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摩根家族归入华尔街老钱家族,似乎并不妥当。家族标志人物J P摩根冠名的摩根大通银行,目前正值鼎盛时刻,2023年税后利润高达496亿美元,占美国银行业总利润一半,堪称宇宙第一大行。曼哈顿中城东区正在兴建的423米高全球总部,也将于明年完工入驻。将摩根名字推向金融顶峰的,是第三代希腊移民杰米 戴蒙,摩根家族传人早已在从这间百年老店销声匿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传记作家罗恩 彻诺撰写《摩根财团》前,已有14部JP摩根传记问世。彻诺梳理摩根家族书信,将这个老牌家族的公司故事洋洋洒洒写为近百万字的巨著,从新的视角审视摩根家族对今日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历史贡献。我国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担任财政部副部长期间,组织20名干部耗时二载,三译三校,将该书翻译成900页的大部头著作,2013年初版,4年后再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摩根大通现任董事长杰米 戴蒙,为中文版作序推荐。金行长在中文版再版前,亲赴纽约与作者彻诺酣畅长谈,颇得作者本意和全书要领。对照中英文版本阅读,非常值得一试。原版作者史料剪裁、臧否人物、评说史实等精彩看点,全部被忠实而巧妙地对译成趣。在《摩根财团》之后,彻诺陆续撰写了《华宝家族》、《洛克菲勒传》、《华盛顿传》、《哈密尔顿传》。《哈密尔顿传》被改编为同名百老汇歌剧,《华盛顿传》获得2011年度普利策奖传记文学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摩根财团》获得199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这份最高图书荣誉的授予,不仅是对彻诺写作才华的认可,更是对他取材的老牌家族的最好纪念。摩根家族史是美国金融、经济史,也是美国巧用国际资本与本国优势,由欧洲列强的跟班,一跃而为全球金融霸主的发展史。摩根家族完成历史使命后,被美国政府拆分,家族后人飘零而去。不断进步的历史总是这样残酷无情,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3年出版的中文版《摩根财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金融基因</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移民到美国之后才发迹的很多老钱家族不同,摩根家族在移民前的祖先已经跻身英国贵族行列。有史料记载的摩根先祖威廉 摩根,是英国王室委派到威尔士地区的书记官。在“五月花号”抵达北美大陆后的第16年,威廉的三个儿子漂洋过海,在波士顿登岸,进行殖民垦荒。所谓的殖民垦荒,实际是与土著印第安人作战,其中老三迈尔斯最英勇,加入了麻省西进垦荒民兵队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迈尔斯就是后世摩根家族在美国的始祖。他勇猛善战,率领人马开辟出一大片“根据地”,中心区发展成为麻省春田市。在今日春田市中心,矗立着创始人迈尔斯的纪念雕像。击败土著部落后,迈尔斯占据大幅土地,生养12名子女,开始农场种植生涯。他的第四代孙约瑟夫,出售祖产,举家迁入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此后,哈特福德市成了摩根家族开创基业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瑟夫利用出售农场的收入,进入哈特福德的地产、酒店、保险行业,收入颇丰。1836年,长子朱尼厄斯与皮尔庞特牧师之女结婚,约瑟夫为朱尼厄斯购入一家商号的合伙人股份,作为结婚礼物。次年,朱尼厄斯的长子出生,取名约翰 皮尔庞特 摩根,这就是大名流传至今的JP摩根。1847年,约瑟夫去世,为朱尼厄斯等子孙留下100万美元的遗产,在当时算得上一笔巨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后,朱尼厄斯迁居到波士顿,与父亲的故交毕比一起创立毕比-摩根合伙商号,经营进出口业务。商号的生意越做越大,引起了做贸易融资的商人银行家乔治 皮博迪的注意。皮博迪常驻伦敦,以银行家名誉担保,使用英国资金为美国的外贸业务提供融资。在当时美国人开办的商人银行中,乔治 皮博迪规模最大,名声最响。通过业务往来,皮博迪了解了朱尼厄斯的为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53年,朱尼厄斯接受邀请,成为皮博迪银行的合伙人,开创摩根家族金融基因的起源。当时,皮博迪的主要业务是在伦敦推销美国基础设施债券。美国内战前十年,在伦敦的欧洲资本投向美国10亿美元,是此前十年的3倍,朱尼厄斯佣金丰厚。