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记录之十一——晋北古建

秋高气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这次跟着大咖重走梁林路的古建筑文化之旅,果然不虚此行,每日只觉得信息过载,看着头顶上那些巨大的构建,脑子里就不禁在想这个是“椽”还是“栿”来着?这是“栱”还是“枋”?“斗栱”还是“令栱”?“偷心造”or“计心造”?“真昂”or“假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回来数日,每每想到那些精妙绝伦的古建筑,大咖老师细致用心的讲解,总怕要不了多久我就都还回去了,决定还是把古建部分单做一篇,既是游记,更是学习记录吧。</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 25, 25);">  记录之前先做科普</b></p><p class="ql-block">‍1.关于古建筑的结构</p><p class="ql-block">‍ 《营造法式》记述了三种结构形式: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p><p class="ql-block">‍ 用最简单的方式,我们可以把一座中国古建筑理解为三个部分:屋顶,屋身,和台基。(更严谨一些的说法,是屋架层、铺作层、柱网层和台基)</p> <p class="ql-block">  2.屋顶</p><p class="ql-block">‍ 站在一座建筑面前,通常情况下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的屋顶。中国古建筑屋顶基本分为5种:<b>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和攒尖顶。</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3. 梁架</p><p class="ql-block">‍ 单从梁架做法上,中国传统建筑梁架形式分为三种:1抬梁式;2穿斗式;3井干式</p> <p class="ql-block">4.开间</p><p class="ql-block">‍ 看完屋顶,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用柱子组成的空间,中国古建筑用<b>“间”</b>为单位来组织单体建筑空间,<b>开间越多,等级越高。</b></p><p class="ql-block"> 例如我们说到一个单体古建筑的规模经常用<b>面阔九间、纵深五间</b>来形容。面阔九间是指建筑的横向平面是十根柱子,柱子中间的空间有九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5.构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中国建筑</b>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b>斗、升、拱、翘、昂</b>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斗拱在大木结构中起着以下四个方面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1. 荷载作用:</b>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2. 增大距离:</b>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b>3. 装饰作用:</b>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4. 抗震作用:</b>“斗”与“拱”之间以榫卯连接,结合紧密,层层叠叠,遇到地震时榫卯可以伸缩,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b>  斗拱</b>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拱传递到立柱。</p> <p class="ql-block">  它每挑出一步,称为一踩,<b>踩数越多、建筑等级越高。</b>明清后,斗拱不再起结构作用,而是作为装饰构件。</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地基也是等级越高的建筑地基越高。</p> <p class="ql-block">6.装饰</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欣赏古建筑的屋顶装饰,例如<b>吻兽</b>或者装饰性彩绘等。垂脊兽的数量,彩绘的样式也与建筑的等级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b>  为什么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木结构的建筑,有<b>三大优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从采集、运输到加工、建造,木材都比石材要方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木结构各构件之间的柔性榫卯连结,使其能承受较大的突然冲击力而不倒塌,在地震有“墙倒屋不塌”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3.木结构的房屋由于其墙体不承受重量,墙体材料自由,可以在墙上任意开设门窗,以御寒或通风。在中国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下,木质结构的屋子比石质更适合保温。</p> <p class="ql-block">  当然,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缺点是:怕火、怕潮、怕白蚁蛀蚀,漏风、采光一般,且相较于石质结构建筑,较难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中国古建筑的群体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相较于西方建筑所追求的个体形象的高大与宏伟,中国的古建筑多讲求群体性。不论是皇家宫殿群、佛家寺庙,还是私家园林、住宅民居,都采用多类型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组合的方式,形成<b>建筑群落</b>。随着一进又一进的院落,一座座端庄的宫门与山门,庄严的殿堂、佛堂,高耸的楼阁、佛塔依次显现,使人感受到中式建筑的<b>空间与时间之美。</b></p> <p class="ql-block">  本次古建之旅,是报名跟团了古建之光主题专线,由大咖郭峻老师全程讲解,囊括了晋北精华古建,纪行地图如下:</p> <p class="ql-block"><b>第一站:南禅寺</b></p><p class="ql-block">‍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城西南二十余公里,南禅寺大殿为<b>中国现存最古老</b>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庙规模不大,等级充其量就是一座乡庙,或许也是因为它的偏远与规模小,所以县志里没有记载,南禅寺才得以躲过会昌灭佛的浩劫。