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汾水,巍巍并州,总有道不完的故事。<br>汾河雁丘园,这座以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的名篇《摸鱼儿 · 雁丘词》为核心要素的主题园林,在千呼万唤中款款而来、华彩亮相,幸有遗山先生“千古一问”熠熠生辉、光耀古今。<div>岁月不居,光阴枯荣,红尘陌上,一双大雁的情骨连同元好问亲手垒起的小小石冢,在古老的汾河水岸早已湮灭。近年来,太原市为挖掘元好问与雁丘的文化价值,对元好问由忻州赴并州赶考之路、冬春鸿雁迁徙过境之处进行探究考察,于2022年年底启动了“汾河雁丘文化提升工程”,在汾河景区内修葺亭台楼阁、曲径回廊、休憩小轩等,将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巧妙相融的雁丘园呈现在世人眼前。</div> <div>暮秋走进雁丘园,近距离观赏这里的核心景点:好问楼--这座仿金建筑风格尽显古朴雅致。<br></div><div>在雁丘园,可以静静地聆听汾水的潺潺和雁丘的静谧,也可以在古人的诗句中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份跨越生死的爱情,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div> <div>汾河鴈丘园导游图</div><div>雁丘园,一个承载着传奇的地方,一个让人心生感慨的所在。身临其境,我们可以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也可以体会到历史的沉淀。</div><div>所谓“雁丘”,源自一则隽永、凄凉的故事:公元1205年,当时年仅16岁的秀容(今忻州)才子元好问,前往并州参加科举考试,途经汾河时,一位捕雁的农夫告诉他,这天早晨在河滩上网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脱网逃走的大雁在空中悲鸣哀叫,始终不愿离去,最后竟一头撞向地面殉情而死。听完农夫的诉说,元好问怀着难言的感慨买下了两只死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岸边,称之为“雁丘”,并即兴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广为流传。<br>及至上世纪末,金庸《神雕侠侣》、琼瑶《梅花三弄》等小说、歌曲、影视剧等频繁引用,更使“雁丘”广为传播。</div> <div>元好问(1190年—1257年),金末元初文学家,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div><div>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div><div>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div><div>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很高,好多人只知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一名句,不甚了解元好问的文学成就,所谓名句之名盖过诗家之名。</div> <div>赶考长廊有150多米,南北走向,绵延壮观,意喻长长的赶考路。</div><div>在园区内走一遭,亭台楼阁、回廊曲径,浓厚的金元建筑风格尽显古韵典雅。<br>园内的这些亭、轩的楹联都选自元好问诗词原句或根据实景创作,宛如颗颗明珠散落园中,让我们徜徉园中美景的同时,赏析文化,品味真情,感知天地,邀约历史,神交先贤。<br></div> <div>赶考长廊这处的楹联:</div><div>林高风有态 </div><div>苔滑水无声</div><div>横匾:寒来暑往</div> <div>赶考长廊的又一处</div><div>楹联:杨柳不随春事老</div><div> 贞松唯有岁寒知<br>横匾:蔚为大观<br>此联出自元好问诗 《寄谢常君卿》(卷十)<br>寓意:诗人语重心长的劝导后背,要自知禀赋个性所在,明确人生价值取向,怀抱愿景,心无旁骛,方可梦想成真。</div><div>这可视为一代文宗洞察世事后的座右铭吧。<br>赶考长廊还有几处没有横匾的楹联:</div><div>暖日烘晴昼 轻寒护寒霜</div><div>烟光藏落景 山骨露清秋</div><div>均选自元好问诗词原句,描述了四季景色和时光感伤。</div> <div>创作年表展厅:面向汾河,由赶考长廊连接</div>楹联(出自元好问诗词):<br><div>万里风涛接瀛海 </div><div>千年豪杰壮山丘</div><div>横匾:千秋万古</div><div><b>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 女。</b><br>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 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延伸到我们今天也是如此,团聚时柔情似水,离别的刻骨铭心。