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金瓶梅 版本知多少。文图:赵毅丹·春晓

艺医植

<p class="ql-block">(水浒传7版本 金瓶梅4版本</p><p class="ql-block">《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自元末明初成书以来,流传了多个版本。主要的版本大致可分为元明杂剧、明清小说、以及后世修订本和评注本。不同版本在内容、风格、篇幅、人物塑造等方面各有差异,以下是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版本及其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1. 简本(早期版)</p><p class="ql-block">* 代表:《百回本水浒传》</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明代初期</p><p class="ql-block">* 特点: 这是最早的《水浒传》版本之一,大约有100回。简本的叙述简洁,情节紧凑,以讲述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为主。这个版本侧重侠义精神和江湖情义,人物的行为大多直接、豪放,塑造了一个群体英雄形象,情节较少涉及个人私欲和阴谋。</p><p class="ql-block">2. 繁本(长篇版)</p><p class="ql-block">* 代表:《一百二十回本》</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明代晚期</p><p class="ql-block">* 特点: 这个版本是在百回本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将故事的回目增加至120回。与百回本相比,繁本增加了许多人物和情节,尤其是征方腊的故事段落,强化了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繁本更注重朝廷与梁山的对立,展现了更多的政治斗争和个人的命运纠葛。它在塑造人物时更为细腻,尤其是在武松、林冲等人物身上加入了更多内心世界的刻画。</p><p class="ql-block">3. 李卓吾评本</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明代万历年间</p><p class="ql-block">* 特点: 李卓吾是明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对《水浒传》进行了批注和评点,加入了许多个人见解。他的评本突出对忠义、豪杰精神的赞赏,推崇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并批评社会的腐败和不公。他的评语对于后世读者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心理和道德立场具有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4. 金圣叹删本</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明末清初</p><p class="ql-block">* 特点: 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将《水浒传》从120回删减为70回,称作《第五才子书》。金圣叹认为《水浒传》后40回的征方腊情节使故事失去了原有的英雄气概和悲剧性,因此删除了这些部分。他的删本将重点放在前70回,尤其是聚义和江湖豪情的描写,并以宋江招安作为结局。他还对书中许多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评点,赋予小说更多的文学性。</p><p class="ql-block">5. 容与堂本</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清代康熙年间</p><p class="ql-block">* 特点: 容与堂本是清代评书家张竹坡修改并评论的版本。他在金圣叹删本基础上有所增删,并且加上了自己的评语,力求保持小说的完整性,同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润色和修订。他对书中的伦理和道德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尤其是对梁山好汉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6. 毛宗岗评本</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清代</p><p class="ql-block">* 特点: 毛宗岗是清代著名的文学评点家,他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的评点和分析,力求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他的评点非常注重人物的道德选择和行为逻辑,对书中的权力斗争、忠诚与背叛等核心主题进行了详尽讨论。毛宗岗的评本也保留了120回版本的结构。</p><p class="ql-block">7. 清代刊本</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清代晚期</p><p class="ql-block">* 特点: 清代晚期的刊本多为大众化的版本,字数相对减少,语句较为简练,适合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些版本往往会将《水浒传》与其他小说作品一同出版,形式较为简便。</p><p class="ql-block">风格差异总结</p><p class="ql-block">* 简本: 侠义风格浓厚,情节紧凑简洁,着重展现梁山好汉的英雄主义。</p><p class="ql-block">* 繁本: 叙事宏大,描绘了更多的政治斗争和个人悲剧,人物塑造更为复杂。</p><p class="ql-block">* 李卓吾评本: 强调反抗精神,具有批判社会不公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金圣叹删本: 偏重文艺性和英雄主义,删减征方腊部分,侧重悲剧结局。</p><p class="ql-block">* 容与堂本和毛宗岗评本: 深入探讨人物心理和道德选择,风格更为评论化和文学化。</p><p class="ql-block">每个版本都体现了编者或评点者的个人见解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因此风格和重点略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金瓶梅 有大约4个版本,风格不同</p><p class="ql-block">《金瓶梅》是明代文人所作的一部著名小说,因其在情节、人物塑造和社会批判上的独特性,流传下来的版本也较多,主要可分为**《金瓶梅词话》和《绣像本金瓶梅》**两个主要版本。