实际上它的建造年代比佛光寺东大殿还要<b>早七十五年,</b>距今已1200多年。</p><p class="ql-block">‍ 南禅寺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共用檐柱12根,<b>殿内没有柱子,</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span>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b>“墙倒屋不塌”。</b>这也说明了我国唐代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并且已经普及到了偏远的山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  南禅寺大殿文物遗存有唐代塑像共17尊,丰满细腻,容貌端庄,神态自若,衣纹自然和谐,躯体比例适度,很有唐韵。</span></p> <p class="ql-block"><b>第二站:佛光寺</b></p><p class="ql-block">‍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会昌灭佛时被毁,唐朝时重修。东大殿为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是我国<b>现存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b>的唐朝建筑。因殿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b>“亚洲佛光”</b>之称。</p><p class="ql-block">‍ 佛光寺<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span>除了东大殿,还有<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span></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被梁林先生发现的故事已经几乎家喻户晓,在那个年代营造学社做到的确实很了不起了。据说林先生就是在这幅敦煌壁画中找到的索引。</p> <p class="ql-block">  大殿门口的经幢上篆刻了建造时间与建造人,与大殿梁上记载的内容一致,证实了这是唐代一名叫做宁公遇的女弟子出资建造,留给世人观瞻的唐建。</p><p class="ql-block">‍ 大殿门板上还留有当时建造工匠的落款记录,让我们可以得知千年之前有位许姓赤白博士,参与了这个项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  大殿内有唐代塑像二十余尊,山墙和后壁有罗汉像500是后添的,后来因为山洪冲毁了一部分,现在还有200多座。可以看得出主台上的唐代塑像风格和南禅寺大殿里的挺像,但颜色全部是后来统一翻新的,着实有点一言难尽了。</span></p><p class="ql-block">‍ 右上角那尊据说就是宁公遇女弟子像。</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的内部构造很有特色,原本壁墙内缩一间,但后来考虑到殿内跪拜空间不足,把殿前墙向外扩了一间,所以现在殿内的梁架上还得看出改造痕迹。</p> <p class="ql-block"> 这些斗拱看着巨大一团,实际上结构很复杂,每个结构件都有自己独有的名称。老师说这些古建筑上的每一个构建都有名字和编号,一来是为了统一标准,即法式,二来是发生毁损需要维修时,只要告诉师傅坏的是什么位置的什么件,师傅自然就知道要修啥换啥了。</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的斗拱构造宏大精巧,严格遵循唐律斗拱与檐柱高度1:2的比例,梁先生称之为“双杪双昂七铺作”,七层铺作也是现在我们能看到实物的最多层数的斗拱了。山西博物院里有佛光寺斗拱的一比一复原件,站在檐下抬头看时已经觉得这些斗拱非常宏大了,当站在复原件旁边时更是直观感受到什么叫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b> 第三站:五台山(五爷庙,显通寺,罗睺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  五爷庙因寺内供有五龙王,人们称为广济龙王庙,俗称五爷庙;又因文殊殿内供有万尊泥塑贴金小佛像,又称此为万佛阁。</span>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p><p class="ql-block"> 因为民间传说五爷有求必应,五爷庙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祈福人数最多香火最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罗睺寺是密宗最早的传播中心,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处之一。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之一。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大显通寺”。</p><p class="ql-block"> 该寺坐北朝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b>第四站:悬空寺</b></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文物建筑物面积472平方米,寺前平台面积72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21平方米,文物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8.83公顷。</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据说这个峡谷是当时进京都的必经之路,这也属于当时政府的面子工程。后来历代皆有修缮,其中金、元时期,南楼、北楼及悬空栈桥已大致形成现今的空间格局,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p> <p class="ql-block">  登临悬空寺需要预约,每日参观人数限流。“壮观”二字传为李白书写。</p> <p class="ql-block"><b>第五站:善化寺</b></p><p class="ql-block">‍ 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它是中国<b>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b>的辽金时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  寺院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构成两进院落,大殿两侧有东西朵殿,殿前东侧为文殊阁,西侧为普贤阁,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使用了移柱法,殿内拜祭空间非常开阔,再加上高大的佛像环顾周围,站在里面真的有一种进入了佛国空间的错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表情包版四大天王。