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天的怀念》</p><p class="ql-block">作者:史铁生</p><p class="ql-block">诵读:潘玲sll</p> <p class="ql-block">请打开视频听诵读</p> <p class="ql-block">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群雁,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悄悄地躲起来,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p> <p class="ql-block">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走到我的跟前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用!”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p> <p class="ql-block">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p> <p class="ql-block">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好吧,就明天。”我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拉着我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话还没有说完她又悄悄地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怀念史铁生1981年创作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年),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p> <p class="ql-block">朗读者简介:原名潘玲,水玲珑。上海朗诵协会会员,配音秀达人,喜欢诗歌和散文,喜欢读那些优美的文章,感受文字之美;希望能用声音诠释作品的内涵,用声音给画面增添灵动;传递人间温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