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前夕,延边电视台“印记”节目组,到和龙药水洞苏维埃政府遗址录制了两期节目。我做为讲述人,从什么是革命老区、革命老区的意义、革命老区的评定标准、怎样认识和龙是国家最高级别的一类革命老区等方面回答了记者的采访。节目播出后,我陆续收到了一些亲朋好友的点评点赞。一位部队时的老战友点评到:“刚刚看了延边电视台“印记 ”专题节目,这些内容,我作为吉林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过。以前你老是说延边特别是和龙是革命老区,是老根据地,我还有些似信非信?通过你这次的系统讲述和电台的报道,我从心里信了、服了。”还有一位老同学写到:“你讲的史实清、道理明、接地气,通俗易懂,人过七十,难能可贵!”读着这些点评点赞,我心里暖暖的,受到极大的鼓舞,整个国庆长假,都处在亢奋之中,突然产生了为“点赞”写点文字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普及了手机,普及了微信,也就普及了点赞。现实生活中点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网不在。感恩点赞、学会点赞、用好点赞,可以融洽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可以给人以温暖和激励、可以弘扬正能量。对于老年人,还可以缓解孤独和寂寞。</p><p class="ql-block"> 有时你寻肠刮肚地写了一篇小文或做了一篇美篇,自认为还不错,可当你发给最知心的朋友,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时的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记得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诗,自我感觉良好,拿给朋友看,朋友看后却不以为然,不但没点赞,还讽刺挖苦了几句。这位诗人回到家,越想越郁闷,开口吟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若不赏,归卧故山丘。”可见点赞,从古到今都是不可或缺的。还好,这位诗人自以为得意的诗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他随口发泄郁闷的诗却流传千古,也稍微弥补了无人点赞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我的一位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段故事。她的宝贝女儿在国外留学,朋友非常惦记,时不时把自己认为非常励志的心灵鸡汤发给宝贝女儿,可女儿总是视而不见,没有回音。后来女儿回国探亲,朋友和女儿谈心时说道:“老爸发给你的小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希望你能在求学的间隙,抽空读一读,对你的成长会有帮助的。同时也希望你读后能有个回声,能谈点感想,能有些交流。朋友的女儿记住了老爸的话,以后再接到老爸发来的文章,总不忘写上一句,“真好,谢谢!”或“受益匪浅!”一类的赞语。朋友一时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心灵鸡汤起到了作用。可没过多久,朋友又郁闷了。这一次朋友发了一篇较长的文章,认真读一遍至少要20多分钟,可女儿接到后一分钟也没到,就发了一句:“已阅,很受启发!”朋友叹息到,你连看都没看,受什么启发啊。看来,点赞也是有学问的,点得太快,也不见得好。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忙,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都不小 ,长辈们偶尔发个小文或录像什么的,其实也是一种沟通的形式,你点个赞,回个声,他们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欣赏是相互的,点赞也是相互的。你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个抖音,录了一段视频,制了一篇美篇,发到网上、发到群里、发给好友,总希望有个点评、有个点赞、有个回声。但往往是点评不多,点赞略略,这应当从两个方面查找原因。一方面是你做的东西质量不高,亮点不多,没引起他人的共鸣。另一方面是你平时对他人的作品关注不够,点评点赞不够。我有一个朋友,是做美篇的高手大家,每一篇美篇,都获得很多点评点赞,真可谓好评如潮。诚然,这与朋友的作品质量好、品位高、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是分不开的。但我仔细观察后发现,朋友虽是文章大家、美篇高手,却非常谦虚、非常低调、非常注意互动。你给他的文章、美篇点评,他一定给予回复,而且非常及时,非常认真,让你心里暖暖的。另外,你偶尔发个作品,他一定在第一时间为你点评点赞,给予关注和鼓励,一点大家高手的架子也没有。“世间许多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实用的忠告,恰恰是充满暖意的附和。”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名言恰似一碗充满暖意的心灵鸡汤,回味无穷。 </p><p class="ql-block"> 余从2018年开始学习做美篇,美龄已有6年,制作了380篇美篇,获阅读78万次,评论3625次,点赞13766次。其中有一篇“三十春秋 军旅情深”的美篇,获得阅读12000次,评论272次,点赞319次。这点成绩,与美篇大家比起来如九牛一毛,不足挂齿。但这些点评点赞,却像清泉一样滋润着我的创作,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感恩点赞,它是朋友的慰籍厚爱,是岁月的与时俱进,是生活的最美馈赠,是人生的靓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延边日报》山泉副刊登载此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