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生子当如孙仲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国群英中,能被曹操看上眼视为对手的,只有两个人。一是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另一个呢,就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杭州)人,生得碧眼紫髯,相貌非凡。曹操为什么欣赏孙权,并发出这样的慨叹呢?因为他发现,只比自己儿子曹丕大五岁的孙权,是个难缠的对手,决不是个承父兄余烈躺赢的主,“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小小年纪,就能雄霸一方,确实不简单,也期望自己的儿子年少有为,将来能和孙权掰掰手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同于曹操和刘备的自主创业,孙权是个守成之主。江东小霸王孙策想当大司马,曹操不许,孙策计划袭击京城。吴郡太守许贡暗中派人给曹操送信,信使被孙策抓获,孙策杀了许贡。许贡家客为许贡报仇,趁孙策在西山狩猎,用毒箭射杀了孙策。时年十八岁的孙权临危受命,接管江东的统治。按照古代二十而冠的传统,他还是个未成年人。孙策的死,可谓地动山摇。就在孙权哭的一榻糊涂时,“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长吏张昭连忙制止了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说完后脱下了孙权的丧服,给他换上了戎装,然后扶他上马,巡礼三军。托孤老臣张昭的竭力辅佐对稳定江东的局势是非常重要的,当时孙策刚刚统一江东不久,地方上的动乱和反抗势力依然存在,世家大族对孙家的统治心存抵触,接力棒成了烫手山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都是当世豪杰,孙权受其影响,很小的时候就出来历练,十五岁就担任县长,政治上是个难得的天才少年。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做事风格很像父兄,崇尚侠义,蓄养人才,拔擢人才,知人善用,后来以师礼待张昭,以兄礼事周瑜,又以老将程普、吕范为心腹,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平内乱,除外患,击杀黄祖,吞并了江夏郡的大部分地区。凭借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成功稳住了江东的局势。孙策当初就对孙权说过,“举江东之众,决机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一番小试牛刀后,孙权很快就迎来了一生中的强敌,一位手握重兵,智勇双全的狠角色——曹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想要一统天下。是战是和?孙权内部存在主战派和投降派之争。周瑜、鲁肃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抵御南下的曹操;鲁肃也十分诚恳地向孙权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而东吴的重臣张昭力主投降曹操,认为东吴难以抵御曹操的大军。“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曹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正当孙权左右摇摆,一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外事不决问周瑜”的周大都督发挥了关健作用。</p> <p class="ql-block">只见周瑜在朝堂上舌战群儒道:“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也;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逐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边,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一席话,坚定了孙权联蜀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的完胜,打破了曹操统一中国的梦想,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十三年后,东吴又前后取得了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的胜利,大败了蜀汉和曹魏。“一自髯孙横短策,坐使英雄鹊起。”黄龙初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时年四十八岁,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其时东吴的四个主要对手刘表、曹操、刘备、曹丕都相继去世。孙权称帝是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形成的标志,尽管他称帝最晚,但从割据江东算起,纵横魏蜀,却是国祚最久的。在和曹操、刘备这样绝顶高手对决中,丝毫不落下风。陈寿在《三国志》中说他“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孙权用自己的奋斗和成就告慰了父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惜晚年的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昏聩地下了几手臭棋,特别是陷入了皇储之争的困境,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逼死了大将军陆逊,像汉宣帝那样操心“乱我家者,太子也”,与儿子反目,最后废太子孙和,赐死孙霸,改孙亮为太子,终酿东吴后世的乱局。公元252年,心力交猝,经不起太多折腾的吴大帝患风疾去世,终年71岁。英雄落寞,善始而不能慎终,良可悲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吴使赵咨在面见曹丕时,是这样评价其主孙权的:“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仞,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一代雄主,能当得“聪明、仁智、雄略”六个字的评价,实属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