</div> 金元史述展厅面向汾河,由赶考长廊连接。<br>楹联(出自元好问诗词):<br>燕去来鸿南北梦<br> 绿波春草古今情。<br><div>横 匾:文坛巨宿</div> <div>金元史述展厅里的元好问塑像</div><div>穿过古香古色的长廊就是《好问楼》,进入展厅有现代化的屏幕对“雁丘”的文字介绍和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div><div>元好问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而且是一位清官,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的好官。<br></div><div>金亡后,他忍辱负重20多年,以一人之力完成了修金史的浩大工程。</div> <div><b>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 许?</b></div><div>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br></div> <div>藏书【遗山乐府选】<br>元好问生活在金末元初,身处宋金元对峙时代,亲身经历了蒙古灭金,他的作品,反映了元军南下的杀戮和掳掠,饱含时代的血泪和家国之痛。</div><div>他的“丧乱诗”,直承杜甫诗风,且有突破,是金亡的史诗。他的《论诗三十首》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影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div><div>他的《壬辰杂编》,是元人所修《金史》的重要依据。<br></div> <div>藏书【元好问集】</div><div>他所撰的金诗总集《中州集》,保存了整个金代作家的生平资料和作品,著有的《元遗山先生全集》。</div> <div>好问楼:登楼远眺,太原市山水相连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div><div>好问楼是雁丘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座仿金元时期的建筑,重檐斗拱,高大壮观,步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div><div>好问楼内用现代的艺术化装饰展示叙述着遗山先生的一生过往,屡试不第、仕途多舛、家国临危、离仕隐居、潜心著史,命运多舛的一生成就了既有才华又满含情怀的遗山先生。<br>清时赵翼感叹:“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便是对遗山先生极高的评价</div><div>一楼西戏台的楹联:</div><div>撰述辔龙门涑水憩幽窗疏雨采樜不遗金源一代留文献</div><div>诗歌媲山谷东坡值沧海横流宗工无愧风格千秋著典型</div><div>匾额:一代文宗</div><div>这幅楹联是晚清名臣、学者,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的徐继畲(山西省代州五台县人)所撰,对元好问文化地位作了历史评价。</div> 好问楼二楼东门楹联:<br>云聚散水长流地老天荒生死恋<br>月盈亏山不朽海枯石烂古今情<br><div>匾额:千古一问、 君应有语。是古建的眼睛,有画龙点睛的作用。</div><div>楹联是根据元好问的诗意,结合好问楼的实景而创作。</div><div>所用字句主要出自《鹧鸪天·薄命妾辞三首》其二及《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div><div>三楼东西匾额:北方文雄、情通古今。加上匾额:一代文宗,五块匾额凸显元好问的文化历史地位,强化《雁丘词》传唱千古的爱情基调。</div> 好问楼主楼与东面的南北配殿,形成“品”字形建筑结构。<br>南配殿楹联:父老渔樵知有社<br> 将军桃李自成蹊<br><div>横 匾: 桃李成蹊(选自元好问诗词)</div> 北配殿楹联:问世间情是何物<br> 明人道义为本原<br><div>横 匾: 情深义重</div><div>上联为《雁丘词》原句,下联为专题创作,由大雁的忠贞引申到人间的忠义。</div> <div>穿过好问楼,可见一块雕刻着《摸鱼儿 · 雁丘词》的巨石,石上的双雁雕塑栩栩如生、翩翩欲飞,与词赋相呼应。</div><div>在这巨大的石刻前,我驻足许久,沉吟着……</div><div><b>原文------摸鱼儿·雁丘词 [ 金 ] 元好问</b></div>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br>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br>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br> 从这首词我已经触摸到,元好问是一个性情中人,只听了农夫的讲述,就有这么多的真情实感,围绕一个“情”字,表达对殉情者的哀思,才留下这首千古名篇,其实也是对“自爱”的讴歌。 <div>青年元好问</div><div>1190年8月元好问在山西忻州出生。他可以说是典型的官n代,祖上是北魏皇室鲜卑族,元好问从小就是在蜜罐儿里泡大的,生活富足,精神上也很富足。元好问四岁开始读书,七岁的时候就会写诗,是人见人夸的小神童。他不仅才华横溢,长得还很好看,11岁的时候,就被当时的翰林侍学士陆择盯上了,经常辅导他写作。16岁他小笔一挥就写下了那首如雷贯耳的《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靠这句诗名扬天下。<br>元好问才华毋庸置疑,但它的考试运却不怎么样,连续考了四次都没有中举,别说状元了,连进士的门槛都没摸到。32岁,他又考了一次,终于进士及第,虽然不是状元,但好歹也是成功上岸了。<br>元好问职场不顺,36岁才去河南镇平当县令,五年内当了三个县的县令,43岁才混个六品小官, 但这是元好问职场生涯的顶点。一年后,金朝灭亡,元好问和一堆同僚,作为金朝遗老都被抓了起来,期满释放时,他已经50岁。<br>出狱后,他直接拒绝了忽必烈的热情邀请,退隐老家,开始潜心编纂史书,用了十年时间编写了长达百万字的《壬辰杂编》和金诗总集《中州集》等书。<br>1257年10月12日,元好问去世,享年68岁。他虽然职场不顺,但是在文学方面可是绝对的大佬,他是金朝最杰出的诗人,被称为“北方文雄”“一代词宗”。</div> <div>元好问诗词石刻背面,两只大雁在飞翔。<br>问世间 情为何物 <br></div><div>直教生死相许</div><div>纵观遗山先生一生,少年问情挚爱,青年问情诗曲,中年问情乡愁,晚年叩问家国情怀,一生赤诚真挚。在他的笔下,凝结着深切厚重的太原情结。</div> 雙飛亭位于好问楼西北方,是两个亭台交错的连体建筑,以古朴典雅的姿态亮相汾河畔。<div>楹联:一声惊晚笛</div><div> 数点入秋云</div><div>雙飛亭,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方形建筑套在一起。在里面看,内部垂帘柱采用穿插的结构,在古建筑、仿古建筑中比较少见;从外面看,四周屋顶曲线仿佛延伸至天空,颇有庄严雄伟之态。</div> <div>正午背光拍摄的雙飛 亭<br></div><div><b>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b><br>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 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div> <div>隻(只)影轩位于好问楼西南方,紧靠汾河,是观赏大雁的最佳位置。</div><div>楹联:沙水有情留过雁</div><div> 乾坤多事泣秋虫</div> <div>隻(只)影轩的全景,小视频拍摄。</div><div><b>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b><br>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div> 狂歌亭、千山亭、相许亭:三亭为临水亭台,汾水就在眼底流过。 <div>相许亭楹联: 知音相逢巧遇 </div><div> 佳偶邂逅天成 <br></div> <div>千山亭楹联: 山远云落脚</div><div> 水长雁留声</div> <div>狂歌亭楹联:(元好问诗词原句)</div><div>忘言秋水聊挥麈</div><div>得意高山未绝弦。</div><div><b>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b><br>作者有很强的预见性。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div> <div>刻有36句爱情成语的石柱,挂链成景,供游人感怀。</div><div>第一行:永结连理 两情相悦 青梅竹马 </div><div> 永结同心 心有灵犀 百岁之好</div><div>第二行:一心一意 花好月圆 琴瑟和鸣</div><div> 一生相许 长相厮守 相濡以沫</div><div>第三行:忠贞不渝 天荒地老 百年琴瑟</div><div> 如胶似漆 天作之合 天长地久</div><div>第四行: 一见钟情 心心相印 相敬如宾</div><div> 举案齐眉 海誓山盟 情投意合</div><div>第五行: 浓情蜜意 白头偕老 海枯石烂 <br></div><div> 伉俪情深 佳偶天成 一生一世</div><div>第六行:矢志不渝 比翼双飞 琴心相挑 </div><div> 一往情深 情比金坚 千年好合</div><div>36句成语是多么美好的祝愿令人向往啊,但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情感还是要弱了一些。唯有古时候的“孟姜女哭长城”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能与之媲美......<br></div> 在【金元史述展厅】偶遇外国朋友正在拍照 <div>汾河水边的大雁群雕,耳边一遍遍传来毛阿敏演唱的《雁丘词》,歌声如泣如诉,令人沉醉。