美国内战开打之前,朱尼厄斯模仿他最推崇的私人银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做法,将刚成年的皮尔庞特送到纽约的邓肯商号里做学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皮尔庞特在波士顿中学毕业后,患上风湿病,痊愈后成了瘸子,终生拄拐。在日后铸就金融大业的岁月里,他每月都要有几天卧床休息,然后又能量四射、精力勃发。在联邦政府备战期间,皮尔庞特利用提供贷款的便利,从政府低价购进一批过时的卡宾枪,调整后以6倍的价格卖回政府,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内战开始征兵后,他象其他富家子弟一样,以300美元雇用替身入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内战开始后,皮尔庞特抓住物价飞涨的机会,与表兄一起注册了JP摩根公司,大肆囤积居奇,大赚特赚。这个搞投机倒把的JP摩根公司存续时间不长,与后来重新注册的同名银行并无产权衔接。无论这是不是故意所为,皮尔庞特在美国内战前后的投机行为,成为日后反摩根浪潮中不绝于耳的“摩根原罪”。内战四年也让父亲在伦敦的JS摩根公司盆满钵满,并开始国际业务扩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摩根父子在伦敦和纽约迎来不同机遇。朱尼厄斯成功赢得向战败的法国提供主权贷款机会,这笔生意令摩根品牌与罗斯柴尔德、霸菱两大英国银行平起平坐。在这之前,皮尔庞特在纽约的JP摩根银行主要做父亲JS摩根公司的美国代理,使用英国资本购买铁路公司的股票。朱尼厄斯在欧洲一炮打响后,费城老钱家族德雷克塞尔主动去伦敦拜访,寻求合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雷克塞尔是皮博迪的老客户,是继皮博迪之后摩根家族起家的第二位助力人。在朱尼厄斯安排下,皮尔庞特与德雷克塞尔家族成员成立联名商人银行,徳氏家族还派出约翰 哈耶斯赴巴黎与摩根父子共同注册摩根-哈耶斯商号,摩根家族初具国际公司构架。为表达诚意,德雷克塞尔家族以349美元的价格购得纽约证交所对面的地块,在华尔街与百老汇街拐角处兴建了联名公司的办公楼,演变为叱咤风云半个多世纪的华尔街23号JP摩根公司总部−摩根金融帝国的神经中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雷克塞尔家族为摩根的联名商号带来最宝贵的政府资源。家族的密友格兰特将军担任总统后,将6亿美国国债的发行工作,全权委托给朱尼厄斯、皮尔庞特父子,令罗斯柴尔德、霸菱两大家族刮目相看。这两大家族错误地判断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潜力,没有将业务重心向纽约转移,痛失为美国政府服务的机遇。美国越做越大,这两大金融王朝却随风逝去,直至消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尼厄斯、皮尔庞特“父子兵”联手三十年,直到1890年4月朱尼厄斯因乘坐的马车受到火车惊吓发生事故造成脑震荡去世。皮尔庞特继承父亲1240万美元的遗产,个人财富翻了一番。他还继承了一个崛起的银行帝国的控制权,取代了父亲在伦敦金融城享有的地位。摩根父子控制的英美之间的资本流向,在家族权力交接后发生逆转,背后的推动力是美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摩根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萨诸塞州春田市中心矗立的迈尔斯 摩根纪念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摩根化</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内战结束十年后,控制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世界首富老范德比尔特去世,范氏家族开始减持铁路股份进行多元化投资。皮尔庞特抓住机遇,利用父亲募集的英资吃进范家出让的股权以及其他铁路公司的股份,控制了三分之一美国铁路的管理权。1882年,皮尔庞特向发明家爱迪生投资100万美元,并在十年后将最大的三家发电公司中两家合并,组成通用电气公司,控制了电力产业的三分之二。到1900年收购卡内基的美国钢铁公司为止,皮尔庞特完成了对铁路、电力、钢铁等三大经济支柱产业的“摩根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经济摩根化的直接后果是“货币托拉斯”出现。货币托拉斯很像今天我国市场流行的“集合信托计划”。以皮尔庞特为代表的银行家,聚集市场资金形成金融资本,转型成为控制经济运转的实业资本。