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之天安门广场潭柘寺(十三)

小桥流水人家

<p class="ql-block">官庄公园(2024.9.22)</p> <p class="ql-block">粉黛花海</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2024.9.28)</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巨型花篮</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2024.10.4)</p> <p class="ql-block">红领巾公园</p><p class="ql-block">红领巾公园位于朝阳门外八里庄,1958年建成,占地9.5万平方米,水面20万平方米。地面以儿童游乐场为主,水面各式游船漂荡。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场所和健康成长服务是其主要功能。(2024.10.16)</p> <p class="ql-block">东郭先生</p> <p class="ql-block">司马光砸缸</p><p class="ql-block">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p> <p class="ql-block">猴子学艺</p><p class="ql-block">这幅雕塑讲的是一群猴子跟着师傅学艺的故事,老师傅讲得生动咋趣,猴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有的抓耳挠腮、有的低头沉思,还有个调皮的小猴子,直接爬到了老师傅的腿上。孩子们看到这幅雕像,肯定想起自己在学校上课的场景,禁不住会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少年英雄赖宁</p> <p class="ql-block">德胜门箭楼(2024.10.19)</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p><p class="ql-block">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是北京有记载的年代最久远的寺庙。因寺以龙潭和柘树闻名,俗称潭柘寺。</p><p class="ql-block">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初名嘉福寺。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华严和尚以破败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并改名为“龙泉寺”。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将寺改名为“大万寿寺”,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至明代,在其二百多年间的历史上,潭柘寺进行多次整修和扩建,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屡次更改,曾恢复旧名嘉福寺。目前的总平面规模是明代形成的。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拨款整修潭柘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自此潭柘寺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寺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潭柘寺位于宝珠峰南侧坡地上,坐北朝南,寺内占地0.025平方千米,寺外占地1.12平方千米,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平方千米以上。寺内建筑依山势而建,北高南低。全寺建筑共分为中路、东路、西路和塔院等几大部分,构成潭柘寺的核心建筑群体。潭柘寺是北京早期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谚语。其建筑规模亦当属京城寺院之最。</p><p class="ql-block">2001年,潭柘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10.20)</p> <p class="ql-block">柘树</p><p class="ql-block">柘树是潭柘寺赖以成名的宝贵树木。柘树又名黄桑、奴柘,为桑科小乔木,雌雄异株,夏季开花,其根、茎、皮、叶、果实均可入药。柘树木质坚硬,纹理细密,树枝有弹性,古人用以做弓背。柘树生长在南方,北方罕见,因此潭柘寺的柘树稀有而珍贵。潭柘寺古有"柘树千章”,遍布于四野山坡。后来传说潭柘寺的柘树皮能治妇女不孕症,人们争相剥取柘树皮,因而使满山的柘树几乎灭绝。现在景区内的柘树是运用压条的方法,从后山移植、繁育起来的,是潭柘寺仅存的几棵。</p> <p class="ql-block">勅建岫云禅寺</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 </p><p class="ql-block">天王殿正中含笑而坐的是弥勒菩萨。形象是五代时布袋和尚,其自称为弥勒化身,后来寺庙中塑造的这种大肚弥勒就是他的形象。殿内两侧供奉是四大天王。相传,四大于王各护一方,代表风、调、雨、顺,保佑国泰民安。弥勒像背后的立像叫韦驮,是佛教的护法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娑罗树</p><p class="ql-block">娑罗树是佛门的圣树,因佛祖释迦牟尼在娑罗树下涅磐,因而受到佛教徒的崇拜。这种树原产于印度,佛教传入我国以后,逐渐被一些佛寺所引种。目前,只有少数规模大的寺院才有种植。娑罗树又称七叶树,叶呈长卵形,夏初开花,花为串状白花。花开时节,仿佛在黑绿色的大树上插满了白色蜡烛,十分新奇、好看。娑罗树用途很多,可以食用、入药,也可做器具和建筑材料。清康熙皇帝有诗赞曰:“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惟应月中有。"</p> <p class="ql-block">七叶树,明朝(约610年),国家一级树木。</p> <p class="ql-block">七叶树.明朝(约610年).国家一级树木</p> <p class="ql-block">百事如意树</p><p class="ql-block">"百事如意树" 是一棵柏树与一棵柿子树相伴共生,像一对情侣紧紧地贴在一起。