</div><div><b>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b><br>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的情景。</div> <div>整个公园的匾额楹联皆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赵子昂1254年-1322年)为当年《好问楼》而编撰题写的原作。</div><div>石刻是古典园林文化价值观的提升,有“点石成金”的趣味。园区中心的大型石刻为《雁丘词》,竖式排列,自然舒展。</div><div>根据园林格局、堆石布景依次刻有“大爱无我”“不离不弃”“心在苍穹”“观山听水”“望雁”“忠贞”,标识石刻有“风雨桥”“莺燕石”“爱心池”“雁丘”“双飞亭”。还刻有36句爱情成语石柱,挂链成景,供游人感怀。</div><div>情是表象,义是核心,雁丘园美在楼台亭榭,妙在山水自然,但真正的灵魂是厚重的文化和忠贞大义的精神内涵。</div> 雁丘园“大爱无我”石刻<br> 雁丘园“不離不棄”石刻 雁丘园“心在蒼穹”石刻 雁丘园“觀山聽水”石刻 雁丘园“望鴈”石刻 雁丘园“忠貞”石刻 雁丘园“風雨桥”石刻 <div>雁丘园“鶯燕石”石刻</div><div><b>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b><br>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div> 雁丘园“爱心池”石刻 <div>雁丘园“横汾路”石刻</div><div><b>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b><br>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div> <div>雁丘园“雁丘”石,点亮汾河的文化之光,源自一则隽永、凄美的故事成就千古绝唱,广为流传。</div> 雁丘园小景 进入园区,首先看到的是,北面连绵起伏的山峦和柴西高速桥。望着跨河大桥的斜拉索装置,像是两只展开双翅的大雁,在汾河上空飞翔。 秋日的汾河岸畔,眼前是一泓秀水,柔波轻荡。 园区路旁的路灯是两只大雁衔灯的造型,别具一格,诗情画意。 供游人小憩的长凳上也有大雁的标识 <div>路边的铁艺围栏上的镂空雕刻,是两只大雁在云中飞翔的场景,让人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大雁故事的浸润。</div> 《好问楼》,对面就是汾河滩涂,一湾一湾清澈的汾水缓缓流过,河道里满是灌木水草,雨后更清翠,不时有各种颜色好看的小鸟儿从空中飞过,叽叽喳喳的叫着。 石碾路,寓意着元好问正行走在曲折艰难地赶考路上。 <div>芦苇、青松,装扮了美丽的秋色。</div><div>汾水岸边的蛙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置身在这么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能不舒畅呢?</div> 一群野鸭在水中时而飞上飞下,时而自在地游来游去,泛起条条涟漪。 远山连绵起伏,汾河水碧波荡漾,芦苇在秋末微风中轻轻摇曳。 掩映在林木河畔之中的木制栈桥和草亭,构成一幅怡人的画卷。 汾河景区里彩色的自行车骑道,南北数十公里,尽享漫行快乐。 <div>雁丘元全景(网络图片)</div><div>在元好问去世766年后,太原市委、市政府听取广大市民建议,依《雁丘词》词意,建造了雁丘园。<br>雁丘园选址于汾河北端,临近古秀容(忻州古城)通古并州的古道,山势连绵雄浑,汾水蜿蜒清澈,鸟岛星罗棋布,河岸碧绿开阔,雁鸭自由嬉戏,芦荡苍茫幽远,野趣生机盎然,契合《雁丘词》意境。</div><div>仿古建筑开启穿越之旅,景观间流连忘返,赏汾河一泓秀水柔波轻荡,望蔚蓝天际鸥鸟飞翔,在历史的涟漪与现实的光影间,与被歌咏了数百年的爱情传奇,来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br></div> <div>游后感:</div><div>雁丘园位于太原市滨河东路向阳镇金滩大道入口处,占地5万多平方米近100亩,西邻汾河水,北望崛围山,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和浓郁情怀的园区。</div><div>对于太原这座有着2500历史的城市,汾水泽润千年文脉,流载岁月诗篇。每一程,都有历史的涟漪,每一步,都是现实的光影,都是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的邂逅。</div>雁丘,只是散落太原的历史遗珠之一,势必有更多的文化宝藏在未来被充分发掘、活化利用,成为以文兴城、以文塑城、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br><div>雁丘园是文以载道的见证,是大爱无我的寄托,是致敬先贤的探索,是写在汾河的画卷,是留给历史的记忆。</div>朋友们,快来这里,感受古诗中的意境,体验历史的韵味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