皮尔庞特在重资产行业寻找资本不足的公司进行并购,消除了自由竞争时期中小企业间的恶性倾轧,使国民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摩根化发挥了美国在大机器化生产时代的规模优势,释放了这个新大陆国家的资源潜力,创造出远超英国的新财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内战结束后的四十多年,是美国完成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进程中,皮尔庞特主导的摩根化,对美国经济超越英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摩根化对美国崛起的历史功绩,表现在美国从资本流入国转变为资本流出国。摩根家族在纽约、伦敦、巴黎三地的联合商号,为资本国际流动提供完美对接,并因此铸就出庞大的金融帝国和屹立百余年的银行品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皮尔庞特前后三代摩根家族成员对美国经济的历史性贡献,并非出自家国情怀,而是源于对个人权势的追求和家族名誉的珍爱。朱尼厄斯师从皮博迪的商人银行业务,是现代投资银行的前身,到皮尔庞特时代被称私人银行。那时私人银行的“私人”一词是指合伙人私人拥有,与股份制公众公司对应,而非今日以高净值客户群体定义的“为私人服务”的银行。皮尔庞特创立货币托拉斯,提倡富人社会主义,对穷人的处境漠不关心,从未试图解决社会贫困问题。他的慈善捐款仅限于服务贵族的宗教和教育团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5年,在拯救美国的金本位制之后,摩根与德雷克塞尔家族的合伙商号更名为JP摩根公司,巴黎分公司改为摩根-哈耶斯公司。几年后,伦敦的JS摩根公司与英国贵族格林费尔合作,重组为摩根建富公司。整合后的摩根品牌,依靠皮尔庞特的个人名誉,代表美国跻身世界金融强手之林。当时美国没有中央银行,皮尔庞特凭借个人声望,承担了中央银行的责任,成功拯救1895年和1907年两次金融危机和华尔街恐慌。JP摩根还发挥外交职能,助力美国的国际扩张,为政府融资4000万美元开凿巴拿马运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0年,英国与荷兰在南非展开布尔战争,耗尽黄金,向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和纽约的JP摩根两大家族求助。为布尔战争融资后,摩根逐渐压倒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这个没有封建历史的国家,皮尔庞特获得连欧洲皇亲国戚都嫉妒的贵族地位。这种地位的标志之一,就是皮尔庞特的艺术品和文物收藏。他将海量收藏登录成册,常常向欧洲各国王室无偿赠送,以期超过以收藏闻名的美第奇、罗斯柴尔德两大银行家族。皮尔庞特在哈特福德市的瓦兹瓦斯博物馆内捐建了摩根纪念馆,永久展出部分收藏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皮尔庞特不仅收藏老古董,还收集老情人。象那时的精英和贵族一样,皮尔庞特伪善不堪。他一方面极力维护公共道德,一方面醉心于风流韵事。他有句名言:婚姻要的是谨慎,而不是忠贞。皮尔庞特对婚外情保密做的非常成功,人们只能从别人家发现的摩根收藏品上寻找他婚外恋的蛛丝马迹。1900年,皮尔庞特在纽约36街修建了摩根图书馆,聘请的美女馆长是唯一一位公开的摩根情人。摩根图书馆几经扩建,至今仍坐落在麦迪逊大道,既是曼哈顿的历史文物坐标,也保存着这位金融家的罗曼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皮尔庞特的巨大成功,在他有生之年并没有带给他太多舆论赞誉,他人生的最后十年,美国兴起反托拉斯运动。他捐款15万美元支持的老罗斯福竞选总统成功后,进行直接针对皮尔庞特的反托拉斯立法。这是美国政府两次肢解摩根金融王朝的开始。这时,知识界、政界有识之士意识到货币托拉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及带来的社会弊病,完成工业化进程后必须进行一次制度修正,以防爆发欧洲式的工人运动。1912年,美国众议院成立普约委员会,对摩根等六家银行集团进行听证,皮尔庞特的灾难来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约听证后,随着货币托拉斯全面瓦解。皮尔庞特的健康急剧恶化,于次年3月辞世。皮尔庞特留给子孙的遗产,与其在金融界的地位极不相符。他的遗产总值6830万,其中包括艺术品收藏估值5000万。将钢铁公司以3亿美元卖给皮尔庞特的卡内基,闻讯叹息道:“难以想象他居然不是一个有钱人。”老洛克菲勒看到皮尔庞特身家的报道后,哈哈大笑说:“这也算有钱吗?”饱受穷人鞭挞的JP摩根,在富人圈里是一个穷人。这也许是历史对摩根家族的嘲弄,但也正是摩根家族能在此后继续腾飞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富丽堂皇的摩根图书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家族王朝</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皮尔庞特去世后,他的独子杰克继承了家族公司的合伙股权,成为摩根财团的掌门人。