人们取其谐音,“柏柿”即为“百事”,因而称其为百事如意树。柏树属于柏科,常绿乔木; 柿子树属于柿树科,落叶乔木。两棵不同属种的树木相伴共生,互不排斥,实属罕见。据说摸了这棵树,就可以在一年之内百事如意,特别是新婚夫妇,可以百年好合,白头偕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探春</p><p class="ql-block">潭柘寺毗卢阁前的古探春与“二乔玉兰”相伴,盛花期时清香满园。探春为落叶灌木,叶小树细,花有香气。此探春据说植于明末,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树高约4米,树冠直径约6米,如此古老的探春在北京地区是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毗卢阁</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五方佛</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龙王殿和石鱼</p><p class="ql-block">龙王殿内供有龙王像,展出关于“石鱼”传说故事的连环图画。在殿前檐下的左侧,挂有一条石鱼,是用一块含铜的石料雕刻而成。其声如金石,若敲击其不同的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十分悦耳,犹如乐器。传说这条石鱼原来是南海龙王进献给玉皇大帝的一条神鱼。有一年,天下大旱,疾病流行,玉皇大帝就把这条神鱼赐给了潭柘寺,让其下到人间去拯救灾难。这条石鱼广有神力,天下南七北六13个省,哪个省发生了旱灾,只要敲击一下鱼身上相应的部位,那个地方就能够下雨;人有了伤病,只要用手摸一下鱼身上的相应部位,自己的伤病就可以痊愈。石鱼也是“潭柘四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圆通殿</p><p class="ql-block">圆通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的本身像,在其两面排列着观世音菩萨的32种应身像,合称“观音三十三身”。佛经里说,观世音菩萨为了教化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不同众生,可以随机应化33种化身,从佛身、菩萨身、人身,到非人身,共有33种。佛教徒根据观音33身的说法,给制出了33种观音的画像:1.杨柳观音,2.龙头观音,3.持经观音,4.圆光观音,5.游戏观音,6.白衣观音,7.莲卧观音,8.泷见观音,9.施药观音,10.鱼篮观音,11.德王观音,12.水月观音,13.一叶观音,14.青颈观音,15.威德观音,16.延命观音,17.众宝观音,18.岩头观音,19.能静观音,20.阿耨观音,21.阿么观音,22.叶衣观音,23.琉璃观音,24.多罗尊观音,25.蛤蜊观音,26.六时观音,27.普慈观音,28.马郎妇观音,29.合学观音,30.一如观音,31.不二观音,32.持莲观音,33.洒水观音。三十三观音像在北京地区的寺庙中是不多见的,潭柘寺圆通殿中的三十三观音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圆通”是佛教徒对观世音菩萨的尊称,意思是“思维敏捷,无障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毗卢阁</p> <p class="ql-block">帝王树</p><p class="ql-block">在潭柘寺的古树中,最著名的当属这棵已有1400岁高龄的银杏“帝王树”。此树植于唐代,高达40余米,直径4米有余,须六七个人才能合抱。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继位登基,从此树的根部都会长出一枝新干来,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乾隆皇帝来寺游玩时,御封此树为"帝王树”。20世纪60年代初期,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原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到潭柘寺游览过。当时,他手指着帝王树上东北侧一根未与主干相合的细干,戏谑地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p> <p class="ql-block">千年柏</p><p class="ql-block">千年柏指的是两棵侧柏,粗可数围,树干笔直,直插云天,显得粗壮挺拔,十分壮观。其树龄虽已千岁有余,却仍生机盎然。据说这两棵千年柏与潭柘寺同龄,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侧柏,有"华北柏树王”之称。</p> <p class="ql-block">大铜锅</p> <p class="ql-block">旃檀殿</p> <p class="ql-block">楞严坛</p><p class="ql-block">楞严坛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是潭柘寺内最重要的佛事法坛,也是僧众讲经说法的重要场所。因其年久失修于1971年落架保护。2013年5月,在门头沟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政府、公司、僧团、功德主共同出资,按原有制式复建,完善了潭柘寺整体布局,成为目前国内仅存完整的楞严坛。</p><p class="ql-block">楞严坛全高49尺,为重檐亭式八面圆殿木结构建筑,坛底为汉白玉须弥座,坛身主体为八角形大殿,门开四方,木质花棂窗饰,青黄琉璃瓦相间,重檐攒尖屋顶上设有鎏金宝顶。殿外正面原先挂有乾隆御笔“寂照真如”横匾,其余三面则悬挂果亲王弘瞻所题“金姿宝像”和“慈云普覆”,以及显谨亲王衍璜所书“月镜常圆”。楞严坛殿内则供奉有佛像,并设法坛。</p><p class="ql-block">潭柘寺楞严坛的复建,不仅仅恢复了中国佛教界最为重要的佛事法坛,同时,它对弘扬潭柘寺悠久历史文化、传播中国佛教文化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亦是恩泽后世,福济大众的一次善举!</p><p class="ql-block">楞严在,正法在,楞严兴,正法兴!</p> <p class="ql-block">戒壇</p> <p class="ql-block">梨花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