我比较喜欢老师讲解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隐有怒意,剑尖处怒气已致衣袖飘起,但依然隐忍,剑尖向内。嗯,是个成熟的天王。</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两侧还站着二十四护法诸天像,这些三米多高的金代泥塑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文有武,姿态、面貌各不相同,脸部神情和服饰纹理都非常细致。二十四护法身后墙面的残存壁画,都是康熙年间所绘制佛法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p><p class="ql-block">‍ 虽说营造有法式,但这一路看下来,发现古人很喜欢用减柱法。一来节省成本,二来扩展内部空间。具体的减法各不相同,能感受到古人为了减少几根柱子也是绞尽脑汁,各种创新。当然有的减的很成功,大殿屹立千年仍然稳如泰山,也有的不太成功,后来在殿内又加回了柱子,可能工匠们建造时也没想到这个建筑会使用千年。</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装。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  檐下斗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计心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  善化寺体现出唐宋、辽金时期建筑的演变和发展,反应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承唐启宋的这一重大过渡与转变。善化寺内辽金时期建筑反映了当时的建筑特色,对于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对于唐代木构建筑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斜拱的建筑支撑构件与传统斗拱结合,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建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b>  八大辽构:</b></p><p class="ql-block"> 阁院寺文殊殿(河北涞源县)、独乐寺山门、独乐寺观音阁(天津蓟州区)、奉国寺大雄宝殿(辽宁义县)、新城开善寺大雄宝殿(河北高碑店市)、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山西大同)、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山西应县)。</p> <p class="ql-block">  在大同还去看了九龙壁。建于明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p><p class="ql-block"> 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壁前影池一方,池中清水如镜,九条巨龙倒映池中。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的龙。</p> <p class="ql-block"> 清朝时代王府被毁,府前的九龙壁幸免于难。建国后因修路,把九龙壁平行移了二十几米。当时是先切割成小块再拼装,过程中有些琉璃面受损,有些拼回的不是原位置。即使这样,团龙的造型保存的还是挺好的,看着非常灵动且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b>第六站:华严寺</b></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建于辽代,是辽国的皇家寺庙。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b>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单体佛教殿宇,</b>大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是<b>中国现存古建筑上最大</b>的琉璃吻兽。</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总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整体分为上下两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橱和天宫楼阁等。</span>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 大殿建在高4米青砖台基上,殿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443.5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 殿前檐当心间与梢间装板门,外施壶门牙子。殿顶举折平缓,出檐3.6米,筒板布瓦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高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系金代原物,南吻为清朝时期补制,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吻兽。斗拱硕大,外檐斗拱五铺作,双抄重拱计心造,补间分施斜拱。梁架原为彻上明造,明宣德至景泰年间增补平棊,清代施以彩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  大雄宝殿内部为扩大殿内空间,便于礼佛,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槽金柱十二根。殿内佛坛上塑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均为泥塑。两侧塑二十诸天,均为明朝时期的文物遗存。四周满绘壁画,为清朝时期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大殿通铺藻井,精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大殿的诸天比善化寺的略矮,微向前倾,那鲜艳的颜色是后补的,所以看着总觉得略缺善化寺的那种古朴韵致。</p> <p class="ql-block">  薄伽教藏殿是华严寺下寺的主殿,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柱生起显著。