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着某种机缘,时隔32年,我再次自重庆登船,游览长江三峡。</p> <p class="ql-block"> 32年的变化,翻天覆地;故地重游,感慨无限。</p><p class="ql-block"> 32年,重庆由一个朴素的山城变成了直辖市,成为一个轻轨穿楼、索道穿云、灯火阑珊、人声鼎沸的网红城市;</p><p class="ql-block"> 32年,自2009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五星级豪华游轮在重庆下水,三峡游的交通工具由之前的普通客船变成了高达6层的万吨游轮,住宿条件由彼时数十人男女混居的大通间变成了一套套的酒店客房;</p><p class="ql-block"> 32年,长江被人的伟力与智慧再次拦腰截断,国之重器三峡大坝自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到2006年5月20日建成,毛主席1956年“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照进现实。</p><p class="ql-block"> 32年,我也由当初初入职场的小白变成即将退休的“前辈”,由黄毛丫头变成了孩子他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无语的时光啊,刷新万事万物的魔力,真真无出其右。</p> <p class="ql-block"> 与32年前一样,此次三峡之旅依然从重庆朝天门出发顺流而下,在丰都体会中国的鬼文化,在白帝城品味李白的惊喜交加,在小三峡感受峡谷的幽静。不同的是,上次是全程欣赏过巫峡、瞿塘峡、西陵峡的风光后,船过葛洲坝,终点是武汉。而此次,大坝落成导致江面上涨,一路风光已大为不同,终点是宜昌,换船体验三峡大坝升船机过闸,葛洲坝则无缘得见。</p> <p class="ql-block"> 相比32年前,现如今的这一段长江,水面清澈碧绿了太多太多,江面平静得太对太多,恰似一座水库,远非我印象中那裹挟着浅浅黄沙的波澜壮阔,浩荡不再,奔涌不再,激情不再,心中颇替长江委屈。</p> <p class="ql-block">而三峡工程,确为盖世伟业。它位于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距下游葛洲坝 38公里。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3335m。其中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可抗导弹。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上下游落差113米。大坝中部是泄洪闸、两侧是电站,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我们从万吨游轮下来换乘小几号的客船,船缓缓地开进象巷子一样的升船机,后来明白了其实类似一个密封了3米多深水位的电梯箱,唤做承船箱,船彻底进入后,入口处升船机闸门关闭,江水被拦在外面,然后升船机缓缓启动,从船与四周大坝混凝土墙的相对位置,方可以感受到“电梯”在缓缓下降,因为它平稳得胜过楼房的电梯,随着巨大的土墙一截截露出水面高耸在眼前,人顿时变得特别渺小,待到水位与下游一致,出口处闸门打开,船缓缓驶出,此时船不知不觉已下降90多米,安然通过了大坝。全程大约40分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三峡工程,从筹建起就与各种争议相伴,包括经济、技术、对地质、气候的影响等。其建设最先起源于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提出的设想,其后国民政府自1932年到1946年成立了专门机构,自行或联合美国进行了实地勘测,制定了实施计划并与美国签订了设计合约,直至1947年不得不终止。1953年毛主席在听工作汇报时提出“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5年,新中国与苏联签订设计援助合同,1958年,周恩来登上三斗坪中堡岛,与专家讨论勘测、设计事宜,1960年因为经济困难与国际形势,其建设步伐得到调整,1970年改建葛洲坝,1981年葛洲坝建成,同年,邓小平就三峡工程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其后经历14个专家组数年勘测、论证,1992年在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正式动工,建设葛洲坝的10万大军全部投入三峡工程建设,1998年三峡工程临时船闸正式通航,截至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2016年大坝落成,为进一步解决通航问题,2008年升船机开始建设,2016年试通航成功,三峡工程实现了“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升船机提升重量与高度均为世界之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工程。</p> <p class="ql-block">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也是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产生了巨大的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投资1352亿元,动态投资2485亿元,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最大下泄流量每秒10万立方米,安装了32台70万千瓦和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输电线路9194公里,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超过10个大亚湾核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缓解了华中、华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今年5月,万吨级海船从舟山直达重庆主城首航成功,较之前的35天行程缩短14天,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减轻了铁路交通压力,促进了物资交流,自通航以来,过坝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蓄水前22年的总和。三峡在枯水期向下游补水,平均增加航道水深约1米,改善了航运条件,提高了下游航道通航标准及船舶航行安全。三峡水库汛期的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通过拦洪、削峰、错峰,发挥了积极的防洪作用。</p> <p class="ql-block"> 但同时,在这浩大的工程背后,三峡被改变了模样,峡谷感荡然无存。水不再滔滔东逝,少了气势美感不说,静态的水也易产生污染。水位抬高60--100多米,周边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鱼儿被迫改变习性,甚至珍稀植物也被湮没在水面以下。更不用说,沿岸129座城镇被淹没,那做出牺牲被迫背井离乡的100多万移民的苦楚......</p> <p class="ql-block"> 然而,世事哪能尽如意!世间事从来无法两全,遗憾是常态,无奈总相伴。在这被寄予了国人百年梦想的世纪工程面前,于原本生活在三峡库区的生命而言,离乡是不得不接受的宿命,释怀是不得不修的功课。局外人能做的,或许只能是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当事者的伤害,给予尽可能的补偿。而于我这个匆匆过客而言,也只能是从仍居留在三峡库区但失去了农田的船夫手里购买一个纪念品为其贴补家用,尽管那个摆件的颜值实在一言难尽。</p> <p class="ql-block">此户在小三峡中,不满足移民条件(高于水面),至今全家靠一艘小船进出,自己农作、养殖等维持生计。</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山洞另有一个出口,里面依然住着人,说冬暖夏凉,不愿离开。</p> <p class="ql-block"> 在清晨江面弥漫的白雾中,我迎着风无言独立船头,看着游轮划破眼前这波澜不惊的长江水,在苏轼描述的“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中,回忆起记忆中的三峡,感叹着32年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恰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p> <p class="ql-block"> 回家已十来天,峡谷两侧的红叶此刻应该已满山遍野、如火如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