不同版本在篇幅、语言风格、内容侧重点上都有明显的区别,以下是几个重要版本及其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1. 《金瓶梅词话》</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明代万历年间</p><p class="ql-block">* 版本简介: 《金瓶梅词话》是《金瓶梅》的最早版本,也被认为是较为“粗糙”的原版。全书共100回,文本语言朴实,文风接近民间口语。</p><p class="ql-block">* 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 * 语言带有强烈的市井气息,表现了当时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通俗易懂。</p><p class="ql-block"> * 更加重视人物的情欲描写,尤其是西门庆与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的淫乱生活,突出人性中的欲望与堕落。</p><p class="ql-block"> * 小说在社会批判上充满讽刺,对腐败的官场、商人、富人阶层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p><p class="ql-block"> * 由于其语言较为粗俗,较多描写情色场景,令其在后世一度成为禁书。</p><p class="ql-block">2. 《绣像本金瓶梅》</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清代崇祯年间</p><p class="ql-block">* 版本简介: 《绣像本金瓶梅》是对《金瓶梅词话》进行文辞修改、删改情节后的版本,全书依然为100回,但篇幅有所扩展,文字更加文雅,被认为是较为“文人化”的版本。</p><p class="ql-block">* 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 * 语言风格更加典雅,文辞更加精致,减少了粗俗的市井语言,更接近文言体,使其更具文学性。</p><p class="ql-block"> * 对情色描写进行了部分删减和修饰,增加了更多的伦理道德思考,使小说的主题不再只限于情欲,还增添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入反思。</p><p class="ql-block"> * 小说在结构上更加精致,情节更紧凑,人物塑造更为细腻。对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的心理描写较为深入,揭示了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 在社会批判方面,除了对贪官污吏和商人阶层的揭露外,也表现出更深刻的宗教反思,尤其是在结尾处,通过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出因果报应的佛教观念。</p><p class="ql-block">3.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清代康熙年间</p><p class="ql-block">* 版本简介: 这是在《绣像本金瓶梅》基础上,由清代评书家和批评家加上批注的版本。此版本配有插图,并经过了清代文人的修订。</p><p class="ql-block">* 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 * 增加了许多评点和批注,评论家对书中的情节、人物进行了道德上的评判,并对其背后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作出了分析。</p><p class="ql-block"> * 插图版本使得小说的视觉表现力增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 * 由于清代对色情描写的严格审查,该版本在情色描写方面进一步缩减,突出了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功能。</p><p class="ql-block">4. 《金瓶梅》其他修订版本</p><p class="ql-block">* 成书时间: 晚清至民国</p><p class="ql-block">* 版本简介: 此类版本多为清末民国时期的重刻本或评点本,对小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删改或润色,风格上更加文雅,内容上更注重道德教化。</p><p class="ql-block">* 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 * 在这些版本中,情色描写被大量删减或以隐晦的方式处理,语言更加精炼和典雅,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p><p class="ql-block"> * 增加了更多关于因果报应的讨论,将小说中的悲剧命运与传统的因果轮回观念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风格差异总结</p><p class="ql-block">* 《金瓶梅词话》: 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市井生活,注重表现人性的欲望和堕落。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讽刺封建道德和腐败的官场秩序,但因其直白的情色描写,常被视为“禁书”。</p><p class="ql-block">* 《绣像本金瓶梅》: 文辞更加典雅,减少了情色描写,增加了对人物心理和命运的刻画,带有一定的伦理反思和宗教思想,文学性增强。</p><p class="ql-block">*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添加了批评和插图,进一步淡化了情色描写,强调道德教化功能,符合清代社会的审查标准。</p><p class="ql-block">总体来说,不同版本的《金瓶梅》在情色描写、语言风格、社会批判力度上有所不同,体现了各个时代文人、评点家对小说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要求</p> <p class="ql-block">注:文章來源,網路搜尋,ChatBot,ChatGPT 和陳剛先生的講座笔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