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116</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好,欢迎回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历史,今天我们来学习先秦典籍的“三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礼记”和“三礼”,学习“礼记·三礼”之前,我们先来学了解一下“典章”,什么是典章?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典”字啊,这“典”字的字型啊,看上去就好比一个高台上啊,放了很多很多的什么呢?竹简!这就是形成了这个字的字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祖先留下来的历史文献以及流传下来的历史事实,还有包括一些治国的道理,后来呢,这个典章就成为了法令制度的总称,大家注意不是“法律”啊,是“法令、制度”的总称,因为那个时候啊,法律还没有完全形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典章作为制度,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是规范人的言、行、甚至人的思想,就是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年龄,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之下你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甚至是该想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典章就是来规范人的言行甚至是思想的,这就是“礼”,“礼”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大家要理解什么叫做“礼”,“礼”啊就是规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经常说“礼貌”“礼貌”,其实“貌”就是外表,对吧?那礼貌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外表,就是一个人的规矩在外表上的体现,所以叫“礼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应该这么讲啊,懂礼貌的人,都是守规矩的啊,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我们来讲一讲这个“礼”,先来讲“周礼”,“周礼”作为典章制度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当然是周朝,西周的时候。谁来组织编撰的呢?谁来组织编写的呢?这个人叫姬旦,一看到这个“姬”姓,就知道是周天子家的人,周朝王室都姓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姬旦呢,是周武王的弟弟,这个人啊,他是周文王的第4个儿子,在周武王去世之后,他又辅佐周武王的儿子做天子,那周武王的儿子,就是周成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王继位做天子的时候呢,年龄比较小啊,周公旦这个姬旦呢就是摄政的,就是国家朝廷所有的事都由他来主持,到周成王成年之后,把朝政还给了周成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姬旦的一生可以说对周朝的贡献非常大啊,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他首先辅佐周朝幼主成王,他还平定叛乱,大封诸侯,营建东都洛阳,建立典章制度。可以说这个姬旦,对周朝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由于它的贡献非常大,所以呢,后世往往习惯上把它称之为周公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公旦定《周礼》,那周礼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我们前面刚刚讲过典章制度是来规范人的言行甚至是思想,对吧,它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啊,上到天文立地理下到花鸟鱼虫啊,全都管啊,包括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啊,还有军事啊,刑罚呀、税收啊,包括人的衣着啊,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呀,还有建筑——住什么样的房子?做什么样的车,包括医药、占卜等等,这些制度无所不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且呢,它的标准非常明确啊,从婚丧啊,祭祀啊,社交,还有朝贡,还包括军队的管理,各个方面都制定了明确的礼仪制度,这个呢是在西周的时候就建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周时期,儒家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儒家是最推崇礼的,我们不包括我们所说的这个《周礼》,他其实也是儒家的著作啊,我们知道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注意这是学派,“学派”是完成了理论体系的完善啊,著书立传、广收门徒这样一个过程,它就形成了学派,但是学派在形成之前呢,学说早已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知道,周公旦它是西周时期的人物,他其实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只不过那个时候,儒家还是以学说的形式出现。到了东周,春秋的时候,有孔子,从孔子开始啊,儒家学派正式形成。不能说孔子之前就没有儒家的学说。到了春秋时期,儒家是越来越活跃,他们呢,就在《周礼》的基础上面,就把这个《周礼》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这就有了《仪礼》。《仪礼》这是这样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说中,《仪礼》是孔子所整理的,不能说《仪礼》是孔子写的啊,应该说对于《周礼》再到《以礼》啊,他不断的细化,包括完善都是整个儒家的集体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仪礼》呢一共有100多卷,是一部,很详细的礼仪制度的章程。