杰克性情温和,188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家族中第一位大学毕业生。他在JP摩根公司重新组建那年加入公司,一直躲在父亲强大阴影下。杰克接管JP摩根后,继续执行皮尔庞特时期的精英管理原则,却缺少父亲的强势和专断。在杰克任内,合伙人地位上升,JP摩根开始以财团的面目出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3年,威尔逊政府组建联邦储备银行,JP摩根通过旗下的第一国民银行和担保银行持股联储行15%,成为中央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杰克利用父亲与各国央行的特殊关系,为美联储牵线搭桥,大有“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架势。威尔逊总统发现并巧用摩根财团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殊地位和巨大影响,动员这股华尔街力量服务于美国与欧洲列强进行的利益争夺,摩根财团则乐赚其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杰克接班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凭借战争提供的重大业务机遇,摩根财团进入鼎盛时期,助力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一战期间,摩根财团为英国担任总额为30亿美元的物资采购代理,获得3000万美元进帐。1915年,杰克亲自拍板,为英法两国提供5亿美元战争贷款,为布尔战争融资额的5倍。在战争期间,JP摩根为各国政府发行战争债券170亿美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摩根家族祖上英国血统纯正,后代靠英国资本起家,一直与英国王室和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成为英美同文同种、歃血联盟的缩影。在一战期间,JP摩根力挺英国领导的协约国阵营,在华尔街上与支持德国的犹太血统银行库恩洛布和高盛对决,形成水火不容之势。杰克和他的合伙人们发动宣传攻势,步步紧逼,导致创始高盛的戈德曼家族彻底退出银行的日常管理,淡出江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加入一战后,犹太裔银行开始衰落,不得不以“去犹太化”求生存。反犹太、反移民和宗教歧视是摩根家族史上不断重复的主题,在JP摩根公司被彻底肢解前,严禁聘用犹太人、天主教徒和第一代移民。JP摩根总部聘请合伙人,一直保留着皮尔庞特时代的面试程序:先在摩根图书馆约谈,满意后再一同吃顿晚饭。摩根家族确信吃相代表出身,与高贵人群打交道JP摩根不能聘用出身卑贱者,无论他们多么优秀。摩根家族靠攀龙附凤起家,深知“高端金融并不需要高端技能,只是高端人际交往”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一跃而为世界最大债权国。联邦政府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融工具,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影响力,JP摩根开始担任政府的金融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的代表团中,摩根合伙人占了非官方代表的绝大部分名额。他们无处不在,积极调解战争赔款谈判,最后拿下赔款收付的大单生意。随团的财政部长抱怨说,巴黎和会似乎是由摩根合伙人主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和会并没有带来和平,工人运动席卷全球。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将银行家列为工人阶级的头号敌人。此后,杰克接到邮件炸弹,家族教堂发生刺杀杰克未遂事件。1920年9月,JP摩根公司总部门口发生马车爆炸案,当场炸死28人。杰克感到危险无处不在,聘用威廉 多纳文担任私人侦探,调查共产国际。20年后,多纳文为联邦政府组建了中央情报局前身--战略研究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历两次遇刺未遂后,原本将公司管理权下放给合伙人的杰克,感到自己被巨大的阴谋和无穷的风险包围。他深居简出,绝少露面。杰克自幼喜欢读书,50岁后扩大了摩根图书馆的收藏。他斥资150万美元翻建摩根图书馆,将其注册成立非盈利机构,注入资金1500万。他将爷爷朱尼厄斯购买的伦敦王子门街的豪宅,赠给国务院,成为美国驻英大使官邸。