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一一青岛人的根

旺财冬至

<p class="ql-block">  青岛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南区太平路19号,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原名“天妃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名“天后宫”。历经清代康熙,同治及民国时期多次维修扩建,形成规模。</p><p class="ql-block"> 《太清宫志》记载:“青岛天后宫,在市区前海岸,创始于明成化三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往来商船停泊其处,祭祷无地,乃有胡家庄胡善士捐施地皮数庙,以作庙基地,倡诸同善建筑”。</p><p class="ql-block"> 青岛天后宫所位位置绝佳,她西临栈桥,斜对小青岛灯塔,背靠信号山,面朝大海,“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这是老青岛人常讲的一句话,这也印证了这座中式古建筑在青岛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500多年来,青岛天后宫历经沧桑,多次修缮。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却要强拆天后宫,在青岛民众的强烈抗争中,得风雨洗礼而幸存,犹为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山大戏楼的右侧,竖立着二个花岗岩石碑,一为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82年12月31日,公布“天后宫”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12月7日,公布“青岛天后宫”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4日上午,我们哥仨探访并拜谒了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妈祖文化的古殿一一青岛天后宫,同时亦是“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的宫馆。</p><p class="ql-block"> 来到天后宫前,首先被这座宏伟的古建筑所折服。天后宫是个高大的二层戏楼,称为青山大戏楼。戏台与山门合二为一,即一层为山门,形成人口空间,二层为表演空间。大戏楼屋檐舒展如翼,非常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特征。大戏楼以琉璃瓦为顶,金碧辉煌。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红楼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箫引凤图”和“敦煌飞天图”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二楼中间悬挂着“天后宫”巨匾,该匾上有“二龙戏珠”浮雕,下为波浪式房檐,取“进得门来,应无戏檐(戏言)”之意,也就是告诫香客,不能把求神拜妈祖当做儿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过戏楼山门,回首望去,大戏楼上有两副对联,引人注目,中间的对联上联:“管鸣嘒嘒,绛树谐声,凭笑矣、啼矣、种因得果”;下联:“鼓考渊渊,青琴调律,任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两侧的对联上联:“看出将入相,袍笏登场,无非藉古处衣冠,要妆点神灵圣迹“;下联:“就福善祸淫,现身说法,岂为炫世人耳目,祗宣化菩萨心肠”。</p> <p class="ql-block">  戏楼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鼓楼前立一“世纪金钟”,并刻有铭文。院内台阶下,立有两块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宫的慨述,碑刻记载:青岛“市镇史”与“港口贸易”,成为了解青岛历史的重要资料,是青岛乃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  拾阶而上,前院东侧是药王神殿,殿前左侧是几棵长势茂盛孪生的石楠树,右侧是一棵有几十年年轮的垂柳,垂柳下一池锦鲤,游弋在水墨画卷之中,婉如清新的诗篇,诉说着天后宫的古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  药王神殿殿内奉祀孙思邈神像。孙思邈(541——682),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教名人,旁边恭立二童子。</p><p class="ql-block"> 前院有四株冬青树,其中靠墙的两株为法国冬青,花坛两边的两株为本地冬青。前院东西厢门前是两株桂花树,是清光绪年间栽种的,已有130多年历史。另有一棵侧柏,在西厢房前,已有172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前院东西厢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展厅。</p> <p class="ql-block">  登上悬有“神明默佑”横匾的山门,进入后院,映入眼帘的是天后殿前的两棵500多年的树龄、一雌一雄巨大的银杏树,它见证了天后宫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十一月,银杏树的叶子已变成一片金黄。站在树下,可以看到满树的金黄色叶子在阳光下闪耀,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染上了一层绚丽的金色。风轻轻吹过,银杏叶簌簌作响,如同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最终缓缓飘落‌,满院遍地金黄。</p><p class="ql-block"> 后院还栽有二株古树,一棵为木瓜树,一棵为木兰科厚朴树,已有113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正殿在牌坊的正对面,也称“天后殿”。正殿面阔三间,宽10.4米,深6.6米。主体结构形式为抬梁式,屋顶为硬山式,且屋面无起翘,是典型的北方屋面做法。</p><p class="ql-block"> 正殿上方悬挂“慈海常护”的牌匾,下方挂有清雍正帝亲笔御书“神昭海表”的横匾。正殿大门有副对联,上联:“大海茫茫,无岸无边,观于天,天高在上”;下联:“飙风发发,莫忧莫惧,溪我后,后来其苏”。</p> <p class="ql-block">  迈进天后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威严的妈祖像,民间称之为“海神娘娘”。这尊妈祖像是由整根香樟木雕塑,是从妈祖故里莆田按祖制开光分灵安坐于本殿的,高2.8米,是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木雕天后坐像。妈祖雕像的两侧是妈祖的护将“千里眼”和“顺风耳”。</p><p class="ql-block"> 天后(公元960年一公元987年),俗称妈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自幼聪善良,热心助人,飞升后常活动于海上,救助遇难船只,渐被人们崇为海上女神,并建庙供奉。</p> <p class="ql-block">  正殿两侧分别是督财府和龙王殿,督财府供奉的是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关羽,文武两旁的护神,一位是手持聚宝盆地库管,掌管金库,另一位是为关公扛大刀的周仓。龙王殿供奉的是传说有降雨本领的东海龙王敖广。</p><p class="ql-block"> 正殿对面是二个配殿,西配殿为“六十甲子星宿神殿”,殿内供奉有六十甲子星宿神,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属相找到自己的守护神。东配店为“民俗文化大讲堂体验区”。</p> <p class="ql-block">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展厅展出了中国结、剪纸、玻璃烧丝工艺、烙画……等青岛地区许多种民俗文物,馆内展出的每一件藏品,犹如一本生动的历史教材,是青岛民俗文化的缩影,也是我国民俗艺术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此外,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是自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始,天后宫制定了致祭制度,并建成大殿,鳌山卫和浮山所的官员们分春秋两季前来祭奠,使这里形成了规模盛大的海滩庙会,从此青岛民间沿袭了几百年,是传统年俗中的一项典型集体活动,亦是以妈祖信仰为依托的祭祀习俗。</p> <p class="ql-block">  青岛天后宫现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进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是一处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它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且经苏州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整个青岛地区的古代建筑中,它的建筑艺术和彩绘艺术都是首屈一指的。</p><p class="ql-block"> 游览拜谒天后宫后,我由衷感受到:青岛天后宫,是青岛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从这个层面讲,天后宫就是青岛人的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7日于淄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