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庄古镇,坐落于宜宾市东郊长江下游南岸,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在抗战时期,李庄与重庆、成都、昆明齐名,被誉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并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 古镇内拥有庙宇、宫观、殿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以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旋螺殿和梁林旧居。这里不仅保留了众多古街古巷,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四合院,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南华宫,曾是同济大学理学院的旧址。漫步于李庄的街巷之间,无论是老场街、羊街还是席子巷,每一条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老场街中,可以找到战时新闻社旧址和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那段艰难岁月中的学术坚持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祖师殿曾作为同济医学院的所在地。步入深巷,一扇高大的门宇映入眼帘,旁边的老榆树绿意盎然。穿过门宇,几座石台静静地躺在树丛中,这里曾是同济师生进行解剖教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李庄至今完好地保存着18条明清时期的古街巷。这些街巷的道路皆由条形或方形石板铺砌而成,部分路段两侧还保留着一米宽的石阶,如席子巷般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 走出老场街,便来到了羊街。放眼望去,李庄的房屋几乎全是青砖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着街巷连绵成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古镇画卷。</p> <p class="ql-block"> 羊街上的文昌宫尤为引人注目,其精美的浮雕石刻和寓意吉祥的彩色花鸟图案,不仅展示了精湛的工艺,更是民俗文化中宝贵的审美遗产。</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不妨漫步至席子巷,这里是李庄古街巷的典范。巷内宁静而悠闲,偶有几位妇女、老人或孩童从石阶上缓缓走过,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魁星阁矗立于李庄镇尾的长江之滨,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全木结构的三层建筑。它不仅是长江沿岸的标志性景观,还承担着导航的重要功能,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p> <p class="ql-block"> 奎星阁,作为上海至宜宾两千多公里长江沿岸最为精美的亭阁之一,见证了李庄作为水上交通枢纽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旋螺殿位于镇南石牛山上,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一座宏伟的全木结构建筑,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采用榫卯结构,未使用一颗铁钉,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p> <p class="ql-block"> 依傍长江而建的李庄,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集散地。昔日,北方的盐与物资进出长江,常需经过李庄渡口。今日,虽然繁华不再,但李庄人的方言依然传承着这片土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禹王宫是李庄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其中的九龙石碑更是远近闻名。该宫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主次两个四合院组成,气势磅礴,工艺精湛,堪称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 慧光寺曾是同济大学西迁李庄的旧址,大门上方悬挂着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与对联。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寺内的戏台不仅见证了同济大学的历史,其台基上的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更是珍贵的艺术遗产。1942年5月,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在此召开,与江安国立剧专联合上演了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成为李庄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p> <p class="ql-block"> 禹王宫内的九龙石碑,如同故宫太和殿前的九龙石一般,是“可贵王冠”上的“明珠”,寓意深远。</p> <p class="ql-block"> 九龙石碑,高2.7米,宽1.3米,雕刻有九条穿梭于云海中的神龙。除正中的一条外,其余八条对称分布于左右两侧,每条龙均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历经多次重建,现为砖木、土、石结构。庙内由大山门、炳灵殿、玉皇楼、岱宗殿、十二殿等建筑组成,是李庄古镇的重要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余所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驻李庄,汇聚了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便是在此期间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东岳庙成为了同济大学的工学院,现为同济大学在李庄的历史展览室,展示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 张家祠堂位于李庄镇西,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这座祠堂由张师德等人集资修建,旨在表达对先祖的敬仰之情,是李庄重要的宗族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转运至李庄,并在张家祠内妥善保存了五六年之久,这一壮举彰显了李庄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 张家祠堂的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两只仙鹤,共计百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称为“百鹤祥云”窗。</p> <p class="ql-block"> 张家祠的百鹤祥云窗,采用整块楠木雕成,四周有镂空的祥云衬托,每扇窗上均有一对仙鹤,形态各异,造型优美,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先生在李庄完成了他的名著《中国建筑史》,张家祠内还曾举办过多次文物展览,包括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展示了李庄在抗战时期的文化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