</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薄伽教藏殿内环绕排列双重楼阁式木构壁藏三十八间,下层为束腰须弥座,上置经橱,内存明清时期藏经一千七百余函,计一万八千多册。经橱之上为腰檐,其上置佛龛,外设勾栏,上覆屋顶,使用斗拱十八种之多。中设腰檐平座,上部有木质瓦顶、脊兽和鸱吻。勾栏、栏板均剔透雕刻。后檐明间与门楣之上制成拱桥与天宫楼阁。壁藏规制严谨,是中国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壁藏。壁内佛坛上,满布辽代塑像三十一尊。</span></p> <p class="ql-block"> 辽代塑像非常精美,身姿婀娜。其中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上身微裸,体型丰满,线条流畅,双手合十,置于胸前,两面嘴唇微微一笑 ,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轻抬左脚,重心移向右腿,被郑振铎誉为“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  突然想起以前去日本的时候看到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离很远就能感受到这座建筑的气势,重檐歇山顶,斗拱出挑,屋檐宽大,很有唐风古韵。当时觉得门票太贵没入内参观,现在在咱们山西可以一次性看这么多,真是大饱眼福。而且必须点赞的是,山西对老年人很友好,60岁以上的基本免门票,像善化寺这样的竟然全部不收门票。</p> <p class="ql-block"><b>第七站:云冈石窟 </b></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石窟建造非常精美,叹为观止,很值得一看。除了有佛像,还有建筑、植物、家具、乐器等各种元素,也能透露出当时很多社会现象。建造时间比敦煌莫高窟晚100年左右,有些元素比较接近,比如飞天,但感觉比莫高窟更开放,文化更多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b>第八站:应县木塔</b></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塔高67.31米,<b>纯木结构、无钉无铆,</b>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它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为<b>“世界三大名塔”。</b>历史上建造的木佛塔很多,能够保存下来的<b>仅此一座。</b></p> <p class="ql-block">  整个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木塔的结构设计原本非常精妙,双套筒结构,内部木扶梯每层错边安置,内圈还有起支撑作用的半墙,每层每个位置的承重和配重有严格考量安排。可惜后人不知其中缘由,为了美观拆除了很多,于是木塔开始慢慢倾斜。现在第二层的柱子倾斜已经很明显了,难怪这个塔好像怎么拍都拍不正。</p> <p class="ql-block">  九层结构中,有四个结构层为平坐层,也称为“暗层”,夹在各明层之间,是一个中空的双层环状结构。在平坐层内柱子之间和内、外角柱之间架设不同方向的斜撑,形成桁架结构,有如一层刚性加强层,有效地增强了木塔整体结构的强度。中空的部分增加了明层的净空高度,以便安置较高大佛像。其余五层为明层,每层都供奉佛像,除首层供奉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高达11米外,其上四层佛像尺度相对较小。</p><p class="ql-block">‍ 全塔共使用400余攒60多种不同类型的斗拱,平面则采取内、外两圈八边形立柱,内圈主柱8根,外圈主柱24根,形成内外双层套筒式的平面结构。内柱环绕的空间是佛堂,内外柱之间的空间称为外槽,是供朝拜礼佛活动的通道,称为外槽。外槽外面是各层出挑的平坐,外槽内由扶梯可供上下。</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层内槽南北门额上绘有六个供养人,南为三女像,北为三男像。内槽上墙壁绘制的六幅巨大佛像,据专家考证为建塔时的原作。</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层主佛像下的这个塑像,看着很是神气啊。</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木塔,宁静端庄</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净土寺</p><p class="ql-block">‍ 净土寺在木塔隔壁,步行十分钟左右,深广各三间,为金代遗构。单檐歇山顶,屋顶平缓,斗拱疏朗,殿内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教故事等,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殿内藻井及天官楼阁造型美观,构思繁复,结构玲珑。为金代精致的建筑模型和工艺美术品,是研究金代建筑规制和造型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梁思成先生说应县有三宝,即应县木塔、应县净土寺的藻井和石狮</span></p> <p class="ql-block"><b>第十站:晋祠</b></p><p class="ql-block">‍ 晋祠的前身是春秋时晋国的宗祠,圣母殿为晋祠古建三绝之一,创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  </span>北宋天圣年间(1023一1032年)追封周代晋国首位国君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圣母殿,金大定八年(1168年)增建献殿等建筑,后又经过历代经营擘划,<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中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以圣母殿为终端的中轴线建筑相继建成,成为晋祠的主体。</span></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外的<b>木雕盘龙为</b>北宋原物,是<b>中国现存最早</b>的盘龙雕柱,殿内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  晋祠三大国宝建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 1.献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 高9.75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当心间敞门,四周宽厚的槛墙上安直棂栅栏,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殿顶布青瓦,黄绿色琉璃剪边。献殿的梁架设置,既省料,又坚固,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上立驼峰、蜀柱,平梁两端用驼峰架在四椽栿上。