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踏上青甘大环线之旅,最后一站是位于青海省会西宁市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之前略有耳闻,不甚知之。及至听了导游的介绍,方才一知半解。塔尔寺是青海旅行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是由9300多间各类建筑组成的庞大寺庙。塔尔寺的起源,是源自一座塔,后经约180年发展成寺。</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方圆六百亩地,40多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中,一共有9300余间(座)建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与故宫的9999间建筑相提并论的建筑群。全盛时期有喇嘛僧人3600人。</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它是青海最著名的藏传佛寺,更是十世班禅的禅修地。据说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以情诗著称于世的仓央嘉措在青海湖病殁,就是在塔尔寺火化(记载不祥)的。</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为纪念一代宗师 宗喀巴(1357年-1419年)而建。宗喀巴一生成就斐然,在多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创立格鲁派: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当时藏传佛教教派林立,宗喀巴针对一些弊病进行了宗教改革,强调严守戒律,重视显密修行次第等,使格鲁派在教义、修行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格鲁派也逐渐发展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寺院最多、信众最广泛的一派。</p><p class="ql-block"> 著书立说,佛学理论贡献巨大:他是杰出的佛学理论家,撰写了诸多重要的佛学著作,如《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这些著作对佛教的教义、修行方法、哲学思想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深入的探讨,构建了完整的佛学理论体系,对后世佛教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藏传佛教修行的重要依据和指南。</p><p class="ql-block"> 传道授业,培养众多优秀弟子:宗喀巴的众多弟子在佛教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第一世达赖喇嘛、第一世班禅及其世系都是宗喀巴的嫡传弟子,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宗喀巴的学说和教义,使得格鲁派的传承得以延续和壮大,对藏传佛教在后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 崇高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宗喀巴被藏族人尊称为“第二佛陀”,也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转世,在藏传佛教信众心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和神圣的威望。他的思想和学说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佛教界,而且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指导和精神支柱,对藏族地区的宗教、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总之,宗喀巴以其卓越的智慧、深远的见识、坚定的修行和伟大的创举,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藏族佛教史上的一座丰碑,对藏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世界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的起源自上图中最早出现的这座塔。据记载: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十七岁赴西藏求法之后,其母为解思念之苦,在宗喀巴大师传信指点下,于1379年,在其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这座塔叫作“聚莲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由来,后来的塔尔寺,是建塔180年之后,才慢慢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座最早建成的“聚莲塔”所在地,就是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方,随着之后宗喀巴大师在藏传佛教方面的巨大成就,并最终成为格鲁派(即黄教)的创始人。作为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就成为人们朝拜大师的圣地。而“塔尔寺”这个名称,在藏语里意为“十万尊胜弥勒洲”,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与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齐名的六大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大师一生研究佛学,著有十八部著作,即其中最重要的是《菩提道次第》和《密宗道次第》等书,基于大师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巨大成就,在“聚莲塔”建成180年之后,在1560年,明嘉靖年间,也就是大师圆寂100多年后,由僧人仁钦宗哲坚赞,在现在菩提宝塔以南的“寺儿沟”地方建一小寺,数间僧舍,住僧七人,1577年后,又陆续造弥勒佛像及殿宇,之后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今天规模宏大的塔尔寺。</p> <p class="ql-block"> 2024.10.20日,来到青甘大环线之旅的最后一站:西宁市区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导游说:今天去寺院下雨就好了。恰好从大巴车下来小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且没有短时间停下来的征兆。原来下雨天去寺院,因雨是天水,水向来与财相关,天降甘露就是一种祥兆,也可理解为菩萨撒甘霖。意味着可能有财运。</p><p class="ql-block"> 顶着蒙蒙细雨游览这座颇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印象最深的是,因天在下雨,地面潮湿,但见寺院的白塔旁的空地上一拨又一拨的藏民趴在地上行叩拜之礼,我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们的衣着打扮都不俗,服装面料的质量相当不错,应当是藏民中生活过得不错的。及至来到寺院深处,但见回廊里有几十个信徒趴在地上行叩拜,他们似乎不知疲倦,一遍又一遍地趴跪,无视寺院的游人。这里叩拜之人的衣着打扮都很简陋,看起来应当是家事极为普通的藏族人家。望着他们忘我地在宗教信仰的路上虔诚膜拜,立意坚定,对宗教对世人的影响有了直观的感受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此次在塔尔寺看到一拨又一拨的磕长头叩拜者,叩拜形式呈五体投地状,对身心消耗巨大。那么为什么这些叩拜者不知疲倦虔诚地膜拜呢?那是因为磕长头对于西藏朝拜者来说,其真实意义蕴含着深厚的宗教、精神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从宗教层面看,这是一种极其虔诚的修行方式,是对佛法的全身心皈依和尊崇。通过身体的反复伏地和起身,口诵经文,心念佛法,实现与佛的深度沟通和连接,以求得佛的庇佑、智慧和解脱。</p><p class="ql-block"> 在精神层面,它象征着对内心纯净和坚定信念的追求。磕长头的过程漫长而艰辛,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这种磨砺能够净化心灵的杂念,培养坚韧、专注和自律的品质,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成长和升华。</p><p class="ql-block"> 从文化角度而言,磕长头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社会凝聚力。