未来的肯尼迪总统年少时,随担任驻英大使的父亲在这里长大,印象颇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杰克遇刺事件后,长子小朱尼厄斯、次子哈里先后进入JP摩根,陆续成为合伙人。杰克聚集了一批杰出的合伙人管理公司,但家族血统的代表人出现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意义不言而喻。除接班人安排妥当外,杰克淡出公司日常工作的另一原因,是这一时期个人感情遭受两次打击。1924年,他的母亲去世,患失聪症多年的妻子也于次年故去。他离不开母亲的慈爱,恩爱的夫妻生活是早期母子关系的再现。这两个女人离世后,杰克在感情上孤独无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财聚人散,人聚财散。杰克没有从父亲名下继承太多遗产,却依靠精英合伙人将家族金融王朝的权势发展到历史顶点。他从德雷克塞尔家族手中买下华尔街23号地块和公司总部大楼,新建了三角形大理石办公楼,今日已成为华尔街历史纪念馆般的珍贵文物。他把长岛父亲留下的大宅,建成至今为人瞻仰的摩根花园。退出公司管理后,杰克每年从公司领取500万薪水,总计为社会各种慈善事业捐献3500万美元,同时在游艇、别墅上挥金如土,大有散尽家财之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位于纽约长岛的摩根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肢解摩根</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杰克的不安全感并非空穴来风,美国社会对JP摩根代表的银行集团怨恨越来越深。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后,连续三届共和党总统政府以社会效率为名,纵容资本集团控制经济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咆哮年代”,JP摩根代表的16家银行财阀控制53%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比例5%的最富有阶层占有,而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5年,放弃金本位货币制度十年之久的英国,为抗击美元对英镑国际货币储备地位的威胁,恢复金本位制。为了支持英格兰银行,JP摩根和纽约联储行共同向英国提供贷款3亿美元,以支撑英镑对美元保持坚挺。恢复金本位造成信贷萎缩,出口下降,英镑继续遭到抛售。在JP摩根的主导下,美联储放弃原则,连续降息两次,为沸腾的股市火上浇油,导致1929年10月股市崩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股市崩盘引发大萧条,1.25亿美国人中有1300万人失业。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小罗斯福竞选总统获胜。小罗斯福是老罗斯福总统的远房堂弟,是皮尔庞特捐款兴建的贵族学校格罗顿中学的毕业生。老罗斯福总统砸碎了皮尔庞特的货币信托,小罗斯福总统推出“新政”,对摩根家族致命一击。“新政”的一词英文原意是“重新发牌”,财富洗牌的寓意明确无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斯福总统外部围剿同时,JP摩根内部发生了一场“政变”。眼见英镑汇率无法支撑,英国政府再次告别金本位制。为了维护金本位带来的商业利益,JP摩根动员100多家银行支持英镑金本位制。已游离公司管理之外的杰克,接受美联社采访,对英国取消金本位拍手叫好。这激怒了公司的合伙人,他们向杰克发出联名信,指责他的冒失。这封联名信标志着JP摩根不再是家族银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联名信政变”之后,摩根家族在摩根财团内的影响力江河日下,直至二十年后彻底消失。1932年,民主党主持的国会针对JP摩根召开科佩拉听证会,清算这个金融王朝控制美国经济的总账。在现身听证会的前夜,杰克用铅笔写下次日在听证会上的开场陈述。这段简短的开场白只有七句话,将摩根金融帝国的核心价值归纳为“家族信誉”,并公布摩根家族的道德原则是“以第一流的方式从事第一流的业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这段被后世银行家引以为座右铭的陈述,并没有化解公众舆论对听证会曝光的惊人丑闻的愤怒。日进斗金的JP摩根合伙人,竟然用股票浮亏的办法累计申报3100万亏空,未交分毫所得税。听证会同时出示的证据显示,此前十年,JP摩根为美国各大企业发行证券总计超过60亿。费用收入超过3亿。过去人们眼中稳重、正直的银行家,突然变成了虚伪、自私的掠夺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趁着沸腾的民意,罗斯福政府和国会联手,首先推出《埃克尔斯法案》将美联储的权力从地方联储行,收归到联储委员会,消除了JP摩根等股东银行对联储行决策的影响。