梁思成先生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评价道:“献殿的梁架,只是简单的四椽栿上放一层干梁,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span></p><p class="ql-block">‍ 2.鱼沼飞梁</p><p class="ql-block">‍ 在北宋时与圣母殿同一时期修建,鱼沼飞梁西依圣母殿,东邻献殿,是介于两座殿宇之间的桥梁,位于鱼沼之上。沼上十字形桥梁为“飞梁”。飞梁东西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南北如鸟翼,整个造型像一只欲飞的大鸟。古往今来,世上的桥梁多为“一”字形,唯有此桥连通沼岸,四面结成“十”字形。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道:“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p><p class="ql-block">‍ 3.<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圣母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 是晋祠建筑群的主体,是奉祀唐叔虞的母亲邑姜的殿堂,也是祠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它位于祠内中轴线西端,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飞梁”桥,南北两侧“难老”“善利”二泉呼应,坐西朝东,冠于全祠。圣母殿在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价值最高,其价值主要体现于大殿的建筑形制、规格和构造方法,堪称北宋建筑的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圣母殿长31米,宽25米,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总高19米,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四周围廊,最为独特之处是前廊深两间,廊下异常宽阔。这样的处理,充分满足了祭祀活动的需要。殿内无一根明柱,只是在殿身四周设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这在建筑学上叫做减柱营造法。</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0, 0, 0);">圣母殿在两层檐下均施斗拱。上层檐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下层檐为五铺作双下昂,承托着深远翼出的层檐。斗拱与柱高的比例适当。斗拱配置十分疏朗,前檐各间设补间斗拱一攒,山面及后檐除稍间施补间斗拱外,其他全都用赴壁拱。在转角铺作上,各层下昂及出昂均水平伸出,由下面望去,颇呈高爽之势。殿身拱眼壁画是《营造法式》卷三十三中“五彩遍装”图案。现存二层南山拱眼壁满绘旋纹、卷草、吉祥花卉,是十分珍贵的宋代高等级彩画遗物。斗拱彩画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图样中所绘“五彩遍装”相似,是在原有轮廓上经后世重装的,但仍保存了宋时的风韵。大殿顶部四周绿色琉璃剪边,脊饰虽为明代修葺时添配,但鸱吻和脊刹华美。</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祠内还有2800多岁的周朝的柏树。</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和1300多年的槐树,号称周柏唐槐。</p> <p class="ql-block">  这个女团具体建造年代记不清了,可能是宋或元。</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站:纯阳宫</p><p class="ql-block">‍ 纯阳宫又称吕祖庙,原为供奉道教中的“神仙”―唐代道士吕洞宾修建的,纯阳宫“纯阳”二字为洞宾之号。</p><p class="ql-block">‍ 纯阳宫创建年代不详,始建年代不会晚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晋藩朱新场、朱邦祚兄弟二人扩建。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道士高炼昌增筑巍阁三层。建国后,增建假山、关公亭及碑廊等,始成今日规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 纯阳宫是一座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的五进院落,整座建筑占地万余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道德之门、献殿、吕祖殿、九窑十八洞、玉皇阁。太原纯阳宫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内主要建筑有吕祖殿、回廊亭、巍阁、配房、砖券窑洞、关公亭等;主体建筑吕祖殿,面阔三间,殿内原奉吕洞宾塑像;殿后两院,各以楼阁式建筑组成,高低错落;后院之中的巍阁是宫内的最高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纯阳宫就在太原市中心五一广场旁边,我觉得建筑特色是二层建有连廊,可以地面走一圈,二层走一圈,视角不一样,二层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漂亮的屋檐。</p> <p class="ql-block">  这一圈走下来有几个感受,一是对古建筑设计师和工匠的敬佩。那些宏伟的建筑,巨大的构建,在没有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的帮助下,屋顶那些椽、栿、枋、槫、梁错综复杂的走向之下是力的明明白白的传导,可以做到屹立千年,墙倒屋都不塌;二是古人灵活变通、创新创作的能力。可以根据建筑的用途、使用场景、建造预算等对营造之法实适调整,不同的建筑,几乎很难看到一摸一样梁架、藻井、斗拱等,即使是减柱的运用,也是各有各的减法;三是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很多古建筑遭遇毁损后,后世会予以重修,或是不断扩大,多民族特色以及与波斯等外邦文化融合,在建筑、雕塑、壁画作品等上面都有体现。</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也在想,古建筑那么精美,为什么今天不广泛使用了呢?估计原因一是建造成本和效率,二是现在生活功能性要求与古建筑之间有缺口,三是审美的变化,要与国际潮流保持一致。但我也看到现在有些开发商主打新中式,在住宅小区里建造一些中式元素的回廊、亭台楼阁等,说明古建筑之美还是有吸引力的。想到这里,我突然记起第一天到太原时看到的一栋建筑,非常有特色,他就是天一宫酒店。虽然古建筑元素基本都是装饰件,但装饰得已然很全面了,可谓是古今结合,装饰与实用结合,古建筑在现代生活的生存典范了。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