璃</p> <p class="ql-block">星宿</p> <p class="ql-block">張壁古堡地下城堡</p><p class="ql-block">听工作人员说,是1997年村里的一位老人无意中发现的,之前没人知道村里还有这地道。</p> <p class="ql-block">据《魏書•地形志》.《元和郡縣圖志》載,北魏孝文帝時張壁爲介休縣治所,孝静帝時立爲南朔州,遷朔州軍人鎮守,放推斷明堡暗道為南潮州軍人所爲。</p> <p class="ql-block">越开发地道越长,地道呈立体网狀結构,分上、中、下三層,最底层距地面有三十多米,总长约10公里,現已发掘出1.5公里。地道内有指揮室、将军窑、儲藏窑、伏击窑、馬槽、陷阱、天眼、水井、排水道等等,集攻、防、藏于一体,纵橫曲折、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軍事地道始建年代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通气孔</p> <p class="ql-block">又下一层</p> <p class="ql-block">岔路很多,迷宫一样</p> <p class="ql-block">其设计之奇巧,规模之宏大,有地下长城之誉,且与地上明堡巧妙连为一体,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谢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