迫于摩根财团对银行体系的重大影响力,新组建的联储委员会邀请JP摩根代表参加。摩根合伙人认为这是“肉包子打狗”,因此拒绝了加入联储会的邀请。至此,货币托拉斯笼罩在经济体上的阴魂被彻底拔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国会通过影响深远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强行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从综合性财团中分开,美国银行从此进入分业经营阶段,直到2000年通过《金融改革法案》重新放行混业经营。1935年8月,摩根财团分离出独立的投资银行,由合伙人哈罗德 士丹利和杰克的次子哈里 摩根担纲,因此取名为摩根士丹利。剩余的商业银行部分保留原名JP摩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公司摩根士丹利启动资本700万美元,摩根家族持有优先股51%,仍居于控股地位。公司分家导致资本金分散,加之老合伙人退休退股因素,JP摩根的净资产从1929年的1.19亿下降到1940年的3900万。但在分家时,JP摩根商业银行的总资产4.3亿,仍然是世界最大私人银行。摩根家族成员并未参加这次重要的分家会议,刻意暗示分家之后仍然都是摩根家族的产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家时,JP摩根纽约总部员工425名,合伙人14名,400名员工与11位合伙人留在商业银行,仅20几人到了新公司摩根士丹利。当时股市奇烂无比,罗斯福新政给人的感觉是美国变天了,没人能预料到投资银行会有后来的迅猛发展。JP摩根主体放在商业银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摩根家族不愿裁员。家族有善待员工和下人的贵族风范。在杰克看来,失业率高达25%时裁员等于杀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摩根家族对员工和下人的慷慨是风行一时的美谈。从爷爷朱尼厄斯到孙子杰克,每年他们过生日的日子,公司员工和府邸的佣人都会收到红包。摩根家族主要成员去世时,几乎就是佣人们的节日,逝者遗产分配中一定有留给佣人的大手笔安排。杰克去世前预感摩根家族势力不再,在遗嘱中为家庭仆人设立1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赡养终身,还给每名管家分配了数万美元奖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迫于合伙人老化带来的资本金压力,JP摩根于1940年由合伙制改组为股份公司,随后纽约的摩根士丹利和伦敦的摩根建富也回购了摩根家族的优先股,宣告独立。费城的德雷克塞尔家族退出与摩根家族全部合伙关系,独立组建了日后催生出垃圾债券大王麦克 米尔肯的著名投资银行德雷克塞尔-伯纳姆兰伯特公司。1943年1月,杰克主持第一次JP摩根公司股东大会,两个月后在昏迷中离世。杰克为四名子女和16位孙辈留下的税后可分配遗产,仅有460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位于纽约证交所对面的华尔街文物、昔日JP摩根总部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去摩根化</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摩根财团大改组后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摩根家族的死对头罗斯福总统打破惯例,蝉连四届总统任期。联邦政府的监管威力被战争放大,摩根家族没有象一战期间那样大发其财,在联储会的主导下,战争融资业务再不被摩根家族独揽,竞争对手全面崛起。摩根财团衰败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在大战前为德、意、日三大轴心国融资,在纽伦堡审判中遭点名谴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后,胜利的同盟国在美国主导下,创立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摒弃了一战后由摩根财团配合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主导战争赔款带来的弊病。摩根财团失去的对国际金融主导权,被美国政府通过在世行和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票否决权,完美取代。美国金融的去摩根化,就是世界金融的美国化。1956年10月, 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艾森豪威尔政府以抛售英镑为威胁,逼迫英国解散三国联军,退出运河区。