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度阅读》第四讲 整本书阅读中“三”是个神奇的数字

公子小白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讲一共28页,主要有两个部分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整本书阅读的三种形态(亲子共读、班级共读、自主阅读以及三者的关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整本书共读课程设计的三个步骤(选书、阅读、规划)</b></p> 整本书阅读的三种形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1.亲子共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亲子阅读是在家长温暖的臂弯和舒适的怀抱中开始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亲子阅读是在大人和孩子的声音当中展开的,</b>孩子通过声音来阅读,声音可以直接的刺激身体,而这些关于语言。的声音和韵律的丰富体验,对于孩子的语言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孩子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口头语言中词汇句法都很简单,直接相比而言,故事所呈现的书面语言写得更加丰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用优雅的文学语言营造一个浪漫诗意的故事意境和氛围,这是大人和孩子日常的口语交流不可能涉及的。这些书面语言的听读有助于孩子母语能力的形成。</b></p> <p class="ql-block">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亲子阅读不单纯表现为大人读给孩子听</b>,慢慢的可能演变成为<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人和孩子轮流着互读互听</b>。孩子读书给大人听,孩子与大人<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彼此交流一段时间以来的阅读感受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2.班级共读</b></p> <p class="ql-block"><b>班级共读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一段时间围绕一本书开展的班级同伴之间的共同阅读活动。一般而言,一本书的阅读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是一个长周期的教学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自主阅读</b></p> <p class="ql-block"><b>自主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阅读活动,让孩子自主选书自己学习会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读者。</b></p> <p class="ql-block">在班级进行自主阅读,教师要给予学生<b>自主阅读的时间</b>,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能让人<b>专心而不被打扰的阅读场所</b>,让他们心无旁骛的去阅读。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能力和需求的各种读物,让他们可以在难易略有不同的图书中<b>自由选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4.亲子共读 班级共读 自主阅读三者之间的关联</b></p> <p class="ql-block">亲子阅读班级共读自主阅读这三种形态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影响,在孩子的阅读道路上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是孩子成为一名成熟阅读者不可偏废的路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亲子阅读、班级共读最终是为了抵达自主阅读——</b>不需要教导而自觉自愿地捧起一本书,能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背景知识较好的构建作品的意义。</p> 整本书共读课程设计三个步骤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事实证明,儿童的阅读需要成人的指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1.选书</b></p><p class="ql-block"><b>数量:每学期2-3本,最多不超过4本</b></p><p class="ql-block"><b>原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主体,二是阅读对象——</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和书</b></p><p class="ql-block">具体操作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值得</b>——大多数喜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难度</b>——跳一跳够得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价值</b>——能够拓展经验(生活经验,文学经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2.阅读</b></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阅读指的是<b>教师阅读</b></p><p class="ql-block">教师在建构作品意义的时候,既不要缩小也不要夸大,还原作品本来的面貌才是根本。</p><p class="ql-block">阅读一本童书可以从不同的视角——<b>普通读者视角,教师视角,研究者视角。</b></p><p class="ql-block">教师解读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时,三个视角都是需要的。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需要和其他读者一样平等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作为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通过适当的阅读活动来帮助学生解构作品意义,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教师能更多地挖掘出作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引领班级读书会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究竟怎样去解读一本书呢</b>?我们可以寻着三个主要问题,反复细读文本:</p><p class="ql-block">🍀<b>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指向主题</b></p><p class="ql-block"><b>🍀这本书塑造了什么样的角色——指向人物</b></p><p class="ql-block"><b>🍀这本书在创作上有什么特点——指向表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3.规划</b></p><p class="ql-block">作为一本书的共同阅读活动的研发者,教师需要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规划,<b>从整体着眼,分步实施活动才会更有效,因此教师需要想一想这么几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i>这次共读活动需要持续多久,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i></p><p class="ql-block"><i>活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大概需要用多长时间?</i></p><p class="ql-block"><i>每个阶段老师需要做什么,孩子需要做什么?</i></p><p class="ql-block">每个阶段的活动结束后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孩子阅读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学习伙伴的作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我的作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