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15日上午9时,随着晨光初现,我们一行四人在来哥的驾驶下,从景洪出发,踏上了前往布朗山乡老班章村的旅程。沿途风光旖旎,60多公里的路程,穿越勐海,再行进30余公里蜿蜒的山路,最终抵达了被誉为“普洱茶第一村”的老班章。</p> <p class="ql-block">老班章,这个名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带着这份好奇与探秘的心情,我们踏入了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初见老班章,它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精致美丽,反而略显杂乱无章,街道与建筑似乎没有经过精心规划。然而,那些风格各异、气势恢宏的别墅群却透露出一种不凡的气息,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土豪村”。</p> <p class="ql-block">老班章属于哈尼族聚居地,全村共140余户,约500人口。时光倒流至二十年前,这里仍是一片贫困之地,每户年收入不足千元。直到2002年,政府修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才打破了老班章与世隔绝的局面。自此,深藏于山林之中的老班章茶逐渐为世人所知,昔日普通的树叶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金叶子”。至2014年,全村年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人均收入高达20万元以上,国家银行亦在此设立了分支机构。如今,年入百万的家庭被视为贫困,千万级收入则司空见惯。财富的增长带动了建筑热潮,全村拥有200余栋豪华别墅,多数为三四层结构,面积均超过两千平方米,外墙醒目地标示着“老班章××号”,编号方式独特,据说通过抓阄决定。即便是在淡季,村内依然可见不少豪车停靠,但因游客稀少,显得颇为宁静。</p> <p class="ql-block">在当地两位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老班章73号。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普洱茶生意,73号也不例外。正值午时,主人正在厨房忙碌,一位可能是朋友或工人的男子将我们引至一间会客厅。茶台上,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老班章茶的独特之处,并亲自为我们泡制。尽管我并非茶道高手,同行者亦对茶文化了解有限,但在口渴之际,品尝这杯小而精美的茶水,别有一番风味。当谈及价格时,主人报出的数字令我咋舌:盘状大茶饼售价5000元,碟状小茶饼3000元,五年陈散茶则高达18000元/公斤。真可谓“一叶千金”!</p> <p class="ql-block">“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班章茶在普洱茶界的地位。班章之名源自傣语“巴渣”,意指“一条鱼”,汉语翻译为“班章”。老班章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口感与卓越的品质赢得了无数茶友的青睐。这里种植的大叶种茶,叶片宽厚,芽头饱满且覆满绒毛,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无论是散茶还是茶饼,都能闻到一股介于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的独特香气,且香气持久,即使在叶底与杯底也能留下悠长的余香。品饮过程中,苦涩感迅速消退,随之而来的是绵长的回甘,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前往村子西南角的老班章19号楼房,这里是布朗山布朗族乡老班章茶农协会及勐海县布朗山老班章三爬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在地。院内,一位老阿婆正蹲在地上晾晒干菜,几块大布上铺满了我们不认识的绿色野菜。白姐上前与老阿婆交谈,她的热情与淳朴令人感动。不仅耐心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还邀请我们参观她家的三层别墅,总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设有21个卫生间。老阿婆详细介绍了家中各个房间的功能布局,并主动提出为我们准备午餐。我提议为她拍照留念,她欣然同意,特意换上了传统的哈尼族服饰。这位74岁的老人,看起来依旧年轻、健康、充满活力!</p> <p class="ql-block">提及老班章与茶树,老阿婆主动提出带我们参观茶园。我们驱车几分钟便到达目的地。下车后,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一片片山坡上,绿油油的茶树绵延不绝,宛如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这些茶树,不仅是老班章的根基,更是村民们致富的源泉。遗憾的是,我们来访之时正值茶树休眠期,待来年春暖花开,这里将绽放出新的希望。许多茶树已有百年历史,部分枝头点缀着黄色的小花。在老阿婆的带领下,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茶王树与茶皇后树,它们已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茶王树虽略显苍老,却得到了特别的保护。这两株古树遥相对望,仿佛在诉说着彼此间深厚的情谊,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世代相传的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老班章村逗留了三四个小时后,我们于下午三点启程返回。这座隐匿于山间的村落,以及那位代表哈尼族人民善良与热情的老阿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班章人的幸福生活,或许正是那句古训的真实写照:“善有善报,福泽绵长。”</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