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青浦区重固镇西侧的小土墩——福泉山遗址,是环太湖地区一处重要的良渚文化遗址,不是一座自然形成的山丘,而是一处人工堆筑的墓地,蕴含着新石器时代各时期的人类文明之火,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被誉为“东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b></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福泉山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而且,整个遗址的发掘研究,至今尚未完成。</p> <p class="ql-block">福泉山遗址,曾经远观仅是农田中的一个大土台,光绪年间《青浦县志》记载,福泉山的所在地“重固”,原先写作“鬼重鬼固”,据说是宋代抗金大将军韩世忠掩埋军士骸骨的地方,可见古人就认识到这里是一片丛葬地,往后才去掉“鬼”字旁,改为了“重固”。</p> <p class="ql-block">另一种说法,福泉山原名“覆船山”,因山形似覆船而得名,但覆船之名不雅,这才改为了福泉山(方言中音近),还有说法,山上曾有泉水,其水清甜,所以称福泉山。</p> <p class="ql-block">福泉山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是古代太湖地区在沼泽地带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台墓地,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叠压遗存,考古界一致誉其为“东方的土筑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等。</p> <p class="ql-block">1977年,重固中学的师生在田间劳作时,偶然发现了崧泽文化的陶片,随后在1979-1988年,先后对其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出土了2800多件文物、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直至唐宋的100余座墓葬,可谓是硕果累累、收获重大。</p> <p class="ql-block">遗址景区经过改造,现有陈列馆、139号墓葬、远古人生活场祭、英雄纪念塔、任仁发陆机薛道人等塑像,福泉古井、画廊等。</p> <p class="ql-block"><b>大门左侧,“上海之源、重古之光”,可以拜读:重固之福,血脉之根。</b></p> <p class="ql-block">《福泉山遗址陈列室》,陈列了福泉山遗址1957年发现、20世纪80年代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发现及出土的文物、墓葬品等,大墓随葬的玉、石、陶丰富精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泉山遗址发掘十几年来,最重要的一件展品——</span>象牙权杖,有两部分组成,整根的这个象牙礼器,满身布满了可见之处的这个精美的纹饰,原物已放在上海博物馆展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小小陈列所能展示的,仅仅是博大精深福泉山的冰山一角,还</span>留给人们许多难解的谜:庞大的山体是怎样堆筑起来的?细若毫发的玉器纹饰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土筑金字塔”究竟与埃及有没有关系?几千年来,上海先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p> <p class="ql-block"><b>福泉山,一座古老的“山”、神秘的“山”,悠悠6000年,丰富、精彩的古文化层层叠压,谱写出一部完完全全由实物、实迹堆垒而成的上海古代史册,使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让上海人重新认识自己,更令世界刮目相看。</b></p> <p class="ql-block">这个“俊秀”的小山丘,一处人工堆筑的墓地,却蕴含着新石器时代以来,各时期的人类文明之火。</p> <p class="ql-block"><b>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大遗址、上海早期历史的缩影、上海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的代表,论证了四千年前的上海中心正是在福泉山一带。</b></p> <p class="ql-block">139号良渚时期的墓葬群。</p> <p class="ql-block"><b>“五色土”遗存,</b>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完整保存的一方有黄褐、灰褐、灰兰、青灰、黄土等五色土层的文化叠压遗存,</span>是这一古文化遗址的标志性特征,记录了福泉山遗址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西汉、唐、北宋等各时期的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39号人殉大墓</b><span style="font-size:18px;">,证明福泉山</span>这个类似古埃及金字塔的墓葬建造,是为当时的贵族统治者修建的,除了挖掘出大量玉器、陶器,还有中国早期使用人殉的例证。</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殉大墓,是少见的人殉现象的高等级墓葬,墓主人为一个成年男性,仰身直肢葬,有大量丰厚的殉葬品。鉴定为青年女性的人骨,曲肢侧身,上下肢弯曲而分开,状似跪着倒下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b>良渚文化祭坛</b>”,呈阶梯状,自北向南,自下而上共有三级台阶,各台面中间平整,周围以散乱的土块堆积而成,虽然在各处遗址中良渚文化祭坛的存在非常普遍,但福泉山遗址中的祭坛是最早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景区有两处人物塑像,几处有名字的小亭,一处“原始福泉山人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薛道人,清初道人薛冷云从松江来福泉山。修道炼丹之余,精研岐黄之术,为众治病,不计报酬,治愈许多疑难杂症,故方圆几十里百姓慕名而来,求医回道。一次薛道人黑夜下山出诊,不幸坠河而死,得知噩耗,民众争为薛道人建墓送葬,为纪念薛道人,后人将福泉山改称薛道山。</p> <p class="ql-block">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吴郡华亭人,华亭又称云间,福泉山属之。与弟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陆机曾官至平原内史、河北大都督,后兵败被俘,为司马颖所杀。陆机墓,又称丞相墓、将军墓,在福泉山北麓,墓旁有庵,旧县志艺文卷诗云:福泉山头丞相墓,通波曲曲绕墓门,日露青枫不知路,寻春来吊墓中魂。</p> <p class="ql-block">福天福地亭</p> <p class="ql-block">福泉雅苑亭</p> <p class="ql-block">福泉竹缘亭</p> <p class="ql-block">眼前看到的这个茅草屋,就是模拟了四干多年前远古福泉山人的生活场景。昔日福泉山地区,面临东海,地势高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已经从母系氏族社会转型进人父系氏族社会的先民们在这一地区以氏族为单位择高而居。</p> <p class="ql-block">先民们在这里开凿水井、建造房屋,烧制陶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猪,渔猎采集、繁衍生息,创造出了辉煌的良渚文化,将上海的史前文明推向了巅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重固抗战烈士纪念塔</b></p><p class="ql-block">抗战烈士紀念塔,由重固镇各界人士捐助兴建。塔高二丈许,上端有原江苏省主席王懋功等的题字,下端是重固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名录,刻有40位烈士姓名。</p> <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22日,重固抗日武装在镇北龙尖咀抗击目本侵略军,光茶牺牲了40位勇士。自建塔后,每年都要在清明时节,组织学生进行纪念活动,后塔身倾毁。解放后曾将石碑移至风溪镇烈士陵园,2010年10月9日迁回原址重新修建。</p> <p class="ql-block">青青翠竹小山岗。</p> <p class="ql-block">绿树掩映石块路。</p> <p class="ql-block">福泉山附近,有“昔日繁华”赞誉的重固南塘桥,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东西横跨在通坡塘上。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清康熙道光两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花岗石间以青石混砌,桥长26米。桥额上刻“南塘桥”字样,1984年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单孔石拱桥,一道好风景。</p> <p class="ql-block">七榆草堂,何氏中医何元长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迁到重固,买下了一座旧宅,有“竿山草堂”“七榆草堂”“列岫居”“停沤舫”等小筑,可惜经咸丰之乱,老宅、南宅的楼榭轩堂及后园,已变荒烟蔓草,只剩大门一点。</p>