但是呢这个《仪礼》的内容,非常枯燥,因为它规定的太细太繁琐了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告诉人们,在各种场合下人们应该如何穿衣服,怎样站、怎样坐、甚至是你站和坐的时候应该是哪个方向、位置,还有你做一件事情啊,按什么样的步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它都做了非常详细、甚至是非常严格的规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孔子在《论语》当中啊,有这样一句话啊,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里就明确规定了一种礼,叫什么礼呢?叫“射礼”——射箭的礼,大家要注意,孔子所说的这个射箭,它不是用于军事,也不是用于打猎,它其实是先秦时期贵族的一种社交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今天两人相约去打那个网球或者高尔夫球啊,先秦时候两人相约:“我们射场见”。这是一种社交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比试射箭的时候要讲“礼”。啊什么样的“礼”呢?,孔子说“揖让而升,下而饮”,“升”就是上去射箭,先要干嘛 向对方行礼,然后呢,去射箭,那对方呢要拿着酒杯,倒好酒拿着,干嘛?等着。等着对方射完箭之后下来,要向他敬酒,这叫“下而饮”,饮完之后对方也要向我回礼——礼行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轮到他上去射箭,我就要拿酒杯等他,这叫“”揖让而升,下而饮”。孔子说:其争也君子,就是说君子和君子之间如果要真争的话,那就是在射箭上啊争一争,但是这个“争”要在我们的规范之内,意思就是君子要争,但要守规矩,这叫君子之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孔子他其实一生啊都是在崇尚这个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朝之后啊,就是秦朝啊,我们知道秦朝呢发生了一件事,秦始皇“焚书坑儒”,在这个历史事件当中,可以说绝大多数儒家的著作都是被焚毁的啊,所以官方基本上没有留下儒家的著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汉朝的时候呢,儒家的地位又一次上升啊,儒家的学者又一次变得空前活跃啊,于是呢,就有人在民间去到处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以前的儒家的著作,或者儒家著作的篇章,收集过来,进行整理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当中呢,有一个人贡献特别大,这个人呢就是西汉的“河间献王“,一看到这个“王”字啊,他就是一个宗室。那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叫刘德啊,汉朝的皇室都是姓刘的,他是汉朝的宗室。刘德啊,他是汉景帝的第2个儿子。这个是王爵,“献”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啊,是他的谥号,所以呢被称为“河间献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知道汉文帝到汉景帝时期,汉朝宗室里面的政治斗争是非常激烈的,作为一个宗室王,这个“河间献王”呢,他自己啊没有被卷入政治的漩涡,他没有参与任何的政治斗争啊,而是将他毕生的精力投入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他这个时代之前的这些古籍的收集和整理中去,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延续或者说抢救,做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整个西汉其实有很多人,包括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啊,这个《战国策》的编纂者刘向,还有刘向的儿子刘星,还以及”新马政权”的建立者王莽,他们其实都做了大量的去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儒家典籍或者儒家典籍篇章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西汉的时候啊,有两个人啊,就有两个人在原来《周礼》和《仪礼》的基础上,又一次整理汇编甚至是完善,这两个人是谁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个人是叔侄二人啊,叔叔叫戴德,侄儿叫戴圣,他们两个呢,分别通过整理、汇编啊,编写了《礼记》。这两部著作都叫《礼记》,那么为了区别,由于戴德呢年龄大,是叔叔,所以呢戴德编的就称之为《大戴礼记》,戴圣编的呢就称为《小戴礼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后世啊,更加认可的是戴圣编的《小戴礼记》,所以今天我们所称的《礼记》就是小们《小戴礼记》,《小戴礼记》里面的篇章,据传是原来孔子的72个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所作啊,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啊,就这些篇章都散落于民间啊,后来被收集起来以后呢,由戴圣啊进行整理形成著作。所以呢,这个《礼记》当中体现的仍然是属于儒家在先秦的时候的哲学思想,而且包罗万象啊,包括哲学的思想啊,包括宇宙观,人生观,包括教育的理念啊,包括个人的修身,还有教育的制度,学习的方法等等,还有包括政治的思想,创造大同社会,包括“礼制”的建立,以及影响后世法律制度的制定啊,甚至是影响到美学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以什么为美?以对称为美啊,这是中国人的美学观,而且是轴对称图形啊,包括中国古代的这个是宫殿啊,对吧,还有城池啊,都是轴对称的,那这个就是儒家的思想对于中国美学的影响啊,这个呢,也说明啊,儒家的思想对于中国美学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我们说回来,整理一下啊,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出现了三部著作啊,这三部著作都属于典章制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周礼》:《周礼》成书于什么时期?成书于西周。谁组织编撰的?姬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来看《仪礼》:《仪礼》成书于东周。谁整理的呢?相传是孔子最终整理的,在这里马老师要说一声,可能不是他一个人的工作,它是整个儒家一起完成的。那当然我们加个括号啊,传说是最终由孔子来整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就是《礼记》。《礼记》成书于西汉。那谁编撰的?大戴小戴,我们现在认可《小戴礼记》戴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这就是“礼记”和“三礼”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再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