它是藏族人民传承千年的宗教习俗,是群体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代表着对祖先智慧和传统的尊重与延续。</p><p class="ql-block"> 总之,磕长头对于西藏朝拜者来说,不仅是宗教修行的外在形式,更是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的深刻表达,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的创建与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密切相关,他是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对藏传佛教有着深远的影响。塔尔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历代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多位皇帝曾赐予匾额和称号。</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明嘉靖年间的扩建和万历十年(1582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到来,这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并逐渐发展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清朝时期,乾隆帝赐予“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进一步提升了塔尔寺的宗教地位。</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不仅在宗教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融合了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的设计,形成了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公元1357年藏历10月10日,宗喀巴大师在安多宗喀出生,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十五世纪初藏族著名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是“雪域贤德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大师自十六岁开始,巡游西藏各大古刹名寺、深山密林,拜师求学,吸收各家所长,成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名扬天下、令人敬畏的佛学大师,赢得佛教界的高度认可。大师一生著有十八部巨著。其中,《菩提道次第广论》与《密宗道次第广论》是大师最著名的代表作。这两部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显密两宗,概括了大师全部佛教哲学思想体系。</p><p class="ql-block"> 1419年藏历10月25日,旭日东升时,示寂于本宫,享年62岁。</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属北传佛教,其经典主要属藏文系统。藏传佛教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等地区。喇嘛为藏语,是“上师”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有四个大的派别,分别是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格鲁派又称黄教、新噶当派,为宗喀巴所创。</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学界对佛教何时传入吐蕃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其一是认为佛教传入是在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其二则是认为松赞干布时期的佛经藏译才是佛教真正传入吐蕃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在元代遇到了千年一遇的发展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众多教派中,格鲁派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格鲁派创立于 15 世纪初,其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为格鲁派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宗喀巴大师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自幼便展现出对佛法的深厚兴趣和极高天赋。他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法,对当时佛教界存在的一些弊端深感忧虑。为了重振佛教的纯正教义和严谨戒律,宗喀巴大师开始著书立说,构建了显密相结合的佛学体系。</p><p class="ql-block"> 明永乐七年(1409 年),甘丹寺的建立标志着格鲁派的正式形成。宗喀巴大师以甘丹寺为基地,倡导出家人严守佛教戒律,强调修行的次第和方法,注重显密并重、先显后密的修行路径。</p><p class="ql-block"> 在宗喀巴大师的努力下,格鲁派迅速发展壮大。随后,以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为代表的众多格鲁派寺院相继建立,进一步巩固了格鲁派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格鲁派不仅在宗教教义和修行方法上有着独特的见解,还在寺院管理和教育制度方面建立了严格而完善的体系。其严格的戒律和系统的教育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僧人,使得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p><p class="ql-block"> 格鲁派的发展其间经历了诸多挑战和考验。然而,凭借其深厚的教义基础、严谨的组织管理和广大信众的支持,格鲁派在藏传佛教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的起源充满了传奇色彩,而格鲁派的发展则是一部不断进取、传承与创新的壮丽篇章。它们共同构成了藏传佛教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对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塔尔寺的创建与宗喀巴的母亲有关。传说宗喀巴的母亲在怀孕时梦见祥云、钟鼓和佛像,后在埋藏胞衣的地方长出了一株菩提树,树上的每片叶子上都显像为“狮子吼佛像”。宗喀巴的母亲按照儿子的要求,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其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朝的康熙帝和乾隆帝也分别赐有“净上津梁”和“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等重要人物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闻名,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也盛况空前。</p> <p class="ql-block"> 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降生于距西宁五十余里的地方,这个地方被称为宗喀。塔尔寺的得名也与宗喀巴有关,寺内的大银塔是为了纪念他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酥油花的传说:据传,酥油花的传统来源于文殊菩萨托梦给塔尔寺的艺僧,梦中菩萨指示他们用酥油制作花卉和佛像,于是酥油花成为了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 堆绣的制作方法:堆绣是塔尔寺独有的艺术形式,艺僧们用各色绸缎剪成所需形状,填充羊毛或棉花,再绣在布幔上,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的佛像和图案。这种技艺不仅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美,也成为了塔尔寺的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这些传说和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塔尔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寺院和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