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6日走进承恩寺赏秋。承恩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20号,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占地约30亩,传说是太监刘瑾在唐代古刹的基础上建成。承恩寺占地约1.9万平方米,布局严谨,由南向北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四进院落,最后面的小院里有温祥的供堂。在天王殿内,至今完整保存着明代壁画。殿内东西两侧,分别绘有青、白、黄、绿四条巨龙,完全按照传统布局左青龙、右白龙、上黄龙、下绿龙而画。北墙上的北门两侧的两幅壁画,内容和艺术水平不可多得。壁画虽然比法海寺晚70年,但一看就是明代中期的作品。这两幅壁画也是皇家画师所为,其手法讲究,出手不凡,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的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唐武德年间(618—625年),相传这里便有寺院存在。</p><p class="ql-block">法堂殿,明正德五年(1510年)春,在旧基建“新刹一区”,取“圣恩承浩大”之意,明武宗赐额承恩寺。正德八年(1513年),承恩寺落成,大学士李东阳撰有碑记。[10]</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次重修,后两次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彼时大清国力已衰,修缮较为凑合。大雄宝殿的房顶改成低级别的硬山式,琉璃座件被取下,琉璃瓦也不见踪影。</p><p class="ql-block">1949年至1958年,承恩寺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管辖。</p><p class="ql-block">1958年,解放军撤出,承恩寺移交石景山区政府。</p><p class="ql-block">1961年,成为街对面北京市第九中学的教师与学生宿舍。</p><p class="ql-block">1962年,承恩寺里成立石景山中学,为此整个院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p><p class="ql-block">1980年,承恩寺再次归入九中,大殿主要用来开会,小些的房子成了师生宿舍。</p><p class="ql-block">1997年,九中校园里建起宿舍楼,学生们搬出承恩寺。</p><p class="ql-block">1989年初,九中的教师宿舍和校办厂陆续迁出承恩寺,这里由石景山区文化文物局接管。</p><p class="ql-block">1992年和1993年,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政府一共投资30万元,抢修了几乎要倒塌的山墙、山门殿,“文革”时挖的人防地道也被回填。</p><p class="ql-block">1995年,市区两级政府又拿出25万元,修缮了天王殿和后院配殿。</p><p class="ql-block">200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启动3.3亿文物抢险修缮项目,承恩寺成功入围。北京市文物局拿出506万元,对它进行了一期修缮。</p><p class="ql-block">2005年,北京市文物局投资360万元开始二期修缮。</p><p class="ql-block">2010年,承恩寺引进燕京八绝,在寺内建起燕京八绝艺术馆,成为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平台。</p><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受到“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承恩寺进行修缮。</p> <p class="ql-block">1990年,承恩寺成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第6批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自建立燕京八绝艺术馆以来,承恩寺就没有开放。近期,因为古银杏树黄金期,寺院对外开放一周时间,而展览室依然是不开放,得知消息的人蜂拥而来。院内西侧古银树满树金黄甚是好看。可惜东侧银杏树因前天一场大风叶子基本落光。</p> <p class="ql-block">登上十多级台阶就是寺院正门。匾额上书:敕赐承恩寺。明武宗正德皇帝敕建并亲自题写寺名。</p> 雕刻精美的石窗 <p class="ql-block">承恩寺“三高”:一是工程级别高,主持修建承恩寺的是司礼监大太监温祥,是国家“第一署”的“一把手”负责的重点工程;二是住持级别高,承恩寺第一任住持宗永,是温祥从大功德寺直接调来,同时任命他为主管宗教事务的僧录司的左觉义(相当于由组织部直接派国家宗教管理局副局长兼任寺庙主持);三是地位高,明武宗朱厚照亲赐“敕赐承恩寺”匾额,并在周围划出300亩地为承恩寺的香火田,特别下旨告诫当地政府、驻军和周边百姓人等“不得干预承恩寺内外大小一切事物”。</p> 承恩寺前的上马石 <p class="ql-block">承恩寺前旗杆石又名“夹杆石”,过去架旗杆用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旗杆,象征功名、荣誉、权势和地位。古代是用来标榜身份、光宗耀祖的。如今,这尊旗杆石静静地躺在寺内,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荣光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寺院山门前东西两侧有个很大的平台,平台上的古树保护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人字柏:位于寺庙中轴线的最北端,两座碉楼之间,因其树形似人字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左右各有倒转角房三间,转角处起阁东为钟楼,西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屋顶被黄色的落叶覆盖,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屋顶上,形成一道道光影交错的美景。承恩寺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诗意与画意。</p> <p class="ql-block">秋风轻拂,古银杏化作一片片金黄的雨,轻轻飘落在青石板上。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而承恩寺的红墙黛瓦,更是为这些古银杏之美增添了几分古韵。</p> <p class="ql-block">殿前月台左右曾有正德皇帝的敕谕碑和李东阳写的承恩寺记,均已毁。现幸存二碑:一为捐款人姓名碑,无年月:一为道光二十三年《重修承恩寺碑》,碑阴为捐款人姓名,记载礼亲王和各商号捐款情况。</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边各有赑屃一处,石碑已不见。</p> <p class="ql-block">西侧有一棵 300 余年的古银杏树,枝叶繁茂。寺中的银杏与红墙黛瓦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秋景。银杏叶铺就的金色地毯格外漂亮。今天我有幸走进承恩寺,做在寺院里入目所见皆是璀璨金黄,微风拂来,摇曳的银杏叶悠悠飘落,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三进的院落里只有 3 棵银杏树可供观赏彰显珍贵。</p> <p class="ql-block">左右各有配殿三间、厢房七间。承恩寺周国筑石墙,四角各有石砌雕楼一座。</p> <p class="ql-block">是承恩寺的银杏树是红墙黛瓦与金黄银杏交织出的诗意画卷,古寺的静谧在漫天银杏叶飘落中更显悠远。</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与瑞兽的完美结合,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承恩寺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每一处景色都让人流连忘返。我用手机不停的拍照,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银杏叶与红墙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是北京最难约、最神秘的寺庙之一。承恩寺建寺后,在明代以来有"三不之谜"即:不受香火,不作道场,不开庙门。而这座神秘的古刹正以最为动人的姿态亮相,欣然迎接大自然在秋日的丰厚馈赠。</p> <p class="ql-block">走出承恩寺来到了模式口大街,模式口大街历史悠久,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曾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运输通道,被称为“驼铃古道”。此外,模式口大街上保存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如法海寺、承恩寺等,这些古迹为街道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大街墙上雕刻的趣味猫,虽然有点粗糙,还是很有趣味的。</p> <p class="ql-block">郁达夫也说,故都的秋最美,这里的天气不冷不热,这里的银杏黄、枫叶红,这里的西山有红叶可见,</p><p class="ql-block">北京的四季中,秋天是最迷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