大英帝国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美元帝国的霸权就此确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美国国内,联邦政府对摩根家族的清算远未结束,新兴的投资银行业成了斩杀摩根家族余威的新砧板。1947年10月,罗斯福的接班人杜鲁门总统发力对摩根家族做出最后一击,批准司法部提请“美国政府起诉哈里 摩根等人案”。司法部指控17家投资银行串谋操纵市场,违反了老罗斯福时期针对皮尔庞特推出的反托拉斯法,讼状称摩根士丹利是操纵主谋,摩根家族难咎其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哈里 摩根在摩根士丹利只是挂名,却成为攻击的靶子。对皮尔庞特、杰克的讨伐还只是停留在国会听证会上,对哈里则升级到法庭,将摩根家族直接列为嫌疑犯之首。当时美国投行一哥是第一波士顿,将位居第二的摩根士丹利挂名董事列入诉案之名,意味深长。法庭审讯传唤的主要证人,是备受皮尔庞特货币托拉斯倾轧的铁路商罗伯特 扬。案件结束后,扬成功接手中央铁路管理权。两年后,扬经营失败,中央铁路与宾州铁路合并后被国有化,至今还在联邦政府全资持有的的美国铁路公司旗下经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摩根的名字由过去的特权徽章变为众矢之的,摩根财团不得不进行深度的去摩根化。1956年,摩根士丹利的合伙人一致反对哈里的儿子查理接替父亲的合伙人地位。哈里以公司更名作筹码谈判,换取查理的合伙人资格,但退席董事会。查理接班后,成了公司中最和蔼可亲的合伙人。刚入职的新员工常被告知:刚才跪在楼道里修门锁的老人,就是摩根士丹利名字中的查理 摩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五十年代,JP摩根公司的荣耀也渐渐逝去,如同罗斯柴尔德、霸菱两大家族一样,摩根银行王国终于衰落,走到尽头。1955年,摩根旗下的第一国民银行与洛克菲勒家族控股的纽约城市银行合并,成为今日人所共知的花旗银行。计入摩根第一银行持有的纽约联储行的股份,花旗银行取代摩根家族成为联储行系统最大单一银行股东,对美国银行系统的影响力超过摩根财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规模不断缩小的JP摩根与皮尔庞特时期成立的另一家银行--担保信托银行合并,更名为摩根担保银行。合并后的新银行仍难恢复往日辉煌,在全美商业银行中排名位居第四。公司合并后两个月,代表家族主持新公司董事会的小朱尼厄斯,在打猎时意外死亡,年仅68岁。摩根家族在此后的商业银行系统中,再没派代表进入董事会,连挂名的机会都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六十年代,马歇尔计划造就出的欧洲美元市场崛起,银行业改革加速。由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对海外业务不具约束力,金融离岸业务出现。摩根担保银行注册海外母公司—摩根国际公司,1969年摩根国际公司将摩根担保公司改组为银行控股公司,恢复了JP摩根公司的名字。1972年,摩根财团持股的所有公司在百慕大召开会议,做出去摩根化的最后股权重组安排。这次会议被称为“摩根财团的葬礼”。这次葬礼是摩根式的,外界一无所知,报纸没登讣告,从神话中走来的摩根财团默默无声地神秘死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慕大会议之后,摩根财团在全球的各股势力分道扬镳,美国市场打造出头号投行品牌,欧洲市场业务则飘零四散,销声匿迹。创造出墓碑广告、公开招股书等投行业惯例和标准的摩根士丹利,脱离摩根财团后,快速窜升为全球投行一哥。1986年上市后,摩根士丹利吞并添惠银行,今日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投行。欧洲最大牌的摩根建富,则于1989年被摩根家族宿敌--德国的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收购,从此偃旗息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摩根化的JP摩根变成文物老字号,逐渐失去活力,变成一块被买来卖去的招牌。1984年,JP摩根兼并爆煲的伊州大陆银行,之后一路收购诸多小银行。到1996年,臃肿的JP摩根难以为继,被迫退出贷款市场。大通银行伺机进入JP摩根退出的地盘,并在2000年收购了JP摩根。新银行更名为摩根大通。按创立时间顺序,JP摩根的名字被排在大通之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年后,摩根 大通与戴蒙执掌的第一银行合并。合并后,摩根大通虽保留原名,却被戴蒙的人马全盘接管,与摩根家族渐行渐远,再无瓜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即将竣工的摩根大通银行全球总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